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崆峒山怎么读 崆峒山的历史传说

导语: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口的要塞。自古就有“中国道教第一山”的美誉。西临六盘山,东临秦川,南接关山,北接小关,北接泾河、胭脂河,在王嘉山前交汇。海拔1456-2123.5米,垂直高度667.5米,主峰海拔21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口的要塞。自古就有“中国道教第一山”的美誉。西临六盘山,东临秦川,南接关山,北接小关,北接泾河、胭脂河,在王嘉山前交汇。海拔1456-2123.5米,垂直高度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公里。

相传被尊为人类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养生之道;秦皇和汉武也来拜访。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世春、林则徐、谭嗣同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赞美。崆峒武术被认为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

历史和文化

黄帝问

黄帝问的故事出自庄子,应该反映了庄子的学术思想。广的“至道”也应该是庄子的“至道”,而主角问则是黄老学派的领军人物。在学术上,这两个学派渊源相同,流向不同。

黄帝问了两次,得到了广成仙的建议。最后,他悟出了最高真理,投身于治理国家的事务中。经过28年的奋斗,他让整个世界实现了顺其自然的大治理。轩辕黄帝活了110年。

临死前,他派人在景山脚下开采铜矿,铸造铜鼎。铜鼎铸造的那一天,一条龙从天而降,迎接黄帝。当时他的大臣都舍不得离开黄帝。他们中的一些人抓住了长耳聪,而另一些人抓住了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长耳聪被拉下,靴子也被拉下,黄帝或乘龙上了天堂。

三教合一

崆峒山“三教洞”对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崇拜,是三教兼容的具体体现。此外,崆峒山还有“三教禅林”,又称“居士林”。三教共处一山,有其历史渊源。简单来说,儒释道是长期活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思想力量。一方面,他们的关系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它们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它始于汉魏晋朝,是三教关系史的起始阶段。

三派的基本情况是,虽然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占地位,但其主流在哀和之时已经转变为谶纬神学,因此需要从其他思想形态中吸取养分进行必要的改造。佛教自最初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没有站稳脚跟。为了让中国人乐于接受,我们必须将自己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信仰相协调,即必须兼容儒道。道教刚刚建立,很幼稚,很原始。为了完成创作任务,还必须吸收儒释道。

这样,三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就少了,互相依赖学习的机会就多了,这也成为了这一时期三个家庭关系的主要特点。

东晋以后,中国人进入了南北分裂对峙的时期。三教也因前一时期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佛教相继摆脱了对道教和玄学的依赖,发展成为强大的独立力量。

三教开始站在一起,三教的名字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隋唐时期,儒道同源,儒中有仁、信、礼、义,道中有德。五代时期,斗争激烈。宋元时期是“三教”斗争趋于缓和、融合呈现大发展的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一是“三教一家”和“万物皆归一”的论调,在三位领导人中不会停止高歌;其次,儒学在北宋时期作为一种以释道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家,即宋明理学而出现。南宋至元初,道教出现了几个融合儒释道的新道家。

“三教一家”论始于南北朝,而成为社会风气的三大唱家的形成则始于北宋。晋初出现了太易道、真大道、全真道三个新的道教流派,都是以“三教合一”为基础的,尤其是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以“三教”二字组织了五个教会,最早吸纳道教弟子。

明清时期,儒生林将儒学转化为三教合一的宗教,命名为“三位一体教”,这是在他长期从事儒学之后,在40岁时所建立的学术团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明清时期,佛教融合论的学者很多,但融合道教的却很少。但是“三教合一”仍然是很多和尚的口头禅。

崆峒山的信教群众能够跟上形式的发展,不被落下,与时俱进。明末清初,三教洞在岩石中发掘。因为是石洞,花了十几年才完成。此后,三教虽有矛盾,但大多在建庙选址上有所争议,在教学原则和活动上和谐一致,雅培和道士团结一致,这是崆峒山三教长期共存的主要基础和特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潘仁美简介 杨业简介下一篇:红螺寺简介 红螺寺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