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西周王陵至今未被发现 天子棺四重 我们是否应该相信

导语:西周陵墓至今未被发现,皇帝的灵柩翻了两番?我们应该相信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西周王陵至今未被发现,天子棺四重?我们是否应该相信? 到了西周末期,已形成一套基本的丧葬制度,并且出现了礼制的重要阶段,即礼仪文本时

西周陵墓至今未被发现,皇帝的灵柩翻了两番?我们应该相信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西周王陵至今未被发现,天子棺四重?我们是否应该相信? 到了西周末期,已形成一套基本的丧葬制度,并且出现了礼制的重要阶段,即礼仪文本时代的到来。文本记录无论对于哪一个文明,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本沟通着过去与现在,从当时的文献资料来看,丧葬礼仪已初具雏形。 龙凤纹玉环 棺椁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趋于成熟。《礼记·檀弓上》曰:「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伯椁以端长六尺。”郑玄注:「 ”诸公三重,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对于郑玄的解释,清代学者金鹗认为有误,他在《求古录礼说》卷八《棺椁考》中指出:天子之下即应是诸侯,不该再分出诸公,故此西周时期的棺椁制度应该改为「 ”天子四重,诸侯三重,大夫二重,士不重”。 西周时期是不是严格实行这种棺椁制度?因文献资料缺乏,这个无法肯定。但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来看,与记载相比都有一定的出入。 天子是否一椁四棺?因西周王陵至今还没有发现,我们也无法肯定。 而诸侯国君类的大墓,迄今已发现多座,尚未见到一椁三棺的现象。比如曾侯乙墓为一椁两棺,可见,文献中所说的「 ”诸侯三重”棺与事实不符,不一定是绝对的,或许这也是侧面提醒我们,研究历史需要与实例结合,不可尽信文献记载。 当然,从西周中型墓来看,当时确实存在着重椁一棺的制度。 本期小编要与读者们分享的另一个话题是在丧葬制度中具有重要表现的丧服。 盾形金饰 所谓丧服,就是指人们为哀悼死者而穿戴的衣帽、服饰。而丧服制度则是依据生者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贵贱而制定的一套严格的丧葬等级制度,其内容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和一般无亲、政治关系成员之间的丧服三大类。 《礼记·大传》对于丧服制度的基本原则有着如下的总结: 「 ”服术有六: 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丁鼎先生指出:其中「 ”亲亲”与「 ”尊尊”是两条基本原则,而所谓「 ”名”、「 ”出入”、「 ”长幼”、「 ”从服”等其他四条「 ”服术”实质上是从「 ”亲亲”、「 ”尊尊”这两条原则派生出来的。 周飞舟、李代也强调:这六个原则中,其中亲亲、尊尊两条指的是贯穿整个丧服体制的一般性原则。 崔东壁亦云:丧非服然也,其饮食,其居处,其言行,皆与寻常有异; 而古人独于服致详焉者,所以立纪纲,正名分,殊亲疏而别尊卑也。故《丧服》一篇,两言足以蔽之,曰「 ”尊尊”、「 ”亲亲”而已。 依丧服服饰之不同,服叙分为不同的「 ”等”,总计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西周以来的服叙因此亦称「 ”五服制”,由此划分亲属的等级亦称「 ”五服亲”。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1 依据守丧期限的不同,服叙又可分为不同的「 ”级”,有三月、五月、七月、九月、期年、三年之异。丧服服饰与丧期的组合,就产生了服叙的诸等级。最一般的服叙由重而轻有: 斩衰三年、齐衰期、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 五等丧服的区别体现在: 时间的长短——时间愈长,则服愈重,反之时间愈短服愈轻; 丧服的精粗——从斩衰到齐衰到大功到小功到缌麻,做工从粗糙愈来愈精致,做工愈粗,丧服愈重,反之愈精则愈轻。 辛追墓T形帛画 丧服的重轻对应于亲人在血缘上的由亲到疏,愈亲则服愈重,愈疏则服愈轻。血缘上的亲疏对应人情的近与远,愈亲之人情愈近,情愈厚愈深; 愈疏之人情愈远,情愈薄愈浅。 以上结合起来便是,最亲的人去世,创巨者日久、痛甚者年深,也就是情最深者痛最甚,服最重,服最重者服最粗,最重最粗之服对应人的至深至痛之情。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丧服礼俗大约起源于西周春秋之际。与丧礼的产生一样,它的出现源于祖先崇拜的一种宗教行为,其原始意义是基于对鬼神的恐惧心理。 我国虽然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原始的丧葬礼俗,但丧服的出现远比丧仪的产生要迟得多。在当时,人们对死者的哀悼主要是心丧,《易经》云:「 ”古者丧期无数。”贾公彦疏曰:「 ”此黄帝时也,以其心丧终身。”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2 夏商时期,尚未有丧服的记载。西周早、中期,实行丧服情况的文献记载仍然非常模糊,这我们可以从《尚书·顾命》中记载周成王驾崩和周康王即位时的情况中看出。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该书「 ”顾命”篇就最早记载了我国国王去世的治丧情况。 据《尚书·顾命》载:「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隮。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 在这里,详细记录了周成王去世后的祭莫情况,但无丧服的记载。周康王及公卿们穿的都不是孝服,而是行登基大典所穿的吉服。 大约到西周末年,文献中开始出现有关丧服的记载。 白色丧服女子 ​《诗·桧风·素冠》载:「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诗的大意是:我很少见到头戴索冠、情急哀戚而瘦瘠之人,尽管我留心观察;我也很少见到身穿素衣的人,为此我心中非常悲伤,假使能够见到,我愿意和他一起到他的家中,向他学;我很少看见穿索烨之人,我的心也很忧愁,如蕴结一样,如有穿素铧之人,我愿和他一块行走。此诗所说的「 ”素衣”「 ”素冠”「 ”索烨”便是丧服。 桧风之桧亦作郐、会、侩,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河南密县东南。 公元前769年为郑桓公所灭。此诗产生于桧国,真实地反映了西周末年桧国的丧服状况。在当时,凡亲人死亡,其子女应穿这种素色的丧服,服丧三年,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纪念。但是当时却很少有人遵守这种礼制,所以有人就作《素冠》予以讥刺。由此可见,丧服在当时已经出现,只是没有成为一种普遍而流行的习俗罢了。 感谢各位朋友的阅读,我是本文作者良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别忘记关注我们的头条号苏家酒窖,每天为您带来最有趣的传统文化!也欢迎把我们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如果您其它有趣的想法,也欢迎评论留言给我们一起讨论哦~么么哒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百岁兰 世界上最稀有的10种植物:尸香魔芋会让人自杀 第三种最孤独下一篇:小乔出装 王者荣耀solo 小乔怎么才能赢出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