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中国与越南两千年的恩怨情仇

导语:中越两千年的恩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和越南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包括友好共处和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由于维护“同志加兄弟”的外交需要,两国历史上的战争在出版的史书中得以避免,而越南在谈及

中越两千年的恩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让我们快速看看!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和越南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包括友好共处和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由于维护“同志加兄弟”的外交需要,两国历史上的战争在出版的史书中得以避免,而越南在谈及友谊时也在史书中谈及“两千年抗北侵略史”。结果一旦双方关系出现异常,中国人普遍会因为缺乏心理准备而感到惊讶,难以理解对方的“忘恩负义”。但是,很多越南人很快就能把自己的角色变成敌人。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在的人们看待中越历史关系,既要看到友好的一面,也要否定两国古代的战争,注意传统基因对今天两国关系的影响。因此,少将·严旭,一位特殊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国防大学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历史上中越关系令人不快的一面。

史学界有句名言:“历史上没有垃圾箱”。个人在生活中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当做垃圾扔掉,但是人类历史再不愉快,也扔不掉。回顾中越两国的历史关系,友好共处是主体,但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过去,很多中国人总是愿意表现出一种“中国”的坦荡态度,不太在意过去与邻居的冲突。而对方往往以一种怨恨的态度去理解历史,以变态的心理去处理相互关系。因此,客观地回顾过去的历史恩怨,以史为鉴启迪人们,可以促进国家间的正常关系。

中华文化文明了山越部落,越人进入了中原王朝的“郡县制”

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应该从形成自己的民族结构和准确的文字记录来统计。例如,中国古代就有“精卫填海”、“逐日夸大父”和“女娲补天”等传说,它们只是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时对神话的口头描述。严肃的历史学家都是从4000年前王朝国家建立的夏朝开始的。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出于特殊的心理,总想把自己的历史拉长,所以就把民俗学和神话作为历史依据。

据文字记载,越南的历史到现在才2200多年,最早的记载来自汉代学者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武陵山南的“山月”人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既没有文字,也没有政权。越南近代编纂的史书《达石悦纪》认为,越南人的祖先是炎帝神农的后裔景阳王,其父明成祖是炎帝三世的孙子。这些都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神话民间传说,就像中国古代的神话“女娲补天”一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传说把它的祖先描述为“炎帝第三孙”,表现出一种与北方“黄帝子孙”并列的竞争心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华夏地区,随后50万秦军和文官带着军队进入武陵以南的山越部落地区,成功控制了当地,建立了县政府。后来越南史书记载了“欧”和“安阳王”与秦作战的事,后来被用来为传说的政治宣传服务。当时山月地区只有分散的原始部落,既没有文字,也没有政权。“国”和“王”在哪里?当地部落不习惯也不愿意臣服于外军,也有一定的反抗,但也算不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数据过滤=“过滤”赵拓

赵佗,河北人,统一岭南的秦军将军。秦朝灭亡后,建立“南越国”,自立为王。汉朝建立不久,就表示臣服中原。从此越南北部成为中原王朝管辖的州、县、县行政区,延续了一千多年。汉代称交趾,越南历史上也称“千年郡期”。但越南近代史书把这一时期描述为“持续1000多年的亡国时期”,这是一种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曲解,因为越南以前没有在岭南山区建立国家,那为什么还要谈“亡国”?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自然压迫剥削其统治下的人民,但中原文明是边远地区带来的文明主流。秦汉以来,中原王朝控制岭南和交趾地区后,带来了汉字和儒学,使当地文化教育得以进行。此后1000多年来,当地知识分子一直在使用汉字。只有不识字的下层人民说越南语,越南语是当地的一种方言。但是也夹杂了大量北方来的外来词。甚至现代越南史书也承认其最早的语系是“汉越语系”。越南历史学家也承认秦汉时期是中原人带来了铁器,使得交趾地区的农耕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以汉字和先进农耕技术为代表的文明传播到南方,使当地文明最早进步,原始部落进入封建社会。

