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封燕然山铭 窦宪击败北匈奴:《燕然山铭》伪刻曾广为流传,被寄予政治意义

导语:窦宪打败北匈奴:杨希嫣山明的假铭文广为流传并被赋予政治意义考古人员在杭爱山《燕然山铭》前工作考古学家在杭爱山的“冉彦·明山”前工作近日,中蒙两国学者确认,蒙古杭艾山摩崖石刻为东汉班固所作的冉彦明山,记载了汉军在外戚窦宪指挥下征服北匈奴的历史。中国历代文人所用的“施乐冉彦”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在中国文化中,“施乐冉彦”是朝廷“虽远必

窦宪打败北匈奴:杨希嫣山明的假铭文广为流传并被赋予政治意义


考古人员在杭爱山《燕然山铭》前工作
考古学家在杭爱山的“冉彦·明山”前工作

近日,中蒙两国学者确认,蒙古杭艾山摩崖石刻为东汉班固所作的冉彦明山,记载了汉军在外戚窦宪指挥下征服北匈奴的历史。中国历代文人所用的“施乐冉彦”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中国文化中,“施乐冉彦”是朝廷“虽远必诛”和个人边塞的代名词。但是说到战争本身,里面就没多少黄金了。

《燕然山铭》伪刻曾广为流传,被寄予政治意义


旧传拓片《燕然山铭》的跋,记录了张曜命人拓石刻的经过

《燕然山铭》石刻虽然至今才被发现,但其全文收录于《后汉书》和《昭明文选》之中,历代文人都有机会诵读和书写。虽然杨希嫣山碑文至今才被发现,但其全文已收入《后汉书》和《昭明文选》,历代学者都有阅读和写作的机会。

北宋米芾写的《冉彦明山》最为著名。很多人(比如董其昌)喜欢抄米菲的帖子,有一种家和国家的感觉。清朝的王澍回忆说,他年轻的时候总是把米菲的《冉彦明山》抄得很烂。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他听说朝廷平定了青海,并说“乐此不疲,乐此不疲”,然后抄了一部满意的作品。①

冉彦·明山的假拓片也在世界上流传了很长时间。

有南宋刘秋主编的《李云冉彦明山》拓本。清朝时,钱泳见过一种冉彦明山,叫宋脱本。他分析了字体,确定“一定是后人复制的”。

光绪初年,又出现了“严丰冉明山”的拓本。据说,左唐宗在伊犁驻扎张瑶时,命令士兵爬上梯子,从石头上把梯子铺下来。②拓本明显不地道。第一,杨希嫣明山石刻不在伊犁,伊犁距离汉哀山1800多公里;其次,拓本字迹过于清晰,与今天发现的原作相比,字形与文字的间距明显不同。

当然,对于跟随左唐宗西征的军事将领,“发现拓片”的政治意义并不在于拓片的真伪。

窦宪“勒石燕然”并没有多少含金量

1.当时没有危险。窦宪只是因为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才去北匈奴的

经过后世文人的演绎,“施乐冉彦”一词代表了帝国军征服敌人、稳定边疆的武功。

但窦宪发动北匈奴战争的初衷并不在此。

张寒死后,即位的汉和帝年仅10岁,由窦太侯称帝。窦宪(窦太侯的弟弟)与家乡总督常陆争夺权力,下令暗杀他,并诬陷他人。事发后,窦宪被太后禁闭在宫中。窦宪为了逃避这场内部政治斗争,自告奋勇带兵攻打北匈奴,立下功勋,赎罪。③

已经加入汉朝(但仍保持高度独立)的南匈奴也在此时上书,希望汉朝协助他北伐,“破北入南,成为一国”。智金吾,耿兵,支持出兵。在他看来,灭匈奴是汉朝所有皇帝都想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到。现在北匈奴天灾人祸,南匈奴肯出兵与之对抗,恰恰是“利国之利”。为了救窦宪于罪,窦太侯趁机扩大窦在军中的影响力,同意北伐。

2.北匈奴极其弱小,窦宪无谓的劳动远征毫无含金量

被窦宪打败的北匈奴当时很弱小。

据史书记载,从汉永平十六年到何皇帝登基前,东汉数次击败匈奴。鲜卑等曾经臣服于北匈奴的人也为胜利而战,多次击败匈奴,甚至杀死了北匈奴优秀的留守可汗,“取其匈奴皮,还之”。河帝登基前,北匈奴先是内乱,后又蝗灾,一次就有20多万人投降东汉。

面对如此弱小的对手,窦宪集结精锐之师,“派出北军五校、溧阳、应永、沿边十二郡、胡强兵士”。自然没有无敌的道理。这也是他“冒险”的原因。④

窦宪破北匈奴之战含金量不高。历史学家陈在《匈奴史稿》中写道:

