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王昌龄《从军行》:晚年被地方官吏杀害 这句绝句让他流芳千古

导语:王昌龄《从军》:晚年被地方官杀害。这首四行诗使他闻名于世。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本文乃天韵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以他精雕细琢、洗炼秀美的七言绝

王昌龄《从军》:晚年被地方官杀害。这首四行诗使他闻名于世。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本文乃天韵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以他精雕细琢、洗炼秀美的七言绝句享有盛名,被誉为「 ”诗家夫子”、「 ”七绝圣手”。七言绝句,本来是唐代最为流行的乐府歌辞,往往被谱人管弦,不但为歌伎所传唱,而且广布民间。 王昌龄,字少伯,曾做过江宁县的县令,和龙标县的县尉,所以人们称他为王江宁或主龙标。诗人一生,多次遭贬,晚年隐居,竟为地方官吏杀害,结局十分悲惨。然而他那风韵独具的诗章,却使他名垂史册,流芳千古。王昌龄用绝句这一诗体,表现边疆战争生活,使他成为盛唐着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绝句体边塞诗,或抒写战士报国立功的壮志,或传达戍卒久戍不归的愁怨,或写远方亲人异地相思的深情,俱能写得凝炼含蓄,情韵无穷。如《从军行》七首,便是唐人边塞诗中的名作。我们这里介绍其中的第四首,原诗是这样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为戍守青海的上卒抒怨言愁的作品。四句诗,头句从眼前景领起,暗点事件发生的地点,并渲染气氛;二句记眼前事顺承透露主人公一—戍边战士思家怀归的愁情;三句以回忆往事转接,写出久戍的经历;末句则直抒战士内心的积愤,概括前三句事情收结,全诗情景事理,浑然一体。目前通行的一些唐诗选本,多半把这首诗讲成是抒写战士杀敌报国豪情的爱国篇章,在我们看来,是不甚妥当的。 只要仔细领会全诗的艺术境界及其所用艺术手法,便可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的青海,即今天的青海湖。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这里是唐王朝与吐蕃国经常发生战争、反复争夺的地区。天宝八载即公元七四九年,唐朝的河西度使哥舒翰,曾帅兵六万三千人,攻取位于青海湖边当时被吐蕃占据的石堡城。 诗的头一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劈头点明青海,便告诉了我们事件发生之地。长云:等于说无边的云阵。暗,这里是个使动词。雪山,即位于青海湖北,今甘肃、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脉,汉唐时代,是西北边疆的名山,也是边塞诗中经常写到的地方。这句说青海湖上空浓云笼罩祁连山,简炼的七个字绘出了一幅广阔的边疆图,具有咫尺万里的气势;且融情人景,透露着一种阴惨凄凉而令人压抑的气氛。从青海到祁连山,整个西疆一片阴暗,是当日边疆战争形势的艺术反映,也为全诗定下了抑郁凄凉的基调。 「 ”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描写在长云暗山的环境中发生的事。孤城,即深入敌境,戍守青海的士兵所在之城。这个「 ”孤”与上句的「 ”暗”都是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实中有虚。实就是当时边疆的客观形势,虚则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遥望玉门关是个无主句。主人公是谁?无疑就是戍守孤城的士兵,他那发涩的双目,遥望着玉门关所在的方向。望玉门关干什么?他是在盼望着能回到故国和亲人团聚啊! 诗中的主人公,身处异域孤城,眼望故国家乡,盼着能与亲人团聚,然而这种合理的愿望竟然长期不能实现!此刻,他站在高高戍楼上,往事的回忆,眼前的处境,未来的前途,对那不体恤士卒一味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怨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发出这样悲愤的呐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为:在荒漠之地,战士们冒风沙而苦战,铁甲都磨穿了,然而强敌最终消灭不了,则归期无望!这里的破楼兰,是借用汉代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的典故,用破楼兰代指彻底消灭吐蕃。终,是终于的意思。还,指返回故国。 天宝年间,唐军与吐蕃在青海的战争;虽互有胜负;但唐军始终未能取得彻底胜利。直到安史乱起,唐王朝无力西顾,青海、陇右终于完全被吐蕃占领,许多边兵、边民,沦为吐蕃人的奴隶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句「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便是历史的写照;而王昌龄的「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不妨说是一个清醒的预言。 这后两句诗,一句回叙往事;一句展望前途,前者概括凝炼,后者委曲迁折。举凡边地之荒凉,环境之艰苦,戍边时间之漫长,战斗之激烈,敌军之强悍,在前一句中都概括了,有了这一句,则吐蕃之不能彻底消灭,已是必然之事!正是在这前后的联系和互相引发中,读者得以体味出「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深曲含意!通行的注本把这句解释为「 ”不消灭敌人决不回还”,以为是表达战士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赋予他昂扬乐观的情调。 实在与诗歌前半阴沉的气氛、色彩,与第三句所写久战不胜的事实杆格抵悟,未免有损于全诗艺术上的完整性。前人论绝句,特别强调它的委婉含蓄。这是由于绝句体制短小,必须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经济的手段,摄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来表达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自非千锤百炼,做到字字珠玑,以少胜多含蕴无尽不可。在《艺概·诗概》中所述「 ”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 ”以委曲、含蓄、自然为尚”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正因如此,首优秀的绝句,其思想主题,往往不是仅凭字句的表面理解便可以看出,而必须通过艺术形象的整体研究,细加寻思,方能正确把握对王昌龄这首《从军行》也应当作如是观。 明代的唐诗专家唐汝询解释这首诗的诗意说:「 ”哥舒翰尝筑城青海,其地与山相接,戍者思归,故登城而望玉关,求生入也因言冒风沙而苦战久矣,然不破楼兰,终无还期,悲何如耶!”讲明了此诗写作的历史背景,活用典故的手法,揭示了它深曲的含意,是颇有艺术眼光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孙权领兵十万 对战曹魏的七千兵马最后竟落荒而逃 实在是丢脸下一篇:揭秘毛泽东的十个儿女:有几人在战乱中遗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