越南人民反对中原王朝统治,发生暴动。“二正夫人”以树木为例

汉代至唐末,交趾地区中原王朝的统治确实存在封建剥削,引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这种“官逼民反”的现象在中原地区其实很常见,更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东汉初年公元37年,交趾太守苏定实行暴政,引起当地民众反抗。两位女领导趁机聚众造反,先后攻克60多个城市。

根据后来的越南史书,“根据山西地区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二正夫人的母亲是王雄的曾孙女满山”,她早就有了独立建国的想法。公元40年3月,在他的妹妹和他的一方征收派遣部队后,当地许多人响应并攻击东汉王朝,在交趾的统治首都获胜,交趾、九镇、倪楠和合浦县相继爆发骚乱。据说暴乱者曾占领65个县城,一方被推为“征王”,用两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岭南地区的暴乱惊动了东汉。东汉光武帝刘秀派富博将军马援率领两万大军南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定居岭南,并于公元43年自杀。

在中国史书中,马援是“作乱”的英雄,但后来越南史书把“二正夫人”写成了恢复“民族独立”、建立国家的“民族英雄”。如今,河内的“二正寺”是一个重要的名胜古迹,从越南的阮朝皇帝到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二征”是越南的创始人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煽动民族情绪的作用,把“建国史”延伸到了汉朝。

如何看待「二征」骚乱?这两人在中国古代史书中被称为“女贼”,在新中国成立后庆祝反封建王朝起义的历史思潮影响下,有人视其为“起义领袖”。当周恩来总理访问越南时,胡志明陪同他访问河内市中心。胡志明在他留学法国时曾与他相遇。看到很多人非常拥挤,忙着建一座寺庙,他问寺庙在哪里。他身边的“革命老大哥”以某种艰难的方式解释说这是一座“二征之庙”,然后想回避这个话题,但周恩来说他可以给我一个牺牲。中越关系恶化时,越南有人将此举曲解为“侵略”道歉。事实上,周恩来的行为显示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思潮,只赞扬了反对封建王朝的起义者。

数据过滤=“过滤”马援

如何评价「二征」骚乱?根据不同的历史理解,他们可以被称为“反贼”或“起义领袖”。当马援平定他们时,他们也可以被定义为“镇压暴动”或“镇压起义”。但不争的事实是,当时的交趾地区毕竟是汉朝的行政管辖区,而著名的“富博将军”马援的军事行动,毕竟是为了处理国内问题,与越南史书上所说的“侵略”完全不同。

三国吴、南北朝、隋朝时期,越南人民一次次暴动,唐朝平定当地,改名“安南”,成为后千年的地方名。唐朝末年,唐朝在公元906年任命强大的Thừa Dụ为节度使,朝廷实际上无法控制他。越南历史书也称他为“民族独立的创始人”。

唐朝覆灭后,中国进入了“五朝十国”时期。安南使屈集团从当地分离出来,但曾被南汉控制,都城在广州。很快,安南就让吴全指挥地方军队在白藤河上击败了南汉军。938年,吴权废除了中原王朝任命的节度使职位,自称为王。

公元968年,吴国被“大曲越国”取代。丁朝只在北方称万王胜,但内部已经称皇帝,相当于宣布越南正式独立。

在古代越南,实行“北防南攻”的战略,领土在一千年里扩大了四倍

唐朝灭亡后的独立国家越南,今天只占越南领土的四分之一,位于以河内为中心的红河流域。脱离中国领土后,越南在千年中不断采取“北防南攻”的策略,即试图缓和与远比自己强大的北方“中国”的关系,在占城、南方真腊、西方老挝等地“摘软柿子”。从宋朝到清朝,不断征伐扩张疆域,发动战争数十次,扩张的疆域面积达到独立时的四倍。

