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故宫的历史 故宫百年大修:故宫西路被遗忘的宫殿

导语:记忆和想象中的辉煌关于故宫百年来的第一次大修,其中一个梦想就是恢复康熙、乾隆时期的雄壮繁华面貌。3月27日,本报记者在北京安贞里一间安静的房间里采访了84岁的中国故宫学会名誉会长俞先生。60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的

东华门和西华门是紫禁城的侧门,明清两代皇帝、皇后和皇后都使用。故宫未向游客开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大门,也是计划大修的重点区域。故宫原副院长魏文藻告诉记者:“与故宫其他地方相比,西部的情况相对较差,基本上是空白色。东侧,像甘龙花园和故宫,已经得到很好的修复。此前媒体报道的三大待修寺庙慈宁宫、寿康宫、武英殿,均位于内亭外西路。”

3月25日下午,记者从西华门跨进紫禁城,沿着西边的宫墙和内金水河向南的路程。记者看到,河边的道路已经翻新,原来的水泥路面已经开挖,几十名工人正在用红砖铺设新的路基。一位姓韩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河北兴顺建筑公司的员工,已经在故宫呆了半个多月。“路基铺好后,再铺青石地砖,最后看起来还是和古代一样。”韩说道。

慈荫楼外是寿康宫和慈宁宫,这里和华英寺和慈宁园后面是清朝慈禧太后的住所。寿康宫大门紧闭,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堆积的建筑材料。寿康宫东墙外堆放着大量城砖和地砖。记者看到,城砖上印着“公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样,而细长的地砖上却没有印。两名工人正在用小斗车将砖块和石头运送到其他地方。他们告诉记者,城砖被用来修复紫禁城城墙内的损坏。这些地砖是从苏州运来的,以取代20世纪50年代紫禁城铺设的水泥地砖。在慈宁宫和寿康宫之间的道路上,不时有自卸卡车驶过,将砖块和泥浆运送到修复现场。记者发现,司机都是40-50岁的师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故宫工程队最有经验的司机,在道路狭窄的故宫运送建筑材料,必须保证宫墙的安全。

慈宁宫是慈禧太后的官方宫殿。清朝前期和中期是这里的繁荣时期。当时,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和孝圣贤皇后先后住在这里。顺治、康熙、乾隆以孝顺著称,慈宁宫经常举行仪式庆祝太后生日。然而道光以后,随着清朝的衰落,国库空空空如也。当时,萧皇后和芮不得不减少宫中的开支,慈宁宫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慈宁宫正殿依旧不失雄伟气势,但与中轴线上的三殿三宫的富丽堂皇相比,慈宁宫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走在殿前广场,脚下砖石残缺,地面崎岖,杂草丛生。青铜水箱和四只青铜龟、鹤锈迹斑斑,正殿的梁、椽、门、柱、窗颜色暗淡。上面画的特别破损,到处可见大块的剥落。目前,故宫博物院多个部门的办公室都设在慈宁宫两侧的佛寺内。这些房屋都经过内部翻新,与清朝相比更加面目全非。故宫博物院藏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慈宁宫的修复工作即将开始。

武英堂位于内亭外西路南端。记者走到武英堂时,已经是夕阳西下,夕阳落在武英堂古老的琉璃瓦上,带来一种沧桑之感。武英殿是外院的偏殿,与东边的文华殿对称。明朝末年,李自成入侵北京,在这里宣布建立大顺王朝。清初,摄政王多贡也在武英殿处理政事。此外,武英堂似乎有更多的文学作品。康熙在武英堂设修书处,修订《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乾隆时期,学者们集中精力在武英堂编辑《四库全书》。

魏文藻先生说:“建国后,武英堂基本没有管理好,一直被其他单位占用。先是历史博物馆,然后是革命博物馆,后来是国家文物局对外文物交流中心,直到最近才迁出。如果他们不腾空,我们就无法修复,导致武英堂年久失修。”