“需要指出的是,窦宪虽然和卫青、霍去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根本的不同。汉武帝时期,匈奴处于盛世,东西两侧与之相邻的民族都被征服了。就是汉朝的南方,从汉高祖到梁武帝670年,也屡受屈辱和馈赠,只有匈奴入侵汉朝,汉朝才没有追击。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数次进攻并击败匈奴后,匈奴的繁荣被打破。汉武帝虽然在朝鲜王朝没有看到匈奴成为诸侯,但是匈奴却是在汉武帝进攻之后才趋于衰弱。窦宪时代,匈奴分南北,鲜卑等人进攻后,匈奴北院空空,窦宪才得以空一举入朝,然后举至金维。不等于漠北卫青霍去病之敌。”

由于北匈奴不再对汉朝边塞构成威胁,以司徒元安、邱松友、司空任奎为首的汉廷大臣大多反对窦宪的劳动远征,认为“匈奴没有犯边塞,而是无故劳苦,会耗费国家之用,朝贡千里,非国家之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尚书·宋轶》的战略分析。宋轶认为:北匈奴与鲜卑抗衡,汉朝廷可以享受渔翁之利;如果北匈奴被消灭,鲜卑将占领原北匈奴的领土(汉庭作为农耕文明政权,无意保留北庭),这将成为汉庭更大的边境麻烦。⑤

窦太侯没有理会这些反对意见。


在河南安阳发现的东汉匈奴墓葬
河南安阳发现东汉匈奴墓葬

3.鲜卑吸收了北匈奴的残余,占据了它的老地方,成为东汉王朝更强大的对手

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秉率领大军,与南匈奴一起,在罗辑山攻破北匈奴。据历史记载,这次战役“砍马牛羊驼头一万三千头”,匈奴各地二十余万人先后投降。窦宪兵队到山,鸡场。

永元三年(91年),窦宪拒绝了北匈奴的邀请,组织了第二次北伐,在金微山打败了北匈奴,北单于率军出使西域。

窦宪出名了。

宋轶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北匈奴其余部分向西迁徙并没有解决边境问题。鲜卑在漠北占领了北匈奴的故土,吸收了北匈奴剩下的十万余人,成为北方东汉王朝最大的敌人。于永元六年(1994年),在侯丰的领导下,已经加入汉朝的20多万北方匈奴人造反了。北方匈奴威胁西方国家,入侵东汉边境郡县10多年。颜率领的北匈奴残部也活跃在西域,经常与汉军发生冲突长达60多年。留在漠北的北方匈奴不属于鲜卑,而是一直迁徙到5世纪初才被新崛起的柔然吞并。⑥

北匈奴还是东汉的敌人;鲜卑在漠北崛起,开始入侵东汉边境。相反,东汉时期的边境纠纷变得更加严重。

你我皆有可能身具匈奴血统

如前所述,窦宪的远征在军事层面上并没有包含多少黄金。在政治层面上,并未能缓解东汉的边境之患,反而相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窦宪北伐后,“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鲜卑),边境遭受的苦难比西汉初期更加严重。”历史学家万盛楠甚至认为窦宪攻打北匈奴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⑦

如今,人们往往站在汉政权的立场上,称赞窦宪的“退石”是伟大的“虽远必惩”。

2007年,中国学者从北方汉族、南方汉族、拓跋鲜卑、匈奴、内蒙古、鄂伦春族、哈萨克族等15个民族中抽取DNA样本,分析其血缘关系。研究表明,由于鲜卑人吸收了北方匈奴的残余,“鲜卑与匈奴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十五个民族中,北方汉族距离匈奴最近,内蒙古和外蒙古分别排第二和第三。⑨

你我,谁为汉庭的“虽远,有匈奴之血也是有可能的。


表格来自于长春、谢力等合作论文《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数字越小表示遗传距离越短【/br/】该表来自长春、李恊等合作论文《拓跋鲜卑与匈奴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数量越少,遗传距离越短

笔记

①(清)王澍:《虚舟竹云铭》,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79页;②王、谢天佑主编:《中国古代文明史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13页;③ ④张其琛:《论窦宪北击匈奴》,安徽史学,1993年3期;⑤《子·同治鉴》第47、48卷;⑥甘霖:《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8-103页;⑦莫仁南:《窦宪攻匈奴的正义性及其意义》,《湖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⑧于长春、李恊等:《拓跋鲜卑与匈奴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2007年第10期;9为什么,凉风:“匈蒙,哪个是匈奴后裔”,大象协会2017年8月16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鸭子的命运 史上最惨鸭子!无数网友眼睁睁看着它被吸进水坝深渊(现场)下一篇:燕然山铭 窦宪击败北匈奴:《燕然山铭》伪刻曾广为流传,被寄予政治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