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傅仁轨 那些去了台湾的大师 后来怎么样了

导语:余光中,去吧。 1949年后,南渡台湾省的民国精英,如今已进入最后的垂死挣扎。今天,我也想谈谈傅斯年和胡适等穿越南方的精英,一群人,一个家庭的爱恨情仇。 1.可怜的傅斯年 1949年1月,傅斯年正式成为台湾省大学校长。作为

余光中,去吧。

1949年后,南渡台湾省的民国精英,如今已进入最后的垂死挣扎。今天,我也想谈谈傅斯年和胡适等穿越南方的精英,一群人,一个家庭的爱恨情仇。

1.可怜的傅斯年

1949年1月,傅斯年正式成为台湾省大学校长。作为新文化运动和改革的集大成者,这位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被称为“达夫炮”的著名儒家,在民国时期,曾以公函弹劾孔祥熙、宋子文,不畏权贵,如今已近寿终正寝。

今后,李敖评价傅斯年说:“要发挥这个知识分子的力量,但你不要被国民党吃掉,不要被国民党同化...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在夹缝中,不要是国民党或共产党,他没有社会地位是很苦的。”

当时,由日本占领时期台北帝国大学改编而来的台湾省大学,正巧遇上国共内战。资金短缺,学校事务混乱,学生潮众多。从1945年10月到1949年1月,仅仅三年零四个月后,台湾省立大学就走马换了四任校长。傅斯年肩负起台省大学的重担,令人痛心。

▲风雨飘摇中的傅斯年改革,为台省大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他在台湾省立大学时,就像1945年任北京大学代校长时一样,刚劲刚毅,把日本占领时期留下的教职员工都大胆裁掉;并邀请大陆一些著名教授到国立台湾大学任教,为台湾省大学的崛起奠定了历史基础。

当时台湾省立大学的学术浪潮也是汹涌澎湃。一些国民党政客在报纸上发表致傅斯年的公开信,指责台湾省立大学迁就共产党,指名道姓,称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萨吴萌和许多学生“参加共产党”。

为了保护台省大学的师生,脾气火爆的傅斯年毫无顾忌,在报纸上公开骂“操”和反击,说:“学校不当警察”,“我不是警察,也不是代理人”,“我决不能含糊血腥”,“贪官污吏等既得利益者把事情做得很糟糕,我不能算是同志。”

1949年4月6日,担任台湾省驻军副总司令的彭率领宪兵进入台湾省大学“捉拿共产党”。学者知道他不能阻止它,但他仍然对彭说:

因为的学术威望和气势,彭不能出错,只好答应:“有人流血,我就自杀。”

正是因为傅斯年的保护和对国民政府的控诉,台湾省立大学的学生最终安全回国,但在同批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被捕的学生中,却有7人因“反革命”罪名被枪杀;对此,多年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的师生经常将此事与台湾省立大学相提并论,咒骂学校领导软弱无能,无法保护师生。相反,他们吹嘘傅斯年。

▲叛逆了一辈子的傅斯年,发誓要保护台大师生。

傅斯年的祖先傅以渐是清朝的开国元勋。傅氏家族有很多名人,但在那一代,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虽然出身名门,但傅斯年出身寒门,一生高洁。台湾省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于大伟虽然担任过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防部长,但傅斯年为人老实,很穷,连一套西装都买不起。

1950年12月19日,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很着急,因为他买不起一条棉裤过冬。他想挣点钱做一条棉裤御寒。后来,在傅斯年生命的最后一夜,傅斯年的妻子,时任台大英语系副教授的于大才回忆说:

临终前,傅斯年突然好像感觉到了什么,指着家里的书架说:“这些书,还有历史研究所房间里存放的书,我死后都留给我儿子。”一生不肯低头的傅斯年,突然一反常态,对妻子于大才说:

第二天,1950年12月20日下午,会议结束后,傅斯年突发脑溢血,最终去世。12月22日,台湾省大学数千名学生冒着大雨为他送葬。学生们泪流满面,举着写着“校长,回来看我们”的小旗。

随后,来自台湾省的记者于恒回忆起自己的采访生涯,说道:“傅斯年先生的去世,是我25年采访中看到的最真挚、最感人的一幕。”

▲台湾省大学生含泪悼念傅斯年遗体。

傅斯年死后,他在大陆的亲戚也遭遇了大灾难:1966年,傅斯年的侄子傅乐焕在北京被迫跳湖自杀,其他亲戚也被捕入狱或被镇压;“文化大革命”期间,清朝开国状元的始祖傅以渐的墓也因为是“地主阶级领袖”、“台湾省特务、反动学者傅斯年的始祖”而被砍掉屠杀,其他傅斯年家族的祖坟也全部被铲除,连清朝的牌坊和皇帝赐的碑文都被炸毁。

后来,的儿子傅终身未婚;傅斯年的侄女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医生。2003年去世后,傅留下了最后一个愿望,“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终于在2004年,她的骨灰被移至山东聊城傅家祖坟,成为家族的一员,很少有人能够回到老家。

2.骄傲而谦逊的胡适

作为傅斯年的密友,胡适赴台后经历了什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朱雀是什么意思 朱雀有什么含义下一篇:穆姓 百家姓之穆氏家族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