武英堂大门紧闭,无法观察。然而记者看到,木门的腐朽非常严重,上面的红漆早已脱落。从城门的损毁程度来看,情况比慈宁宫还要糟糕。然而,武英寺的修缮显然已经开始,寺外的六名石匠正在取代从寺基突出的探海工作。年龄最大的工匠刘鑫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北京郊区房山石窝村,祖上都为皇宫做过石雕。刘师傅指着一个新换的唐海说:“这是明朝遗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的祖先在石窝村修建的。风化太严重了。你看不到龙眼龙须。一些没有那么严重风化的石刻这次就不更换了。”据刘师傅介绍,更换后的探海和当初一样,也是用房山的优质汉白玉打造,雕刻出来的形状和线条完全一致。除了这些海上探险之外,刘师傅还得更换庙基上的台明和庙外桥上的石榴头。“我们是2月27日进入故宫的。”刘师傅说:“这里要几个月才能全部改完。”

第二天早上,记者从东华门踏入故宫,发现这一带的情况好多了。与武英殿对称的文华殿黄瓦红墙造型古雅,殿外绿草如茵,环境幽静。东宫路约有一半对游客开放,由古建筑改建而成的珍宝、钟表、绘画都集中在这一带,所以这里的维修工作已经全面做好。

故宫博物院宫部主任单国强告诉记者,规划中的地下展厅很可能是从东边挖掘出来的,具体位置是文华殿东侧的果园。记者按照他说的方向走到果园,发现是一片空红墙环绕的土地,约150平方米,里面没有果树。场地中央有一面红色的影壁,影壁为空空。单国强说,这个区域经过仔细勘探,已经确认地下没有建筑物基础,所以从这里开挖不会影响故宫建筑的安全。修建地下展厅是为了解决故宫文物展览中长期遇到的困难,同时可以将一些特殊的展厅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以便更好地保护。据悉,目前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建设地下展厅,规划的展厅将达到3万平方米。

经过两天的观察,记者的总体感觉是,故宫西路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即使故宫没有大修计划,这里的改造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除了古老的建筑,西路上还有一些不属于紫禁城的建筑,与这座皇家宫殿的风格格格不入。例如,在慈宁园和五英堂之间,记者看到一座形似垃圾站的平顶房屋,用红砖砌成,没有粉刷。显然,它是后来临时建造的。如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很难看到如此丑陋的建筑,但它存在于宏伟壮观的紫禁城里。西华门入口处还有一座更大的建筑,专家称之为“影壁楼”。它目前是中国第一个历史档案馆的所在地。这座建筑面向城外的一面被漆成红色。站在城墙外,普通人很少注意到它和故宫的区别。但是,如果你站在故宫里面看了一下,你会发现它极大地破坏了故宫的风景。建筑内部和青砖一样。乍一看,它和北京的一些大屋顶建筑没有什么不同。著名故宫问题专家万依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这座建筑早就应该拆除了,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当年为了挡住视线,保证中南海安全而建,根本停不下来。如果你站在太和殿上向西看,你在西边看不到很多墙。西华门成了小东西,很丑。”

重建故宫最大的伤疤——福王府花园

郑在介绍王府花园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整个园林建筑,厅、堂、亭、阁、室、斋戒等大小不一、高低不一、形状各异的建筑类型与假山、花木、盆景相间,空间放大缩小,布局自由灵活。景区和建筑之间用游廊连接,看起来是分开又连接的。风景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极其巧妙。”

郑描绘的宫园林,俗称西园,位于紫禁城西六宫西北角,建于乾隆五年。古代建筑专家郑并没有亲眼看到文章中所描述的美景,因为在1923年6月27日晚,整个宫花园被一场不知名的大火完全烧毁。“火灾的原因到现在还不清楚。一般都怀疑宫里的太监偷宝,怕被人发现,就放火烧宫。”郑说:“不过,西园的美景很快就会重现紫禁城。修复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将于明年完成。”

2000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出资400万美元重建苻坚宫。苻坚宫花园可能是紫禁城里唯一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建筑群,而其他建筑有些地方受损,但一切都在。不仅是为了这个基础,也是为了故宫,这是第一次从零开始彻底重建一个破败的宫殿花园。

