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从「 ”烽火戏诸侯”看东周初年的势力演变

导语:从“军阀热”看东周初年的势力演变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周朝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儿子宜臼被尊为周平王,这场历史事件也被作为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 关于这段历史,太史公《史记》记载

从“军阀热”看东周初年的势力演变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周朝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儿子宜臼被尊为周平王,这场历史事件也被作为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 关于这段历史,太史公《史记》记载如下: 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史记》 这是我们熟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的故事,整个过程看上去合情合理却又有戏剧性,那么烽火戏诸侯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是假的,什么人炮制了这个谣言?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钱穆《国史大纲》 着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他的着作《国史大纲》中毫不讳言地指出,烽火戏诸侯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总结了4个论据: 1、《史记》记载的「 ”诸侯悉至”没有实际可操作性,各地诸侯离镐京距离不一,古代没有高铁、飞机,也没有办法约定到达时间,怎么可能保证同时到达? 2、整个事件的目的是博美人一笑,那么笑点在何处,仅仅是扑了一场空的军队? 3、有明确记载的烽火台传讯是汉朝边境防备匈奴时出现的,之前除了烽火戏诸侯外没有任何记载,孤证不立。 4、第四个论据是最重要的,根据出土的《清华简》记载,周幽王是出兵讨伐申国时,被申国联合犬戎击败的,既然是主动出击,怎么会举烽火示警呢? 所以「 ”烽火戏诸侯”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谣言,但并不是太史公编造的,因为在《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记载,只能说明谣言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那么是谁编造了这个谣言?想要通过这个谎言来掩盖什么?我们要从头说起。 清华简 废嫡立幼带来的祸乱 周幽王宠爱褒姒,爱屋及乌,便废掉了原来的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王后被废后非常不满,便带着儿子宜臼逃到了自己的母国——申国。 周幽王大怒,兴师讨伐申国,申国弱小,抵挡不住周幽王大军,便联合犬戎夹击周幽王,周幽王兵败被杀,随后犬戎与申侯攻入镐京,杀了太子伯服,尊宜臼为周平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周幽王是在骊山而不是在镐京被杀。 很明显,这是一场子弑父、臣弑君的军事政变,这与周朝的社会价值观严重不符,但是胜利者是周平王,他有足够的实力去掩盖这段历史,所以是他编造了「 ”烽火戏诸侯”的谣言,将周幽王被杀的焦点全部转移到「 ”烽火戏诸侯”上,掩盖了这一场军事政变。 那么对于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天下诸侯有啥反应呢?这就要从周王室与天下诸侯的关系变化说起。 平王东迁 周幽王之前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 周朝建立时,为了增强内部凝聚力,稳定前朝遗民,巩固新生政权,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共分封宗室、功臣、前朝遗民等71个诸侯国,并规定诸侯国有向周天子缴纳贡赋,派遣军队跟随周天子出征的义务。 义务都是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的。周武王在分封时也规定了周王室以及各路诸侯的军队数量,其中周天子领六军组建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每师大约3000人,总共约4万多人,这是周武王伐纣的嫡系部队,战力强悍,其中还有虎贲等「 ”特种部队”;公爵国统领三军,兵力大约在1万左右,战力也不如天子六军;侯爵国、伯爵国则是两军、一军,兵力数千人。正是周王室对于诸侯的军事优势,保证了统治结构的稳定。 周天子六军 但是这一切在周昭王时期发生了变化。周昭王三次讨伐楚国,最后一次遭遇大败,史载其「 ”南巡不返,六军尽失”。周昭王神秘死亡,最要命的是周王室力量的基础天子六军也神秘失踪,震慑诸侯的力量没有了,自此各路诸侯开始有不同心思。 