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无问西东剧情详解 电影《无问西东》剧情有历史依据吗 人物原型有谁

导语: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首清华校歌,没想到多年后因为一部电影而走红。在《无问西东》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刻?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沈光耀驾机撞向敌舰。其实,我们可以沿着这条线做更深层次的探索:你会发现,《无问

器识为先,

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这首清华校歌,没想到多年后因为一部电影而走红。在《无问西东》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刻?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沈光耀驾机撞向敌舰。

其实,我们可以沿着这条线做更深层次的探索:你会发现,《无问西东》将一条历史脉络给完整地展现出来;会发现,这一百多年来我们民族所经历的种种苦难。这种苦难,有外也有内。这,也就是为何《无问西东》被尘封多年的原因。

沈光耀去的那所学校叫“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者。它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而组成。

七七事变之后,华北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1937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的校舍设计者,是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联大初到昆明时,主要靠租借民房、中学、会馆上课。后来当地政府给联大低价划拨了124亩地建校舍,时逢梁思成、林徽因到昆,梅贻琦校长邀请他们为联大设计校舍。

设计方案很快便做了出来,但很快便被否定,原因只有一个——缺钱。梁思成跟林徽因只好一改再改:高楼变成矮楼,矮楼又变成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青瓦屋顶也统统变成了铁皮和茅草。

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曾回忆说,几乎每改一稿,林都要落一次泪。

梁思成与林徽因

至于静坐听雨,这么“浪漫”的故事到底有没有发生?以当时西南联大人困苦与浪漫来说,是很有可能的事:

每到下雨时,上铺同学便不得不撑开雨伞,以免雨水从日益增宽的茅草空隙中落下来。在学校北区,五六个大一或大二的女生挤在一幢破烂不堪的牢房里,寝室在二楼,到处都是灰。三四年级的同学睡双人床,宿舍稍微宽敞一些。每当女生走上破旧的木楼梯时,灰尘就会落在一楼食堂的饭碗里。

比静坐听雨更浪漫的,要数刘文典月下讲《月赋》了: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联大人除了学习,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跑警报。为了打垮国民政府的抗战勇气,日本的飞机不仅仅轰炸战时的陪都重庆,也轰炸大后方昆明。

汪曾祺先生在其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

其中跑警报最有名的一段故事发生在刘文典与沈从文身上。刘文典素来瞧不起因新文学起家的沈从文,在沈从文晋升教授职称的会议上,他勃然大怒,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

刘文典

有一次跑警报,刘文典恰巧碰到了沈从文,面露不悦之色对身旁的学生说:“我刘某人是替庄子跑警报,他替谁跑?”而刘文典最佩服的要数陈寅恪。也是在一次跑警报之际,刘文典忽然想起来“目盲”的陈寅恪,赶紧率领几个学生赶赴陈演恪的寓所,搀扶陈演恪往城外跑。同学们要搀扶刘文典,刘文典不让,大声叫嚷:“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搀扶陈演恪先走。

事实上,还真有像沈光耀一样不跑警报之人。有一个同学,每到警报拉响之际,别人纷纷往外跑,而他却去了锅炉房。此时,学校空无一人,热水充沛,等警报时解除了,他的头也洗完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进入到1944年,中国需要组建派往缅甸、印度作战的远征军,这支军队需要掌握现代武器并适应新式战术,兵员必须是具有一定知识的青年,因此,这对加入盟军协同作战阵列,同时基础教育非常落后的中方来说,就成了必须举国大动员的困难事件。由此,国民政府改变了“战时教育要当平时看”的原则,由蒋介石喊出了这句震撼人心的口号。

要知道,这十万青年是有具体含义的:具有中学或至少高小毕业的“知识青年”。从重庆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热潮,到1945年1月1日,应征入伍的青年远征军共12万人。西南联大就有800多人从军,其中包括校长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教务长张奚若的侄子等。在西南联大的旧址上,至今仍有一块800学子从军纪念碑。这发生在沈光耀牺牲之后,也就是那对双胞胎同学去沈家报丧之际。只可惜,这批人大部分在国共内战中成了炮灰。

历史上,在鄂西会战中,确实有一名英雄的事迹与沈光耀相似,他的名字叫徐葆畇。1943年5月,鄂西会战开始,国民党空军参战。5月19日,徐葆畇自四川巴县白市驿率P-40E机八架及P-43机四架起飞,轰炸湖北枝江洋溪镇日舰艇。徐葆畇驾1103号机率先俯冲投弹,机右翼油箱被敌地面炮火击中,着火坠地,机毁人殉。

而清华大学也的确出现过一名空军英雄:沈崇诲。沈崇诲,祖籍江苏江宁,后迁居到湖北武昌。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曾作为校足球队和棒球队队员,参加北平、东北地区和全国运动会。1932年7月毕业后,到绥远工作。同年12月,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后曾留校任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14日,沈崇诲奉命随第二大队轰炸日军第三舰队。激战中,正遇日军在码头登陆,遂轰炸之,并炸毁堆在码头上的日军军火,使日军伤亡惨重。19日晨,再次奉命轰炸敌舰,适遇敌战斗机袭击南京、杭州,其护航战斗机被迫迎敌,遂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与第九中队飞行员升空执行任务。飞临日军舰时,所驾904号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脱离战斗队形。此时,日军旗舰“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沈崇诲遂与同机的陈锡纯驾机撞击“出云号”,但因伤势过重,不幸坠海。

为何这么多年来,很少有电影或电视剧能够让人感动?因为它们做不到真实。而《无问西东》之所以让很多人泪流满脸,是因为它接近于真实,让我们能够“直面”那个年代。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豆包也算干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少年暴力事件簿 真实故事原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真人真事有哪些下一篇:卡罗莱纳死神辣椒 世界上最奇特的16种辣椒 卡罗莱纳死神辣度很强吃了喷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