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六尺巷的典故 关于六尺巷的来历

导语:六尺巷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个标志,位于宰相府内。据资料记载,关于六尺巷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现在人们还用六尺巷的故事来教育小朋友,要邻里相处和睦,相互谦让。那六尺巷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下面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六尺巷的来

六尺巷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个标志,位于宰相府内。据资料记载,关于六尺巷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现在人们还用六尺巷的故事来教育小朋友,要邻里相处和睦,相互谦让。那六尺巷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下面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六尺巷的来历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就发生在安庆桐城市西后街与五庙园之间,这里有一条长约180米、宽约2米、鹅卵石铺就的巷道,人们称之为六尺巷。六尺巷南边是宰相府,北边为吴家吴氏宅。巷道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有关它的来历,可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桐城博物馆唐红炬副院长说,这段史料详细记述了六尺巷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故事的主人公张文瑞,即清代名臣、文学家张英。他幼读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升任侍读学士,十六年奉命入南书房,凡民生利弊,四方水旱,知无不言,康熙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将西安门内瀛台之西的房子赐其居住,开创了词臣赐居禁城内的先例。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再调任礼部尚书,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实握宰相之权,所以家乡人称他的府第为“宰相府”。

这条六尺巷在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叫“六尺巷”,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史载,桐城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宅基地纠纷,写信给他,请他以京官的名义参与宅基地纠纷,不让叶家占到便宜。张接信后即回一首劝解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接信不再争强好胜,让出三尺宅基地。叶家见张家退让,也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宰相张英家族世代居住在桐城,有一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一位宰相,不凭借着自己的权贵而欺压百姓,一纸书来,透着名流千古的芬芳,还能有如此宽阔释然的胸怀,实在令世人敬佩。

一封家书,化解了张吴两家的邻里之争,礼让之举,也成为几百年来乡土美谈。

“六尺巷”的故事虽小,却意味深长。

每当我伫立于“六尺巷”前,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做人一定要有包容之心、爱人之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六尺巷”的故事仍不失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如今的六尺巷,门前有一牌坊,牌坊上有四个正楷大字“懿德流芳”正是对张英宰相谦让美德的最大的褒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株洲免费的好玩的地方有哪些下一篇:“施耐庵”水浒传笔下“潘金莲”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