古代的征服和领土变化自然不能满足现代人是非标准的要求,而现代越南历史学家却总是为了强调民族自强精神而宣传所谓的“两千年反侵略斗争史”。按照这个逻辑,它独立后有一千年侵略别人的历史。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研究了越南的历史后,称那个国家为“东方的普鲁士”,正好说明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有战斗和扩张的传统。

越南独立后,中原王朝不高兴是必然的。宋明两朝都想恢复对那里郡县的管辖,越南多次利用宋朝的弱势出兵。蒙元征服亚洲期间和清朝中期,蒙古和清军也向越南派兵。总的来说,由于越南的国力远弱于北方的强大邻国,很难向北方扩张势力,所以向南方扩张时采取更多的防御措施来保证后方安全。

从军事地理上看,越南北部易守难攻。它的边境地区山高、坡陡、林密,只有几个山口可以通过,便于守卫。山区和丛林也方便守军隐藏兵力,等待机会进行游击攻击。南进的军队即使穿过几座东西向的大山,也会遇到几条湍急的河流,然后进入红河平原的稻田,骑兵会觉得难以行进,感到尴尬。

越南独特的气候往往是北方军队的克星。极其潮湿,半年是雨季,有外人无法抵抗的疾病。到了千禧年,被中原人称为“毛茸茸的土地”。在当地打仗,一般选择旱季。一旦雨季来临,河流会泛滥,许多道路会被淹没在浩瀚的海洋中。从历史上的战争来看,北方军只能选择在旱季在这里作战。如果不快,一旦战争拖到雨季,往往会因为疾病多,补给困难而被迫撤退。

公元10世纪末宋朝统一中国时,建都于广州的南汉国被灭,越国丁超国国王丁廉也被宣布为交趾县王。不久,丁王朝的大臣黎桓篡夺了自立的权利。宋太宗派兵征服原来的藩属国王座,并于981年春水陆入侵安南。宋军深入异乡后,白藤河之战不利,进入山区中埋伏。前锋被击败,后续部队补给困难。安南丁在战前相持不下出现,并派出使节讲和,甘愿投降。宋朝进不去,北方受辽、西夏牵制。无奈之下,李欢只好被封为交趾郡王。

宋朝和越南打了很多仗,深刻认识到那里的战况不好。北方的士兵一旦深入,就觉得“水土不服”,战争一拖再拖就麻烦了。毕竟安南王朝国力弱小,对抗难以持久。击败对手后,立即表示愿意向中原皇帝郑硕进贡致敬,并愿意以诸侯身份生活以自保。

安南也在北方大举进攻,被宋朝暗算后,成为诸侯,求利益

回顾古代中越战争的历史,不仅仅是北伐南方,越南封建王朝入侵北方,只是因为兵力不足。

数据过滤=“过滤”王安石

1075年,李超太尉Thường Kiệt利用宋朝王安石变法引起的内乱,率领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两广,攻陷钦州、连州、永州等地,屠杀数十万军民,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大屠杀”。尤其是攻打永州时,由于周知的苏书不肯投降,带领全家三十六人自焚,勒Thường Kiệt“在城中屠戮五万八千余人,十余万人死于秦、连州,常杰等人俘虏了三州人民,并把他们送回”

郯城光复后,宋神宗追赠苏牧“报国报时”,洋溢着“忠勇”。郯城人民敬仰他高尚的品德,在原政府机关废弃的旧址上修建了“苏庙”。1920年,当地人在他家殉难的地方立了一块刻有“苏颂钟勇功成仁初”的大石碑。2002年,苏沐殉难遗址也被宣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南这次主动入侵的战争和屠杀,显然不是“抵抗北方入侵”。越南历史学家一直称主持这些行动的勒Thường Kiệt为“民族英雄”。1974年西沙海战中,南越也有一艘名为“勒Thường Kiệt”的军舰。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编纂的近代史中,虽然承认Thường Kiệt主动进攻北方,但它说“宋军的侵略阴谋已经暴露。在边境的另一边,许多以永州市为中心的敌人侵略基地,就像许多利刃直指我们民族的身体。勒Thường Kiệt认为,我们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宋军的侵略,而应该先主动出击。”这次由勒Thường Kiệt积极灵活部署的进攻,深刻体现了积极的战略指导思想——先发制人进行自卫。“按照这个逻辑,进入其他国家可以说是“正当防卫”。

