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历史二战常考易错考点

导语:二战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1.历史考试易错点总结1.“天下之下,岂不是王者之土”。这是对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说法是正确的: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②井田制本质上是私有制;③井田制

二战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1.历史考试易错点总结

1.“天下之下,岂不是王者之土”。

这是对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说法是正确的: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②井田制本质上是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的结束,分封制消失了。随着井田制的崩溃,分封制崩溃了,但在历史上从未消失。刘邦、项羽和明太祖都实行分封制。2.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最突出的政治表现是A诸侯国普遍进行政治改革。b .“礼乐征伐自帝”。c .“礼乐征伐来自诸侯”。d .奴隶起义频繁的学生,很容易误选A。

奴隶社会崩溃的突出政治表现是分封制的崩溃,C项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崩溃。诸侯国的政治改革是加速奴隶社会崩溃的因素,而不是表现。

3.战国时期封建新城兴起的基本原因是:A、人口增加;b、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心;c、成为诸侯国的首都;d、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和B,容易让学生选错。b和C是一个意思。如果选择B,没有理由不选择c。

战国时期,封建城市依附于政治中心,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往往是政治中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心,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比如咸阳。只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封建城市。没有商业的发展,一个城市的繁荣是不可想象的。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有:①奖励军功,②奖励农织,③重农抑商,④“烧诗书明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学生容易误选A。题目强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重农抑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烧诗释法”有利于思想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

他们的负面影响到后来才会暴露。5.商鞅变法期间,制定“同方圣”的“标准文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奴隶主和贵族的世袭特权,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准备。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并不统一。商鞅制造标准度量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

“准备秦统一六国”是整个变法的影响,而让“铜坊崛起”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6.以下几项最能体现老子学说的精髓:①“道生一,生二,生二,生三,生三”②“不幸,幸福全靠它;幸福在不幸的地方。”(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4)“有或无相互存在,难以互补,长度相形见绌。”a(1)(2)B(1)(3)c(3)(4)d(2)(4)学生容易错选B。

老子理论的本质是哲学中的辩证法。② ④体现老子的辩证法,① ③体现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7.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倒退;b、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绝对主义的权力集中加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反映了意识形态控制的加强和专制主义权威的集中。“百家争鸣”与民族分裂,“独尊儒术”与民族团结并无必然联系。

8.以下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论是不正确的:A、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c、秦朝使用的圆形方币成为历代铜币模仿的模型;d、秦朝通过大一统战争扩大疆域,成为多民族国家,学生容易误选B。圆方孔货币的使用是从秦国开始的,所以从秦朝开始是不对的;郡县制在秦国已经实行了,但在全国都是秦朝实行的,所以B是正确的。

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制,设县立县”的政策,主要目的是维护皇权至上,建立专制集权,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维护新地主阶级的利益。“废分封制,立县立县”的决策,既有建立专制集权的目的,又有巩固统一封建国家的目的,但B从属于c。

10.西汉初期的中央集权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A,中央组织,B,地方组织体系,C,皇帝权力,D,儒家学生容易误选D。题目要求从集权制的角度进行比较。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

从加强思想控制的角度来看,西汉和秦朝是相似的,都是尊重一种理论,排斥其他理论。11.汉代中外交流频繁,主要表现在①张骞与西域交流②甘英遣往大秦③日本奴王遣往汉④安顿遣往汉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学生容易误选A。

张骞的西域之行属于民族间的交往,不属于中外交往的范畴。12.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是:①社会动荡②欺骗性的佛教③饱受战争之苦④统治阶级的支持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 ③ ④ D。

佛教的欺骗是其广泛传播的条件,而不是社会条件。

2.二战常见考点图

从历史的产生来看,历史与理论的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下表中关于二战的史实,你能得出什么关于二战影响的结论?

