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讲述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导语:关于李四光的故事:讲讲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简介:李四光,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地质力学以其独特的学术见解创立,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形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讲讲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简介:李四光,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地质力学以其独特的学术见解创立,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中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部,靠近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和李四光的名字。后来,当李重茂上学时,他需要填写登记表。李重茂错误地把姓名栏当作年龄栏,写了一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然而,他立即发现自己填错了一栏。现在能怎么办?聪明的李四光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了“李”字,但“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当他处于困境时,李四光抬起头,看到大厅顶部挂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光之四桌”。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加了个“光”字。从此,李重茂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李四光”。

李四光小时候家庭生活很艰苦。一个几口人的家庭,靠着从父亲的私塾收一点学费勉强度日。如果饥荒年私塾学生少了,就有断粮断菜的危险,不得已的时候还要从当地房东家租。所以李四光的妈妈经常为了零花钱纺织面料。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老实坦白,爱打抱不平。他因与黄冈革命党人接触被迫逃离家乡,前往南京藏匿一年多,家庭生活更加艰难。这一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

五十多岁的时候,不时想起童年的苦难,对父母所承受的苦难深感痛心。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养成了努力的习惯。他经常帮妈妈打柴、煮饭、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等,几乎什么都会。

五岁时,李四光开始开导一位名叫陈的老先生。六岁时,他搬到父亲的私立学校,和父亲一起学习。李四光读书的时候,很努力,很认真,很勤奋。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习、作曲都很忙。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他还能一个人学习,而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李四光从小就喜欢思考和提问。有一次,当他和他的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他在村头看到了一块非常大的石头。他曾经有这样一个疑问: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周围没有这样的石头?也许是偶然的巧合。他真的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科学地回答了他童年的问题。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自己做各种颜色的小玩具、小船、汽车、灯笼。他很有独创性,同龄的孩子都很喜欢他,也很佩服他。特别是他很有同情心,对邻居的穷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气很冷,一个小偷进了私塾,偷走了被子盖着的棉衣。被同学抓住后,你一拳打过来,一脚把我打了。最后,他被挂了。但是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悄拿来一张凳子放在小偷脚边,告诫他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他怎么受得了这么多被打?

1902年5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各种大、中、小规模的学校。有志向的年轻人愿意来武昌读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要求父母上学。父亲很支持他,向村民借过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意把婚纱换成李四光的棉袍。李四光告别了父母,第一次离开家乡到省会武汉读书。

1902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级小学。因为学校是寄宿制,所有的食宿都是学校提供的。李四光一家很幸福。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努力。他渴求各种知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没有人帮忙理清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派往日本进行正式学习。李四光回到黄冈告别父亲,然后乘船去了日本。但是公务费有限,他不得不买了一张机票来省钱,留作他用。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读书,李四光很激动,尤其是船驶出上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小男孩轻松愉快地站在甲板上,久久不肯回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和海浪飘向远方??

经过长途跋涉,船终于抵达日本横滨港,然后乘车来到东京。可惜临行前,亲戚朋友都走了,吃了一顿饯行,李四光吃的肉多的像乌龟,在海上有点感冒。所以到了东京就拉肚子,医院把他当成痢疾来治。他被孤立,受到金钱的待遇。这病对他影响很大。医生建议他平时多吃素少吃肉的时候,他一直记得这个建议,几乎一生都吃清淡的食物,最多吃鱼和鸡蛋。所以有朋友跟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就是吃点不会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进入东京的弘文学院,主要学习日语和初等数学和物理。1907年7月毕业后,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据说这所学校每年只能招收10名左右的中国学生,报名人数超过一千人。李四光想通过考试是极其困难的。

在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贫困。扣除必要的费用后,每月收到的官方费用越来越少了。为了省钱,他经常把生米放在保温瓶里,加开水,泡一夜,第二天和咸菜一起吃。除了学习和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他经常走进国际学生礼堂,听演讲和报告,会见许多民主革命者。他剪掉了辫子以示对革命的支持。1905年7月,李四光终于在东京见到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孙中山先生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真好。你必须“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当时李四光才16岁。

1910年7月,李四光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结束了在日本的七年学习,和同学们一起回到了祖国。不久,他被派往武昌县华林湖北中等工业学校任教。从学生到老师,李四光感受到了一种新鲜感和责任感,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李四光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研究生出国统一考试。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兴奋,立即收拾行李去了南方。回到武昌后不久,李四光受委托参与湖北省军政府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后来,他被任命为湖北省军政府工业部长。然而,革命的发展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没过多久,袁世凯上台攻击排挤革命者。李四光发展工业、惠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成了泡影,他消沉彷徨??于是,李四光萌生了多学几年,走科学救国之路的想法。1913年7月,李四光被政府派往国外,去伯明翰大学深造。李东阳四光如愿以偿。当时和李四光一起读书的有四个人,政府交的过路费都是金条。李四光对同伴说:“你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银行换硬币。”当李四光来到银行时,他破旧的衣服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怀疑。他没有换回硬币,而是因为偷了别人的金条而被捕。没有给他任何解释。他又饿又冻,第二天被同伴救了出来。尽管如此,年轻的李四光仍然照顾着他的父亲和哥哥,把他的一部分差旅费省下来给弟弟妹妹上学。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感觉!李四光努力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回报他14年的农村生活中老乡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就像他后来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祖国一样,无怨无悔!