供奉Thường Kiệt的济舍灵寺位于今天的越南河内

Thường Kiệt组织的进攻自然引起了宋朝的愤怒,随后动员了数十万军民进行反击,大败李朝军,向神龙一带挺进。然而,在战争持续了三个月直到雨季之后,宋军的一半人生病了。而粮道因洪水中断,李朝军继续骚扰,战局陷入僵局。这时,勒Thường Kiệt也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对抗宋朝是很困难的,他认为应该趁机讲和。“不必累兵,避免流血牺牲,保全祠堂。”。因此,当李仁宗表示愿意向宋南宽投降时,宋军于1077年撤军。

经过这场大战,安南不敢再侵略北方,号称军事保守的宋朝也不想侵略南方。安南国见宋朝只想面子,所以长期采取两面政策。北方的中原王朝自称“王”,处于臣服地位,而在中国却闭门称帝。当时,向中国周边国家的朝臣致敬,对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的做法是根据贡品的价值“加倍奖励”,以示仁慈。近千年后,越南以“一年进贡一件”的形式将楠木等土特产送往中国封建王朝,以换取丝绸等手工艺品的回报,相当于进行了对自己有利的贸易。

在三次击败强大的蒙古军队并被明朝统治后,它恢复了国家并自力更生

公元13世纪,蒙古人疯狂横扫亚洲大陆,征服了南宋和南诏,建立了元朝,但三次进攻安南都受挫。后来明朝虽然占领安南一段时间,但面对抵抗被迫撤退,可见当地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1258年1月,忽必烈第一次率领蒙古人南下时,用弓箭射死了交趾李朝的象队,使他们跑回来践踏它,把它打得落花流水。岳皇室逃到岛上,首都被占领。然而蒙古人进入空空在都城乳野驻扎了九天,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陷入困境。再加上蒙古军队水土不服,病死人多,不得不迅速撤退。在撤退的路上,他们还遭遇了越南将军陈星道的伏击,士兵损失惨重。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派使臣投降越南。陈朝表示愿意投降,但拒绝接受实际统治。1285年1月,元军再次入侵越南,想一扫被流放的南宋官员。郭再次进行了焦土抗战。清朝空京都,君臣引军逃入深山。蒙古骑兵在水田里发挥不出特长,陷入游击战。6月进入雨季后,他们不得不撤退。

强大的蒙古人在越南失败,元朝统治者恼羞成怒。1287年,元军从三个方向南下,受到来自广西、云南的步兵、骑兵的陆上进攻,又遭到来自白藤河沿岸的水军的海上入侵。二月,元军攻取京师,升龙。陈朝官员逃入山林,采取了固壁清野的措施,在山林中分散兵力攻打元军,导致进攻的蒙古人有一大半死于战乱和疾病。体弱多病的安南,即使遭到攻击也损失惨重。战争拖了一年多,他向元朝朝臣进贡。元军得了面子,又撤退了,放弃了在安南建省的计划。

数据过滤=“过滤”朱迪

明朝建立后,明朝开国元勋朱迪实力最强。他在越南内乱时打赢了南征,解决了整个渡头,建立了郡县。越南史书称这一时期为“亡国时期”。然而,以李力为首的叛军仍然撤退到山里,继续与明军进行游击战争。明死后,任皇帝和宣帝都无法镇压和安抚,所以明宣宗同意立李立为王,撤回明军。后黎朝在越南建立后,中原王朝恢复交趾郡制的最后一次尝试宣告结束。