历史事实:关于二战的数据

参与国

参与人群

参与者人数

军事伤亡

平民伤亡

物质损失

61件

17亿人

1.1亿人

5000多万人

9000万人

4万亿美元

二战影响的结论;

注:慕尼黑会议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雅尔塔会议协调了消灭法西斯的行动,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主要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结论: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空之前的大灾难。

启蒙:图二:不能妥协和纵容侵略者;或者与侵略者妥协,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等等。

或者图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应该加强合作;或者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中坚力量。等等。

[解析]本主题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它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二战影响的结论: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空之前的一场大灾难。

3.历史易错点

高考历史很容易被搞错和混淆。知识点单元1。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演变很容易被误解。1.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始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看,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以德治国”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广泛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出发,将其扩展为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纲领,即“仁政”。3.注意墨家不被统治者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4.军校的孙膑写了孙膑的《孙子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好战。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一时期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等各种思想。

易混淆点1。孟子“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基础,主张君主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2.心理学和理学有明显的区别。从哲学角度看,理学坚持“自然即理”的根本理念,建立了一套以“理”为本体、以“透”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陆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理念,建立了一套以“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自己的心”或“达到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角度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正义为行为准则;而心理学则主张用“心”的自省和自省达到良知,这样才是善。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错误1。甲骨文不能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但却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2.政治上的统一既是秦朝“书同文”的原因,也是其结果。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而不是山水画。

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仅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传奇小说、宋代故事小说和短篇小说。5.中国的科技在明清时期继续发展,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迅速发展,但两者并不相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属于传统科学技术,而西方是现代科学技术。

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不能说明他们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的科技发明创造,只有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改造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易混淆点中国古代文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孔子编《诗经》为德育文,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雄壮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建安文学卷走了丰富的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代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自唐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传奇小说、歌词、戏剧和风俗画等世俗文艺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反封建小说和戏剧蓬勃发展。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趋势容易出错。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看到世界的人”,但他对西方的认识并不深刻,却是第一个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人。2.坚持“西用中国风”的不仅仅是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高喊“打倒孔家店”,但两者的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易混淆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思想解放”,就是批判和反对当时社会上仍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是指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地主阶级反抗与洋务派之比较反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易信、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抵抗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自强不息”,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也包含着反抗外族侵略的意图。

3.维新派和洋务运动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观点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

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向西方学习什么”。两派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改革派和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但具体主张不同。维新派都想保住清朝,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想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改革派反对使用革命的手段和方法,革命者坚持用武力来伪装自己。

4.高一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是考试题一般都是经常考的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错误: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了皇室,还分封了各民族英雄和前代贵族。

英雄和以前的贵族和周没有血缘关系。2、大小案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具体来说,周是天下的君主,大部分贵族都封姬;诸侯皆以周为小宗族。在中国,诸侯大为卿大夫,卿大夫小为诸侯。

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卿大夫成了士人的大头。3.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在体制,不在政治;秦之失,政之失,不在于制度。”这意味着秦的死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县制。5.“汉秦制”并没有完全照搬汉代的秦制,而是基本沿袭了秦制,有一些盈亏变化。

易混淆点:1。西周分封制与秦县制之比较西周分封制秦县制的实施条件与宗法制度相联系。在国家统一的情况下,世袭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允许世袭官员拥有拥有封地和相应封号的权力。官员只有工资。未开垦的土地与中央政府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政府绝对服从中央官员的职责。封地里有行政权,它有管理土地的权利。//辖区内只行使行政权,没有土地管理权。西周的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是很容易发展成分裂势力//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三省六部,三省六部,三省六部,秦设,汉盛行,隋设,唐盛行为丞相。宰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治事务,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力。//三省诸侯为宰相,三权分立的地位使得专制集权制趋于。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侍从的咨询机构,没有决策权。内阁大臣的兴衰由皇帝决定,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意志。4.明朝内阁是皇帝的随从顾问机构,没有决策权;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第二单元大国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的殖民地,经济上的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是指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意味着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封建主义的保存和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要注意“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词。第三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错误1。天京之乱不是偶然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必然具有落后、分散、自私的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此,天京之乱的悲剧和偶然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2.清朝与民国的本质区别在于,清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3.三民主义的思想并不完美,但有其局限性。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民权没有把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尖锐的民族矛盾。

5.学生们很容易把五四运动误认为是彻底的胜利。应该是阶段性的胜利。

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并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7.国共合作的第一种方式是党内合作,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

第二种国共合作是无党派合作。8.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没有参与领导民族革命运动。

9.国民党的一个大讨论是国民党的改组,而不是国共合作。10.新三民主义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和目标,后者是方法和手段。

11.北伐胜利,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2.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不是国民党一个人领导的。

