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潘仁美真的是被后世黑化 杨业又为何而死 浅述杨家将的真实历史

导语:潘仁美真的被后人黑了吗?杨业为什么会死?浅谈杨家将的真实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杨家将指的是北宋初年以杨业、杨延昭等人为首的着名的军事家族。后人歌颂其家族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壮举,便编排了杨家将的戏剧。而戏

潘仁美真的被后人黑了吗?杨业为什么会死?浅谈杨家将的真实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杨家将指的是北宋初年以杨业、杨延昭等人为首的着名的军事家族。后人歌颂其家族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壮举,便编排了杨家将的戏剧。而戏剧中描述了性格各异的杨家将英雄如:手拿龙头拐杖的佘老太君,有忠肝义胆的杨家七子以及后来的杨家八郎,有巾帼英雄的杨门女将,还有奸逆卖国的潘仁美。那么这些人物在正史中真的存在么?杨家将的覆灭真的与潘仁美有关么? 真实历史中,杨业为并州太原人,其父杨信原为麟州仕豪,后汉时曾任麟州刺史。杨业年少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行侠仗义,骑马射箭。北汉国主刘崇听说杨业武艺非凡,便授官与杨业保卫指挥使一职。杨业任官之后,屡建战功,经过多次提升之后,官封北汉建雄军节度使,被北汉人成为「 ”杨无敌”。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出兵攻打北汉,北汉国迎战不敌便向宋归降。剧史料《续资治通鉴》记载,宋朝进攻太原之时,虽太原兵力不及宋朝,但杨业一直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者当时的北汉国主刘继元已经投降了,杨业还一直在战斗。宋太宗素闻杨业威名,便派刘继元亲自劝降杨业,杨业无奈只得大哭归降与宋。太宗得知杨业归降后十分高兴,派遣宫中使者召见,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太宗灭了北汉之后,想乘胜攻打辽国,收付燕云失地。起初宋军攻势凌厉,一连攻下了几个州,不过到达幽州之时,辽国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宋辽双方在高粱河上打了一场恶战,最终宋军不敌,无奈败北。随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太宗十分担心,随即想起杨业在边防事务上很有经验,随即任命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都蜀,扼守军事重镇雁门关。 杨业镇守雁门关期间,屡建功勋。有一次,辽朝派兵十万攻打雁门关,而杨业手底下只有几千兵士,杨业见不可力敌,便乘敌军不备,带领骑兵从小路绕至敌军后方。敌军此时正在得意,并没有注意后方的宋军,杨业便带着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几个来回,辽军顿时大乱,随即杨业领兵追杀,大获全胜。雁门关大捷之后,杨业的威名震慑了整个辽国,以至于辽兵一看到「 ”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 杨业虽然立下了大功,却也是为日后赴死埋下了伏笔。朝中边将大多嫉妒其功绩,纷纷上奏与皇帝,说杨业的种种不是。太宗此时还是较为倚重杨业的,不去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折封好,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太宗如此信任自己,十分感动。 随后几年,辽朝局势变动,太宗便乘机想要夺取燕云十六州。随即太宗遣大将曹彬、田重进、潘美率三路大军北伐,以杨业为潘美的副将。起初三路大军旗开得胜,但是后来田重进率领的中路军败北,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因粮草不济而逐渐落后,宋军的败局已定。太宗见此,就下令让各路宋军撤退,潘美、杨业接到军令后便掩护四州百姓退往与狼牙村。 由于辽军攻势凶猛,杨业就向潘美建议派兵佯攻,吸引辽军主力,并派兵伏击与敌军退路的要道之上。谁料监军王侁竟出讥讽刺道: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这些追击的辽军?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的行军,也好让敌人害怕。杨业道:现在敌强我弱,这样行军必定会大败。王侁又嘲笑道:你不是号称无敌么?现在敌人当前,你竟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图谋?杨业怒道:我并非贪生怕死之人,只是现在时机不对,怕士兵白白丧命。你们既然一定要打,我便打头阵。 潘美身为大宋的名将,其实也是明白当局的处境,但他并没有劝解王侁,反而赞成了王侁的意见,让杨业率领手下人马出发迎敌。领行之前杨业对潘美说道:此行出站,必败无疑。我本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你们既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说着他指着前方的陈家峪对潘美说道: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与弓弩手,我兵败之后,会引辽军入谷。此时你们带兵从侧面与我接应,我们两面夹击,或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说完,杨业便领军出发了。 杨业出兵没多远,果真遭受到了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辽兵像潮水一般的涌上阵来,拼杀一阵后,便抵挡不住了。杨业随即边打边退,将辽军引入了陈家峪。谁知到了谷口,两边静悄无声,原来潘美率领辽军在陈家峪守了一天后,见杨业未至,以为辽军已经撤退。潘美怕辽军抢了头功,便撤退了伏兵,离开了陈家峪。此时的杨业见约定点无人,只好率领手下与辽军殊死搏斗,无奈寡不敌众,包括杨业儿子杨廷玉在内的数千宋军全部战死,杨业重伤被俘。 辽将擒获杨业之后,即佩服杨业的忠义,又感叹杨业的勇武,不忍杀害这个让大辽威风丧胆的宋将,所以想要劝降杨业。杨业则叹气说道:我本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未曾想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存活于世?随即,他在辽营绝食三日而亡。杨业死后,佘太君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级,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为民的处分。后来杨业的事迹流传到了民间,百姓感其忠义,最后慢慢演变了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 佘太君名赛花原姓折掘,与杨家同为山西豪强,在后汉乾佑二年与杨继业成婚。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佘太君她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 ”杨府”。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潘仁美历史原型为潘美,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早年跟随宋太祖、宋太宗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并非小说中勾结辽国的奸臣,但确实与杨业之死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有些学者总是试图去洗白潘美陷害杨业的史实,把所有责任都退到王侁的身上。但是,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潘美是什么出身,王侁又是什么身份。身为当时主将的潘美难道会为王侁一个小角色所左右?而且潘美作为大宋名将,绝非等闲之辈,杨业出战的后果其实他早已经得知。他不加以阻止,反而推波助澜,以军令命之杨业出兵。所以,宋元时期戏剧以及后世杨家将的事迹丑化潘美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根据史料记载,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曾是宋朝的守边名将。至于杨排风、杨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等等事迹,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 而杨延昭实为杨业的长子,至于为什么称作六郎,是因为辽人迷信,相信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星是专门克制辽国的。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余年,击杀无数进犯的辽兵,辽人对其非常敬畏,所以都称他做杨六郎。 好了,杨家将的由来就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的欢迎评论哦。如果有喜欢的话,请评论、收藏、点赞、点关注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华大学的研究生情况下一篇:突厥后裔那么多 中国为啥没有突厥族 答案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