1788年,清朝出兵越南,主要是响应李朝的求助,帮助镇压反叛的西山军。朱军打赢了第一仗,但在庆祝春节时遭到西山军的伏击。受挫后退入镇南关。锡山军阮氏夺得主权后,怕清兵再来报复,急忙献礼。清廷也顺势下台,承认阮氏为王。

1802年,阮福映继位为王后,派特使出使清朝,并要求取名“南越”。嘉庆皇帝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敏感,认为南越这个名字很全面,所以就把“越南”这个称号授予了国家,从此就一直用这个名字。

和平交往是中越历史的主线,战争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古代封建王朝内部或之间的战争不能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侵略”和“反侵略”的概念来解释。我国的一些邻国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这些战争,以讽刺过去,煽动民族情绪。从中越千年关系来看,发生的战争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年。很多时候是和平共处,文化经济交流是主要内容。由于中原文明处于强势和优越的地位,越南及其前身山越部落从交流中获益更多,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其文明的演变。

秦汉之交,东汉末年,金朝南移,宋明亡,无数mainland China人涌向越南,为当地文化、经济和土地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独立的越南为了形成自己特定的意识,创造了自己的“国民性”——“食字”。但在法国统治越南并实行拼音化之前,汉字从皇室到民间教育,在越南仍广泛使用,其服饰、仪式、含义也模仿中原王朝。今天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下来的顺化宫也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当然,古代越南的一些文化和物质成就也影响了中原。比如明朝修建北京故宫时,不仅广泛使用安南的楠木贡品,还采用其工匠的设计。

虽然古代以中越和平交往为主线,但确实存在不平等的宗藩关系。但是,今天的人不能要求古人要有国与国平等的观念。对华处于弱势地位的越南,在千年间采取了向南扩张的趋势,在向中原王朝投降的同时,把中原王朝作为预防的重点。但由于其实力远不如北方,一般都是在表现出强硬和难以对付之后,才需要尽快在表面上投降以获取实际利益。这种历史基因后来长期流传到越南精英的观念中,也严重影响了后来两国的关系。

数据过滤=“过滤”中法战争

古代历史上的宗藩关系也包括了“中国”想帮助诸侯的一面。19世纪中叶法国入侵越南时,阮王朝向清政府求助,中国于1884年至1885年与法国打了一场中法战争。战争期间,中国付出了数千万白银的军费,沿海一带损失惨重。但越南国王率先让步,在法国使臣面前焚烧与中国的藩属文书,甘愿投靠法国做傀儡。虽然这是因为法国强大,但是越南的上层阶级在中国传统的不好的一面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法国统治越南,大力推行去中国化教育,刻意大修“二正寺”,把越南人的仇恨心理转移到北方,对当地的心理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仔细了解了古代越南和中国的恩怨历史后,人们往往会觉得,过去很多中国人把自己的南邻看得太肤浅了。关系好的时候,他们视之为“同志加兄弟”,关系恶化的时候,他们干脆称之为“忘恩负义”。历史基因的传承让越南人对中国有了很好的了解,尤其是上层阶级往往对中国有着双重心态。越南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侵略过自己的法国和美国相隔千里,把他们赶走后的担心是不够的,永远是邻居的北方列强需要得到充分的对待。近年来,饱受美国蹂躏的越南人再次欢迎美国船只来访,这让许多人感到奇怪,但如果我们看看越南的外交关系史,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

向老学习,向老学习。由于近代特殊的国情,很多中国人在研究对外关系时都很重视美、俄、日等强国,但对越南这样的弱国邻居却总是缺乏深入的研究,遇到问题也很惊讶。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合理化。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体现理性,重视历史的研究。看现在的中越关系,也要回望古代的恩怨,让人保持清醒和冷静,用现代的思维态度去处理外交事务。

♦中国对越南的慷慨援助,为什么仍无法避免中越冲突?中国自卫反击越南:苏联人为中国制造了多少麻烦?

越南海报如何丑化中国人民解放军?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开国大校下一篇:唐朝妆容 唐朝和宋朝女性的妆容有什么区别 哪个更容易被人接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