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代表,邱晓明说:“1923年,几乎所有的苻坚宫园林都被大火烧毁,只剩下一些台基。重建图纸的依据如下:第一,有一张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写的《紫禁城里的黄昏》黑白照片,拍摄于火灾发生后的第二天。第二,一个欧洲人,塞壬,拍了很多故宫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在1900年拍的苻坚宫花园的九个建筑之一。第三,台湾故宫的一幅大画就是为这个花园画的。这幅画是前朝画家丁画的。傅老先生在杂志上看到这幅画,立即告诉基金会,基金会通过国家文物局联系了台湾故宫,台湾故宫拍了照,交给了重建项目。第四,甘龙后来在紫禁城的东边建了甘龙花园。因为他非常喜欢苻坚宫,所以他在这个花园里模拟了同样的九座建筑,基本上和苻坚宫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管理得非常好。双拱门和拱门有一套规则。在雍正时代,有一本书详细解释了这些规则和做法。有图片。中国传统建筑是手工艺,比不上西方建筑。”

3月25日,记者来到苻坚宫花园改造现场。一座假山将大部分重建的建筑隔绝在视线之外,但园内主体建筑燕春亭重建中的美景仍可一览无余。延春阁的木构已基本完成,塔顶下的椽子和斗拱极为精巧。抬头一看,复杂的美令人惊叹。虽然没有画过,但可以想见,燕春亭建成后一定会很美。

假山南侧是中正殿遗址,也在同一次大火中被烧毁。现在只有一个基座和满地的瓦砾。苻坚宫花园的重建计划不包括中央正殿,所以西花园修复后紫禁城内仍会有遗迹。

对于邱晓明,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他进入紫禁城,他就爱上了中国古建筑。她说:“不像读书,工地上的日常工作就是督促各方面工作严格进行。基金会还聘请了一位在吴哥窟有多年修石经验的英国古建筑专家,因为苻坚宫的台基是石头,基本完整。有些损坏的零件不必更换。如果可能,他将负责这项工作。”

困难不在于图纸必须完全重新开始。从工艺到材料,担心的地方太多了。邱晓明说:“对工程的要求,从材料到做法,都是尽可能用传统的方法,而不是用现代的方法或材料来代替。偶尔会使用一些新方法。比如捣固链是铁做的,加工大块木头的时候用一些小机器。因为我们不是在找一个好的产品。刚到的时候,有关方面说要打造精品,工艺也要精品。比如拿金砖,基金会在苏州发现了一个砖窑,门牌号写着“御窑”,是明成祖给的。当然,它目前的技术要求肯定不是那么特别。金砖所需的泥浆取自河床的某一层。老工程师张知道什么是金砖四国。难得的是故宫有现成的样品。比如太和殿的砖就是金砖,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再比如工程上用的瓷砖,这也是比较难的部分,因为除了故宫几乎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所以瓷砖院子也没有做过,小风会让烧出来的瓷砖不一样。找瓦房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远到淄博。虽然有手艺,但我做不到,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项目的特殊性。最后,我在北京北安河上找到了一片瓦田。工艺本身可能没有什么玄机,但是影响成品的因素太多了。请回到一个从紫禁城退休的刘师傅身边。他是木工专家。工地上有30多名工人,光靠他是不够的。我们还邀请了一位在故宫外做过一些相关工作的年轻师傅。这一次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据估计,苻坚宫将于2004年竣工。它将分为三个阶段,整个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

故宫非开放区的概念将长期存在

故宫负责人不同意三联生活周刊披露自己的名字,但还是接受了采访。该负责人表示:“这个计划包括年度维护,从现在到2008年,从2008年到2020年。这是这一阶段的整个项目。要求使故宫的建筑基本不倒、不倒、不闪、不漏。从现在到2008年每年的资金约为1亿人民币,2008年以后的资金另行制定。故宫总面积72万平方米,目前非开放面积近40万平方米。这一次,观众看得见和看不到的地方应该修复。事实上,紫禁城的开放部分,也就是中轴线上的建筑的维护,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一般每年的维修费用都在1000万元以上。当年护城河改造工程投资6亿元,建在紫禁城内、城墙外、护城河内。因为居民搬进来,很多房子都盖好了,但它的地基和框架还在。居民搬走后,部分修复,但不是全部修复。在一些植物中,主要是一些根系不发达的树种,当时也有争论。至于有些建筑是否应该拆除?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建筑,其中最大的是西华门城墙建的大搂,比城墙高10米,面积最大,高度最高,影响最大,改变了故宫的结构平衡、布局和风格。

“这次大修的三个阶段是临时性的,年度计划是对武英堂进行改造,试点、打捞、示范。慈宁宫有不少房子,是我们的办公室和仓库。我们也计划在故宫外建办公室,但短期内做不到。