经过长途跋涉,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终于抵达伦敦。这里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故乡,也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如今,这里已经有了许多交通和多彩的建筑。但在李四光眼里,这一切无异于逝去,他的内心更多的是对知识和科学的渴望。经过慎重选择,李四光决定进入以矿业闻名的伯明翰大学。他匆忙离开伦敦,来到英格兰西部的重要城镇伯明翰,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套公寓里。李四光确实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学生,即使有课间休息也能放松学习。偶尔,当你在假期走进公园,参观名胜古迹时,你总会被一摞报纸杂志或厚厚的一卷书所包围。在树荫下,在流水旁,他坐下来抄写,写字,或者思考一系列问题。但是安静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同盟国,以德意奥为另一方的同盟国,为了再次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争。有一段时间,生活资料越来越紧缺,物价开始上涨,生活异常艰难。很多留学生受不了,纷纷离开英国。但李四光,凭着从小到大的顽强毅力和毅力,攒够了钱,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学习。他经常利用假期在矿上做临时工,赚钱维持生活,继续完成学业。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他乐观豁达,劳逸结合,在业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成了一生的爱好。

好事多磨。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写了一篇387页的论文《中国地质》,提交给伯明翰大学地质系。6月,通过论文答辩。由于这篇论文,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不久,李四光收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要求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在英国留学六年多的生活即将结束。虽然国内仍有军阀混战,但李四光还是接受了邀请,带着求真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激情。1920年5月,李四光结束了漫长的求学之旅,回到北京。这时,他已经31岁了。在这种年轻的生活中,除了童年早期和短暂的工作,他几乎总是忙于学业,东奔西跑,上上下下寻找。现在,是李四光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学识的时候了!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到了地质系后,李四光主要教了两门课: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他认真细致地备课。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肉眼鉴定岩石到显微鉴定和综合化学分析,他要求学生掌握。他的考试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除了书面问答,他还给学生几个岩石标本,让他们写出名字、矿物成分、生成条件、与矿物的关系等等。他也很重视书本之外的知识,经常带学生实地考察,边看边说边看,让学生收集大量标本,整理后陈列在实验室里进行教学研究。

在长期留学期间,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遭受歧视的耻辱,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不承认,人的教育水平比我们高,人的艺术比我们好。人家的地方已经开拓到十块田了,我们的沃土还在那里贫瘠。请他们去做,然后还给我们。恐怕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前线的生命力还在我们民族。大家都会振作起来,举起锄头,往前挖。”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一些理科专有名词,一直坚持用中文讲解。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叫他“李先生”,叫了几声,然后他问那个学生叫什么名字。学生说:“给你打电话。”李四光说:“你可以叫我老李,小李,猫,狗什么的,但我不许你叫我‘李先生’。”有一次,李四光带着七八个学生去宜昌实地考察。在街上,他看到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不肯付钱,甚至拿起手杖拉车。李四光一看,气得跑到美国人那里,非要他付车费,不许打人。美国人开始停顿,然后看到自己是一个穿着破旧西装的中国人,不合理地冷笑了一声,准备离开。李四光和七八个同学拿起地质锤拦住了他。美国人看到不对劲,只好乖乖地付了车费,白走了。路上的行人都以此为荣。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我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军在上海登陆。12月13日,南京沦陷。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国民党政府仓皇逃往重庆。中央研究院也奉命随政府搬迁。李四光带领地质研究所南下桂林,在那里度过了近七个春秋。

1944年春,日军入侵,战事吃紧。李四光于6月27日匆匆离开桂林,与地质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经过20多天的旅行,抵达贵阳。一路上,人挤人挤得水泄不通,又饿又渴,又累又困,心慌。10月,日寇入侵更加猛烈,国民党军队全军覆没,贵阳即将被围。李四光和他的同事们不得不再次旅行,离开贵阳,跑遵义,进入四川,大概在11月,最后到达重庆。长跑和精疲力尽对一个55岁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抵达重庆后,李四光夫妇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再加上受伤,李四光想起了朱森非正常死亡的痛苦记忆,精神极度不愉快。对时局的愤慨和生活的艰辛交织在一起,让一向坚强的书生流出了苦涩的泪水??

