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孔祥瑞 孔祥瑞:人生的舞台自己调味

导语: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工人阶级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群体,被称为“知识蓝领”。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是掌握了现代知识的技术工人。十八大当选代表中,孔祥瑞就是这样的“蓝领专家”,生产就是他的学习课。恐怕人们会说我不行57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工人阶级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群体,被称为“知识蓝领”。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是掌握了现代知识的技术工人。十八大当选代表中,孔祥瑞就是这样的“蓝领专家”,生产就是他的学习课。

恐怕人们会说我不行

57岁的孔祥瑞是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炭码头有限公司的运营班组长、党支部书记..当选十八大代表后,孔祥瑞一直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还要照顾老母亲。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只能用空采访他。说到工作,他印象深刻。他在码头工作了40年。

1972年,初中毕业的孔祥瑞被分配到天津港第六公司当码头工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不工作,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当时我想快点赚钱,把这个放回家。加满。”孔祥瑞告诉记者,当时虽然在技术岗位上做装载机司机,但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装载机,他觉得特别惭愧。“当时在剧中唱道:‘码头工人都是臭苦力,大家都矮三分。’这就是我到达天津港的感受。天津港没有树。下雨的时候宿舍都被淹了,没人买得起。孔祥瑞告诉记者,是他的师傅、劳模金桂林让他坚持了下来。当时孔祥瑞只能在十天半后回国。他的主人不仅教他技术,还经常在家招待他吃饭。一天,主人请他回家吃饺子。坐在饭桌前的师傅说:“幸运的是,天津港还是小而硬,但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的港口是国家进出口贸易的窗口,一定会建成世界一流的港口!”大师的话激励了他。“我也是一个想见面的人,不能让师傅失望。”从那以后,他工作更加认真了。他还找到了设备规格,一页一页地研究。“我的装卸司机不仅会用机器,还会修理机器。”孔祥瑞把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记录了下来。如果解决不了,就去维修部咨询,然后把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写在一个大本子上。这几年写的书越来越多,他的维修技能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1981年,孔祥瑞成为值班班长,工作更有干劲。每天,他都第一个来到码头,并在节假日主动值班。他有20多年没有在除夕回家了。一个中秋节,机器坏了。为了不打扰其他工人的假期,他和两个工人完成了原来10个人的维修任务,在吊车上上下下工作了18个小时,直到深夜。“我抬头坐在机器上,唉!月亮真圆,我应该是离月亮最近的人!”孔祥瑞笑着说道。而这笑容的背后,孔祥瑞也没少抹眼泪。“我也想过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但是领导和老师都对我好,所以我怕别人会说我不行。我是队长,要为球队咬牙。”

孔祥瑞一直觉得最愧疚的是家庭:妻子和青梅竹马结婚31年。“有两件事,我觉得对不起她。她怀孕的时候,我忙于工作。20多天回家一次。有一次我回去,她正在用她七个月大的肚子扫地。我第一眼就觉得很酸;还有一次,家里的玻璃门坏了,我也没顾上修。结果我伤害了她,割了一个大洞,让我特别心疼。没有她的支持,我就没有今天。”

生产实习是一个讲堂

孔祥瑞常说,吃苦是成长和经历最好的基石,这一点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验证。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参观码头时,突然听到一台60多米高的龙门吊的承重发出嘎嘎声。“这可能是缺少润滑油,或者是重大事故的前兆。”不过,拆轴承也不是小事。如果轴承拆除没有问题,企业将损失数百万元。孔祥瑞心中犹豫,但冷静分析后,还是向领导汇报,要求立即拆除轴承。拆卸轴承后,检查前部是否完好无损。“当时我的腿很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领导虽然说不怪你,你怎么解释?”孔祥瑞回忆道。但是,他冷静地指挥吊车把大轴承翻过来,却发现轴承后面的滚珠已经散落出槽外,滑动磨损深达两三毫米。“如果再继续使用8小时,这台门座起重机可能会彻底报废,损失不会就此停止。”从此,孔祥瑞的“听力损失”成了工地上的美谈。

不仅如此,孔祥瑞还对机械设备的改造进行了思考。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达到1亿吨,孔祥瑞工作的6家公司承担了2500万吨的年作业能力,需要18台门座起重机比平时多做1/3的工作。经过孔祥瑞和技术骨干的创新改造,每台门座起重机平均每天多工作480吨,六公司因超额完成任务,增加效益1600万元。此后,他组织实施了220多项技术创新,获得了12项国家专利。

在孔祥瑞看来,员工培训也是一个重要方面。2003年底,他从第六公司调到煤炭码头公司,“自助餐式培训”的想法应运而生。“每周五下午是我们的训练日,我们会讨论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一个熟练的员工就是一个老师,每个人都会展示自己的优势,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培训方式很快在全团推广,后来被天津市总工会推广为“劳模讲堂”,掀起了学习热潮。

2008年,孔祥瑞的第一本《系统设备故障维修技术指南》出版。这本书总结了442个日常维护和维修的实践,供一线工人操作。2009年,第二版出版,增加了152项。“当我老了,我不能一直在前线。我觉得人在我的生活中总要留下一些痕迹。最珍贵的是我们用双手获得的经验。”

这些年,孔祥瑞没有想过回校园。1985年参加职工大学考前培训班。但是刚下课三天,就有人在工地门口发生了交通事故。“我是一百个不放心的人。这个位置离不开我!”然而,在孔祥瑞看来,“生产实践的大课堂依然在培养人。”

十八大要倾听工人声音

从初中学历的码头工人到新时代的知识蓝领,孔祥瑞对工人角色的转变也有自己的体会。

《环球人物》杂志:你认为工人阶级近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孔祥瑞:现在工作环境好多了,社会和领导也很认可我们。我们公司很多员工都是技校学生,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知识素养很好。所以我觉得现在蓝领、白领和工程师没有区别。人生的舞台是什么味道,自己把调料放进去;工程师需要高学历和英语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技能说话。

环球人物杂志:现代蓝领有哪些特点?

孔祥瑞:知识蓝领的特点还是体现在主动性上。我们不只是学习使用机器,而是思考如何让它变得更好。我曾经用钢替换一台设备上的300多张尼龙片。原本76%的失败率直接降为零,然后四五年就没问题了。只要我们注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一点点的改变就能比原来的好。

《环球人物》杂志:您认为目前技术工人的培养存在哪些不足?

孔祥瑞:技术工人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我们的设备更新很快,每年都是一样的。公司应该每年制定一个培训计划。政府应提供资金和教师支持,并利用讲堂和书籍不断培训员工。讲课的老师不一定是教授,而是技术专家,题目一定是工作中的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你之前是十七大代表。当选十八大你有什么感受?

孔祥瑞:作为十七大代表,很神圣,很有责任感。然而,在会上与一些代表交流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这次连任也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在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中,要求有一定比例的一线工作者,这也是对我们一线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在十八大上倾听我们的声音,是党中央义不容辞的责任。

环球人物杂志:这次会议你有什么看法?

孔祥瑞:首先,我建议恢复教师带徒制度。现在的企业都是现代化管理,很多年轻人都忐忑不安,想做大事。有这么多大事要做。不像当时的我们,做学徒至少要两年,给师傅泡茶蒸饭,从小事做起,才能安下心来;听师傅的话,师傅真的会把技术传给你。学会做人,然后从师傅那里做事。大师也有动力,这是对两代人的激励。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党员的作用。目前,社区和基层党员的作用远远不够。希望通过党的十八大,出台一些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的措施,让他们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安成 中国警察安哥拉“打黑”下一篇:吴国太 武烈皇后的争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