“开放区和非开放区的概念还会长期存在,完全开放是没有必要和不合理的。第一,管理成本太大。二是消防、保安、仓库等管理设施要留在周围,没有办法打开。第三,对于观众的包容,他们可能走不了这么大的区域。第四,这是紫禁城的特点,它是为皇帝个人使用而建造的。所以很多地区房子小,过道窄,不可能同时容纳太多人。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地区轮流开放。此外,故宫的一些地方,如甘龙花园的北部,珍贵而狭小,不适合开放。”

对此,郑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故宫大修号称百年不遇的大修理。从专家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郑:当然有媒体炒作。事实上,故宫的修复从未停止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务院每年都给故宫拨专项维修资金,从几百万元到1000多万元不等。最大的修复工程由李先念提出,从1974年开始历时7年。第一笔国家补助是1400万元,与此同时,故宫又增加了300人。当时主要修复了前三殿、后三宫和第六东西宫。项目建成后,主要开放区域的建筑基本呈现出理想状态,这也是今天游客所能看到的。这次提到的大修将是历史上最细致的一次,即从细节上还原故宫的面貌,如地砖上的坑洼、城墙内侧被严重侵蚀的地方、石刻上的裂缝等。大修后,故宫的观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联生活周刊:据我们所知,这次故宫大修的目标是恢复“康干盛世”的故宫面貌。作为一个古建筑专家,你心目中的“康干盛世”故宫应该是什么样子?

郑: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康干盛世”这个说法。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大部分建筑都是以明朝为蓝本,大修必须考虑明朝皇宫的风格。“康干盛世”主要体现了一种精神和一种愿望,那就是故宫要壮观,要干净整洁,不能衣衫褴褛。从这个角度来看,康熙、乾隆年间,故宫大规模重建,整体外观最为整洁壮观。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大修规模大,时间跨度长。会存在哪些需要克服的问题?比如资金方面?

郑:资金方面没有问题。具体数字我不能透露,但应该超过了重建布达拉宫的费用。在我看来,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要重建的物资,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材料还没有制造出来,或者制造工艺早就失传了。例如,大厅里的柱子不仅仅是一根木头。木头应该涂上三层灰,并用亚麻布包裹。还需要一种涂层,由猪血、桐油和白面制成。现在没有地方提供这种加工过的猪血了。但是要保持之前的流程,我们必须使用相同的材料。一般来说,古代建筑材料生产周期长。比如金砖是苏州的地木做的,学名细方砖。要做这种砖,我们必须先把土挖出来,晾干。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原来的“土属性”被去除。所谓土的性质就是土的开裂和收缩的特性。这个干燥过程需要两年时间。然后,将土埋在土池中一段时间,然后挖出并干燥,然后就可以制作土坯并烘烤。这个烘烤时间也很长,一般两三个月。制造过程的一些细节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必须重新测试。可以说,我们现在做的并不理想。一些制造商曾经把他们的金砖送到古代建筑部门。敲开后发现里面有硬核,颜色不均匀,说明密度达不到标准。第二个问题是缺乏技术力量,尤其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工匠。故宫工程队最多400人,现在只有200多人。古建筑的维修工作种类包括“砖瓦、灰砂石、彩绘糊”,既需要经验,也需要吃苦精神。因为古建筑的维护非常辛苦,比如说石油工人就要忍受一种非常难闻的气味。原来,有些祖家后裔很久没有这样做了,就像宫前宫后七代设计的“文体雷”。现在古建筑无人知晓,家里祖传的风格模型也卖给清华或者全国地图。故宫的大修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能做好的老工匠都被故宫重新录用了,但总体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我们也会依靠其他力量,比如专门维修古建筑的第二房屋建筑公司。第三个问题涉及维修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这次大修会有很多工人来自故宫外,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堪忧。故宫里到处都是文物。如果不抓紧对维修工人进行防火防盗教育,可能会出现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这7年大修将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郑:当然,顺序要一步一步来,先盖楼,再瓦顶,最后再作画。不过具体步骤还在讨论中,有不同意见。总的想法是让人们在2008年奥运会举行时看到一个壮观而整洁的紫禁城。但是木质建筑的维修周期一般都比较短,现在修的东西2008年可能就不能再用了。尤其是彩画,偏偏修复后的彩画颜色很快就会变黑,原本以为是颜色不够,后来才知道罪魁祸首是北京的空空气污染。故宫游客密度高,人们呼出的气体对彩画也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修复顺序和进展需要进一步研究。

