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他是皇帝最后的王牌 晚了一年自杀 性质完全改变

导语:他是皇帝最后的王牌。一年后他自杀了,性格完全变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出现了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面临强藩林立的局面。建文帝每一天醒来,看到地图上叔叔们占据的地

他是皇帝最后的王牌。一年后他自杀了,性格完全变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出现了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面临强藩林立的局面。建文帝每一天醒来,看到地图上叔叔们占据的地盘,就如鲠在喉,非常不舒服。因此,他不久就和齐泰、黄子澄等亲信削藩,也将最大的藩王朱棣逼反了。 本来,燕王朱棣造反,实在是一件胜算很小的事情。虽然他的实力不弱,但毕竟是以一隅敌全国,无法与中央抗衡。而且他虽然打着靖难的旗号,是以「 ”清君侧”为借口,其实谁都知道他就是谋反。更让他揪心的是,在大一统国家中,藩王作乱成功率为零。在此前的朝代,无一人可以做成。 燕王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幸好他确实具备一个优秀将领的一切素质。沉稳、勇敢、不屈不挠在他的身上闪耀,让他在起兵近一年的时间内屡战屡胜,先后挫败了耿炳文、李景隆,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这个时期,他相信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也离打破记录越来越近。 只不过,朱棣最终在济南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劲敌,那就是盛庸。此时李景隆丢掉了六十万兵马,南军士气正处于低谷期。朱棣狂攻济南,准备拿下之后作为攻取南京的跳板。然而,盛庸和铁铉二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浴血奋战三个月,终于打退了燕军。不仅如此,盛庸还趁燕军撤退时,掩杀过去,顺便夺回了德州。 因为这次战役的优秀表现,盛庸被封为历城侯,被任命为平燕将军,接替了李景隆的总兵官位置。也就是说,从此刻起,建文帝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盛庸的身上,他成为了帝国最后的依靠,也是皇帝最后一张王牌。 对于建文帝任命的新统帅,燕王朱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盛庸此前默默无闻,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而且又不是名门之后,所以非常轻视,认为这只不过是自己的侄子病急乱投医罢了。然而,盛庸很快就给他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时,盛庸驻扎在德州,让徐凯驻扎沧州,互为掎角之势。本来燕军奇袭沧州,生擒了徐凯,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打算进一步攻击济宁,然而盛庸提前赶到布防,并且背城而战,死死护住济宁。 燕王太过轻视盛庸了,他亲自出击,攻击盛庸的左翼,在进攻受挫时又攻打盛庸的中军。盛庸将计就计任其深入,随后包围了燕军。此时的朱棣,简直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形势岌岌可危。然而,他手下大将张玉、朱能连番来救,终于让朱棣得以全身而退,只不过手下第一大将张玉战死。 盛庸又不断追击燕军,让朱棣的精锐在这一战中几乎损失殆尽,这一次重大的胜利,让建文帝祭告了太庙。 然而,在数次与山东受挫之后,朱棣改变了策略,他的目标放在直取南京之上。也就是这一步高明的眼光,让他摆脱了与盛庸纠缠的局面。当他攻入南京时,盛庸根本来不及救援,只能听到京师陷落的消息,无可奈何。他并不愚忠,并不像方孝孺、黄子澄那样纠结于到底是哪个朱姓后人当上了皇帝。在得到朱棣登基并且劝降的消息后,盛庸接受了新皇帝的任命。 但是,盛庸的位置坐得很不安稳,他也知道与朱棣的关系太尴尬。曾经是生死对头,现在如何能行君臣之礼,因此他在永乐元年就辞官归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马上就有个千户王钦跳出来指责他谋反,虽然朱棣没有过问盛庸,但却立即将王钦封官。 这种态度也是最明显的态度,于是又有都御使陈瑛继续攻击盛庸心怀不满,刻意谋反。其实在手握大军时,盛庸还投降了,现在归隐了,他到底如何谋反。 盛庸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朱棣的安排,他也知道此后还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索性他在永乐元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一生。一年前的方孝孺等人被杀时尽忠,而当时盛庸贪生怕死,一年之后他还是走到了这条路,却被后人诟病不够忠心。张廷玉在《明史》中就指出: 及至兵败被执,不克引义自裁,隐忍偷生,视铁铉、暴昭辈,能无愧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家里放一物绝对没蟑螂 家里放一物绝对没蟑螂 科学灭除蟑螂的方法有哪些下一篇:三国人物排名第一位的竟然不是孔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