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13.“左”倾和右翼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翼倾向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而“左”倾往往以革命的形式出现,表现为不耐烦和急于求成。

两者都是有害的,尤其是“左”倾错误危害更大。14.注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就是没有根据我国国情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理论”,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要从城市走向农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5.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直到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矛盾。易混淆点1,“中国天目制”和。

5.八年级,历史容易错,容易考。

第一单元攻击和抵抗1。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战争1。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背景:鸦片进口目的——英国为改变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而开展的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脱离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犯罪: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他们分别与英国和法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俄罗斯已经切断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首尔。1894年朝鲜战争后,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了自己的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阿哈瓦,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爱国者徐翔刘永福攻打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1901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权益。1900年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入侵北京。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美等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签署的主要条约。3.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侵略的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叫太平军。1853年3月,南京被占领,改称天津为首都,影响18省,动摇清政府统治。所以被中外反动势力共同扼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击败洋枪队;浙江宁波洋枪队队长华二被杀,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典型例子。2.义和团运动于1898年在山东兴起至1900年;1900年在廊坊与八国联军作战,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被中外反对派扼杀。

四、左唐宗收复新疆:1876年,左唐宗三路率领清军进入新疆,仅用半年时间收复北疆;1878年,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收回伊犁条约;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意义:左收复新疆,巩固西北边疆。

捍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单元2现代化探索1。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央政府为宜兴,地方政府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张之洞。内容:1。洋务派以“自强不息”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务局等。2.洋务运动后期,一些民用工业以“求财”为口号建立起来。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造布局等。3.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先后建立了南海、北洋、福建三个海军。

4.建立新学校。史静文同博物馆建于1862年,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学校。

评价:递进-1。西方科技的引进,现代企业的建立,一批科技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所以没有让中国富强。二、戊戌变法的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1898年6月至9月,慈禧太后发动九月政变,谭嗣同被害的意义:既是救国的政治变革,也是启蒙思想,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行的。3.辛亥革命概论: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钟惺学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当选为首相。它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各省独立,后称辛亥革命。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职,首都在南京。

1912年2月12日,宣彤皇帝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北洋军阀统治辛亥革命。意义:性质——评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偷走,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4.新文化运动概论:1915年兴起,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与科学”;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后来李大钊。

6.历史考试必修两大题

1.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禁海政策。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汉武帝严铁官营的原因及意义。

4.近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原因是有一页介绍,从洋务运动开始。

5.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失败原因等等。

6.货币制度改革。

7.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发展阶段。

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9.开辟新航线的意义。

1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1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2.罗斯福新政。

13.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各国的对策。

14.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有化和福利社会。

15.美国崛起的原因从来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

16.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17.建立区域经济

18.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意义。

7.数据分析有哪些容易出错的测试点

容易出错的情况1:时间不对

如果材料给出的是上半年的数据,但问题问的是第一季度的数据,很多考生很容易直接代入材料的数据,那么算出来的答案肯定是错的。正确的做法是用上半年的数据减去第二季度的数据。避免错误时间点的方法:阅读材料时,暗示你记着写材料时的时间,看题目时,重点看干的时间。

容易出错的情况2:数据泄漏

数据计算的遗漏通常表现在题干中统计项目的粗心。比如题干问的是中日韩新加坡的GDP综合,考生只看到了前三个国家,或者题干问的是A比B多多少倍,考生计算A÷B后忘了减1,等等。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最好在阅读词干时,在词干中列出需要统计的项目。

容易出错的情况3:概念混乱

概念混淆是指你不熟悉常用测试概念的公式。比如材料里给的数据是2014年的,题目是求2013年的比例。这时你在求基期的比例。如果题目是问2014年均价增长率,那么就是问均价增长率。这两个概念的公式是不同的。对于概念记不清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建议考生把公式背下来,记住的时候可以随题推导。如果每道题涉及的公式都能推导出来,那么考点对应的公式就能很快熟悉。

容易出错的情况4:小数点错误

经常是由于乘除法混合或估计时忽略小数点和0而引起的。当选项之间存在10倍或100倍的关系时,很容易出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估算数据时,四舍五入后的数据全部变成0,不要直接忽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蒋介石为何放弃持久消耗战的战略 执意要第三战区官兵继续与日军决战下一篇:庞统连环计 庞统连环计被谁识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