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伊东佑亨 黄海海战简介: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导语:黄海海战是1894-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双方主要海军力量在黄海北部的一次战役级海战。又称甲午中日甲午战争和大东沟战争。在这场战役中,北洋水师损失了5艘军舰,日本联合舰队的多艘军舰受到重创,但没有一艘沉没。此后北洋舰队退

黄海海战是1894-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双方主要海军力量在黄海北部的一次战役级海战。又称甲午中日甲午战争和大东沟战争。在这场战役中,北洋水师损失了5艘军舰,日本联合舰队的多艘军舰受到重创,但没有一艘沉没。此后北洋舰队退守阿哈瓦,使得黄海的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手中,对甲午战争后期的战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战争背景

1894年,清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个海军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他水师除了留在北洋参加海战的三艘广东水师小巡洋舰外,在战争期间因实力较弱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北洋水师覆灭。

1894-1895年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所有海军舰队统一为联合舰队,伊藤友恒中将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组建分为以下几个支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军在朝鲜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源”号和“光义”号两艘巡洋舰,随后击沉英国高升号号运输船,俘虏炮舰姜草号,即丰岛海战。中日战争立即全面爆发。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黄海的制海权。

战争原因

北洋水师主要从威海巡航到大通河入海口。1894年8月10日,日军联合舰队逼近威海,清光绪皇帝怪罪北洋水师提督丁常茹。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平息皇帝的怒火,缓解舆论压力,不得不命令丁在黄海巡航。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的12艘主力舰艇从威海出发,前往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军队登陆。

与北洋海军“护船重敌”的战略不同,战前日本海军就明确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海权的计划。日军联合舰队护送援军到仁川后,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和第一游击队的队伍前往鸭绿江口,寻找与北洋水师主力决战的机会。

战争结果

结果分析

黄海海战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靖远、超勇、杨威、广佳五艘战船,日后重伤,死伤官兵约800人;日本舰队船只松岛号、吉野号、毕瑞号、赤城号和西京丸号受重伤,伤亡239人。

黄海海战结束后,北洋水师回到旅顺、威海,“避战护船”停摆。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的海权。

双方损失

沉船中,朝勇和杨威是吨位较小、战斗力较弱的旧船,它们的沉没对北洋舰队的实力影响不大。但是致远、靖远两艘巡洋舰的沉没,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大大削弱了北洋舰队的战斗力。关于日本联合舰队所遭受的损失,一些清人声称,“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这是极其罕见的。众所周知,日本船返航时,经常想尽办法造假,被炸的洞用彩绘帆布隐藏起来。今天,外人看不到它的伤害。”事实上,日本船只受损严重。旗舰松岛号被彻底击败,吉野号甲板上的装备被炮火摧毁,只留下一枚炮弹。赤城船和毕瑞船都受了重伤,西京丸号几乎沉没。其余的船只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北洋舰队中受伤的船只在海战后不到一个月就被修复了,而日本旗舰松岛号由于损坏严重直到11月才被修复。因此,它必须填满八座山;并把这座桥改成旗舰来取代宋道。可以看出,许多不沉的日本船只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对比双方的损失,不难看出北洋舰队损失巨大。

不过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船依然存在,其余船只修整后依然可以作战。这支舰队仍然有能力与敌人作战,但它并没有被打败和无法管理。日本的损失比北洋舰队轻,但其舰队也受到严重创伤。

从战略意图来看,派遣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谋求与北洋舰队主力决战,以实现其“聚清舰队于黄海”夺取海权的侵略野心。然而,由于海战的结果,日本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北洋舰队的任务主要是护送运送军队的舰队。由于北洋舰队英勇作战五个多小时,赢得了时间,朝鲜军队得以安全登陆,完成护航任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下一篇:大山岩 甲午战争金旅之战:日军屠杀近2万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