60万件文物藏在迷宫般的地下室里

除了宏伟的外观,人们对故宫收藏的文物大修后能遇到更多的游客寄予厚望。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副主任梁晋生说:“故宫博物院现有文物近百万件,其中清点入库的有93 ~ 94万件,部分古代家具尚未清点完毕。如果把书籍和档案算作文物,总数将超过一百万。故宫博物院定位为古代艺术博物馆,即收藏1911年以前不同朝代的各类艺术品。故宫文物有两个来源。一是皇家旧藏,包括皇家艺术品、日用品和办公用品,共计60多万件;另一种是解放后收藏,或捐给社会,或自己购置,或分配到博物馆。

由于故宫原本不是博物馆,其所拥有的器物没有从文物的角度进行整理。故宫文物的早期整理和登记非常简单。按千言万语,“天地皆黄轩”等等。比如清宫就是田字,推门看到的第一把椅子登记的是“田字一号”。如果你看到什么,号码将被推迟。解放前,故宫只有四个文物库房,分别是包和殿、寿康宫、颜夕宫的东、西殿。其中,颜夕宫是在原来废弃的地基上重建的,是一个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仓库。解放后,对故宫文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到1954年,基本做了记述。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对每件文物都进行了梳理,做到了账卡合一。与此同时,库房数量大幅增加,故宫内很多不适合游人的房屋和宫殿被摆上货架存放文物。仓库里有像图书馆一样的卡片柜。根据不同的分类,每件文物都有几个对应的卡片。其实很多古建筑都不适合存放文物,气密性差,漏风漏雨。很长一段时间,紫禁城的看守人都在忙着搬运文物,因为屋顶又漏水了,需要修理。慈宁宫,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现在是博物馆的仓储组的办公楼。院子里停着几辆故宫自制的手推车。外形有点像工地上最常见的渣土车,但更灵巧。博物馆有相同类型的大篮子,可以放入车内。运输时,文物放在篮子里,用棉花垫起来。因为故宫门槛多,转让地段时需要用木板铺路。

“就展览而言,利用古建筑作为展室来保护文物也是非常不利的,风大的房子里还会有一层土。目前,故宫的展品不断交替。比如书画一般只展出20天到一个月,紫外线对其伤害很大。最脆弱的是编织和刺绣。目前故宫没有专门的织绣馆,坤宁宫的帷幔、被褥、椅垫都被太阳晒得褪色。怎么也看不到是皇帝的婚礼洞房,灰头土脸。在法国凡尔赛宫,国王床上的大型帷幔都是由黄金制成的。二战后,他们不在了,政府花了很多钱。几十个人花了十几年的努力,又抄了一个。

“1983年,地下文物仓库开始修建。进入西华门,第一历史档案馆对面有一个空场地,作为武警的足球场。射击目标附在北墙上。地下室在空场地下方,入口在墙内。俯瞰地下室,它有一个“场”结构,分为三层,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包含60多万件文物。实际上,仓库是框架空结构,六面不接触泥土,四面呈“背”形,下面撑起一根柱子。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潮和渗水。地下室有大小库房100多个,大面积十几平方米,小面积七八平方米。仓库里有两米左右高的铁柜,里面一件件摆放着文物。所有文物进馆前必须熏蒸除虫消毒。每件文物都有相应的胶囊,其内槽根据形状不同而不同。地下室有中央空调节,保证恒温15℃,恒湿50%,并设有自动感应气体灭火装置。地下室的防盗门值10万美元,还有密码锁;实行双钥匙制度,入口处门卫室持有大门钥匙,具体仓库由钥匙室持有。保管人每天应进仓2至3次,并进行例行检查。通常仓库里不开灯,人就出去了。”

来自故宫的介绍:“正在审批建设地下展厅,主要是因为在古建筑内展示文物的后果是两个伤害:古建筑保护和文化展示的要求正好相反。这个地下展厅将建在建亭东南的一空土地下,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庭院收藏的100万件文物中,可展出50万件文物,通过轮流展览的方式,一年可展出2万件文物。根据计划,它应该在2007年建成开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玩笔仙的禁忌 笔仙游戏的规则下一篇:巴林人口 巴林是哪个国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