周厉王时期,国家矛盾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限制国人谈论政事,最终酿成了国民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周王室威望进一步下降。周宣王继位后,虽有「 ”宣王中兴”,但是周王室的实力以及威信已经无法恢复到从前的水平了。 各路诸侯对周王室的轻视在西周灭国后得到集中体现。 周幽王被杀后政治形势的变化 周幽王被杀后,申侯等人尊废太子姬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但是宜臼之前已经被周幽王废黜,在法统上他失去了继承王位的资格,而且他们串通敌国,弑君杀弟、灭亡西周的行径为诸侯所不齿,得不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史载「 ”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周平王继位后9年内,诸侯都没有朝贡。这是以周平王、申侯为代表一支政治力量。 周幽王执政期间,郑国君主郑桓公、虢国君主虢石父也在镐京辅政。周幽王出征申国时,两者也各领一军随同出战,最后与周幽王一起被杀,所以周平王以及申侯是郑国、虢国的仇敌。为了与周平王抗衡,虢国新任君主姬翰联合十几家诸侯立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这是以周携王、虢国为代表的另一支政治力量。 申国是三流诸侯国,虢国却是四大公爵国之一,两者实力不在一个档次,周平王为了与周携王抗衡,派遣申侯拉拢其余诸侯国以壮大实力。 拉拢的第一个对象就是郑国新任君主郑武公,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死于申侯作乱,所以申侯是郑武公的杀父仇人。申侯代表周平王允诺,将郑国提升为公爵国,并且授予郑国有限开火权,可以自行讨伐周边的小国,这项特权当时只有齐国、晋国等几个诸侯国拥有,同时请郑武公入朝辅政。如此大的利益诱惑,让郑武公忘掉了杀父之仇,投入周平王怀抱,把持朝政之后,郑国便利用有限开火权灭掉了郐国、东虢等小国,同时向周平王索要了原属于周王室封地的溱、洧等地,洛阳以东大部分地区被郑国拥有。 拉拢的第二个对象是秦国,周幽王时期,秦国并不是诸侯国,仅仅是周王室的附庸,他们的领地靠近犬戎,双方是世仇,所以犬戎进攻周幽王时,秦人领兵讨伐。申侯代表周平王以「 ”勤王有功”为名赐秦立国,封地就在岐山以西,而且同样赐予秦国有限开火权,允诺秦国向西攻占的领土都将作为秦国封地,一方面是让秦国打击犬戎,另一方面是让秦国削弱西虢国,西虢国原来是虢石父的封地,他儿子拥立周携王后,便在周携王封地中山一带建立北虢国,原来的虢国便被称为西虢国,所以秦国削弱西虢国就是削弱周携王的势力。秦国自然而然地成为周平王阵营的一员。 第三个拉拢对象是晋国,周平王将周王室封地大片赐予晋国,所以东周建立后,晋国领土大幅扩张,为日后晋文公称霸奠定基础。但是晋国并没有马上投入周平王怀抱,而是一直在观望。周携王建都于鄚阳城,靠近山西,而山西是晋国的势力范围,晋国一方面忌惮周携王扩张影响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觊觎周携王的领地,最终晋国决定彻底倒向周平王,在两王共立20多年后,晋文侯出兵灭了周携王,为此周平王写下《文侯之命》赞赏晋文侯,至此周平王真正成为周室正统。 郑国、晋国、秦国领土明显增大 日薄西山的周王室 通过一番复杂的斗争,失败者是周幽王、周携王,胜利者是周平王、申侯、郑武公、晋国、秦国,但是我们看看胜利者的嘴脸: 周平王、申侯,串通敌国弑君弑父,为了与周携王抢夺宗室正统,大规模出卖周王室利益; 郑武公,为了利益对杀父仇人投怀送抱; 秦国、晋国,为了利益选择与弑君的周平王合作,抛弃了诸侯国h护卫周天子讨伐不仁的义务。 他们都是为了利益抛弃了道德准则,与周礼倡导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必将被史学家以及后世所唾弃,于是他们联手炮制了「 ”烽火戏诸侯”的谣言,将这一段历史用周幽王的昏聩一带而过,《史记》、《春秋》等正史都只保留了这一段,若不是《清华简》等竹简面世,历史将会就此掩盖。 经过这一次动乱,周王室陷入万劫不复: 周宣王重建的天子六军被周幽王挥霍一空,周平王虽然成为正统,但是手上已经没有强大军事力量,迁都还需要诸侯护卫; 犬戎占领镐京后,「 ”尽取周赂而去”,将周王朝积累几百年的财富抢劫一空,周平王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为了拉拢郑国、晋国等诸侯,周平王将原本属于周王室的封地大肆封赏,以致于周王室的封地已经与二流诸侯国无异,没有了土地,便无法积累财富,无法养育军队,周王室只能忍受诸侯的「 ”欺凌”。 春秋后期周王室被大佬环绕 结论 烽火戏诸侯是周平王、郑国等「 ”胜利者”炮制的谎言,成功地掩盖了周平王弑君弑父、郑国投靠杀父仇人、秦国晋国投靠弑君贼子的历史事实。 但是看似最大的「 ”胜利者”周平王却又是最大的「 ”失败者”,自他开始周王室再也无力号召诸侯,形同虚设。 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标志了礼崩乐坏、诸侯攻伐的春秋时代拉开帷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孝庄皇后和多尔滚的关系 多尔衮与孝庄皇后的关系下一篇:慈禧人物简介 慈禧太后亲妹叶赫那拉·婉贞简介 婉贞最后是怎么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