1947年6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在南京决定,李四光应代表中国参加1948年8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李四光觉得这是一个让烟区脱离国家控制的好机会。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并反复修改,努力代表中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意见。它还

是李四光一贯的学风。1948年2月,李四光从上海出发,几经波折,直到4月初才在香港接机

在一艘挪威货船上。在海里航行极其困难。对于一个年近60的老人来说,已经不再充满魔力。面对滚滚波涛和呼啸的海风,李四光心里思念着自己的祖国。祖国就像火海中的一艘船,中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经过大约两个月的艰难航行,这艘货船终于到达了法国南岸的一个大港口马赛。落地后,他乘火车到法国首都巴黎,然后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英国伦敦。在码头上,我可爱的女儿正站在那里迎接他。李四光的女儿李喜之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她早早在多佛码头等候迎接父母。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公布的民主党派、地区代表、军事代表、团体代表、特邀嘉宾名单中,李四光入选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代表。然而,就在李四光怀着焦虑的心情准备回国的时候,台湾的国民党却在策划一场犯罪阴谋。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喜接到国民党外交部的密令,要求李四光公开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否则将被拘留。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李四光说了这一切。接到这个消息后,李四光迅速做出决定,拿起一个小钱包,独自从普利茅斯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

1950年3月初,李四光偷偷回到香港,立即搬进朋友事先安排的僻静住处。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夫妇一大早就到了车站,6点多就登上了从香港开往九龙的火车。很快,他踏入了祖国的南门。多么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

1950年5月6日上午,李四光夫妇抵达北京,受到了新老朋友的热烈欢迎。李四光被安排住在当时北京最高的酒店——六国大酒店。一个多星期后,我搬到了北京饭店。入住北京饭店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前来看望,这让李四光夫妇十分激动。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郭沫若总统做好自然科学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优势,担负起组织全国地质学家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李四光会意地连连点头。他说:“今天在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大家一定要努力,不能落后。”正是在党和人民的关心、重视和信任下,李四光开始了最有意义的工作。

1950年8月17日,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解放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团结大会。大会结束时,李四光当选为中国自然科学专业学会联合会主席。他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20世纪50年代初,李四光承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多年的疲劳使李四光的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他经常因病坚持工作,最后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但1957年11月,李四光肾病加重,尿中带血,背上长疖住进北京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伤口基本愈合,但在疼痛完全消除之前,李四光急于出院,重返工作岗位。20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地质学家对中国的石油资源前景持悲观态度。从1915年到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带领一个钻井队,在陕北钻了7口探井,花了很多钱,没有多少收获就离开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来到中国考察地质学。回国后,他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是一个贫穷的石油国家,不太可能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更有可能在中国西南部找到石油

很远,西北不会成为重要油田,东北也不会有很多石油。从此,“中国贫油论”流传开来。

但根据他对中国地质的深入研究,李四光认为“中国贫油论”没有事实依据。1928年,李四光写了一篇文章,指出美孚的失败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开。虽然西北产油希望最大,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希望。李四光从构造地质学角度认为,油区是生储油条件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首先要找油区,然后找油田。他认为,中国石油勘探前景最大的地区有三个:一是青海、康、云南、缅甸地槽;首先是阿拉善-陕北盆地;另一个是东北到华北的平原地区。他说,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义山地台、阿宁地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应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上的工人。1954年初,地质部成立了全国油气普查委员会。1955年1月20日,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建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五个石油普查大队。经过艰苦的工作,终于发现了许多可能的储油结构。

1956年1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派93个地质队和430多名地质人员到12个地区进行1956年普查和精细普查。这样,经过三年的石油普查,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华北、东北等有前景的含油远景区发现了数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在柴达木等构造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年3月,四川南充等地相继产油,开辟了西南石油工业基地。

1958年2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联合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地质部调集四川、青海、陕甘宁等地的队伍加强松辽地区的石油勘探,最终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次钻探中,首次遇到了厚度为70 cm、50 cm的油砂。同年秋,大同镇发现“长垣”构造,采油后改为大庆长垣。大庆油田的发现是中国东部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之后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发现了大量油田。

1964年1月1日下午,毛主席邀请李四光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接到电话后,李四光非常激动。开幕式前他来到休息室,毛主席走过去和他热情握手。在谈到石油问题时,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俩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因感冒发烧住进北京医院。入院后,虽然高烧很快消退,但血压一直波动很大。晚上,他经常睡不着,往事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一天晚上,李四光非常兴奋。他和女儿谈了很多:从青年时期漫长的求学之路到20世纪30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到今天的种种经历。

1971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历尽风霜、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多铎 多铎是怎么死的下一篇:乾隆是谁的儿子 乾隆的皇后是谁 乾隆的儿子谁当了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