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怎么回事

导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怎么回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成语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比如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刎颈之交等成语都出自于其中。廉颇京剧扮相廉颇是赵国的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怎么回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成语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比如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刎颈之交等成语都出自于其中。

廉颇京剧扮相

廉颇是赵国的将领,此人骁勇善战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廉颇也被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廉颇在赵惠文王时期,受到重用和提拔,和好友蔺相如共同促进了赵国的繁荣。后来,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成为君主,赵孝成王一心好战,急功近利,后来秦国和赵国共同争夺上党地区。赵孝成王派廉颇前去迎战,赵国的士兵处于不利的地区,打了几次败仗。廉颇便转变作战方法,让赵国的军队统一集合起来,一面为运送粮食,另一方面建立起筑垒抵抗秦国军队的袭击。赵孝成王看着廉颇只防御不进攻,非常着急,认为廉颇带兵打仗的能力降低了,便将廉颇找召回,换取赵括前去攻打秦国的军队。成语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赵括,赵括没有作战的经验,当赵孝成王让他顶替廉颇时,赵括母亲极力上书阻止这一行为,但是没能改变赵孝成王的决定。后来,赵括大败秦军。

赵孝成王去世后,赵悼襄王成为了赵国的君主,他听信奸臣郭开的言语,将廉颇罢免了。廉颇离开了赵国投奔了魏国,后来,赵国又想任命廉颇为将军,继续为赵国效力,便派遣侍卫前去打听廉颇的想法。廉颇为了表示自己还能上阵杀敌,就在侍卫面前吃了一斗米的饭、十斤肉,还披甲上马。侍卫因为被奸人收买了,回去后,给君主说,廉颇将军老了,和他坐了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听后,就没有再任用廉颇。

廉颇的品格高尚吗

廉颇是赵国着名的将领,因为骁勇善战而备受赵惠文王的重用。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可以看出廉颇具有大将之风,在军事方面有很卓越的成就。

廉颇和蔺相如雕塑

在渑池之会中,虽然重点突出的是蔺相如随机应变的聪明机智,但是从侧面也能体会出廉颇深明大义的品格。秦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会面,赵惠文王知道前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顾及大局,蔺相如便陪着赵惠文王前往渑池。临走之前,廉颇为赵惠文王说,如果君上3个月未回来,那么就会立太子为新君主。廉颇这一做法,体现了他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品格。

在负荆请罪这一章节的故事中,更着重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品格。廉颇因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拥有了与自己同高的地位,廉颇很是介意,并且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处处避让廉颇。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很是自责。第二天,就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中请罪。蔺相如被廉颇深明大义、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俩人结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

后来廉颇受奸臣陷害,离开了赵国。楚国的主君,主动邀请廉颇作为楚国的将领,但是廉颇身在楚国,依然心系赵国,这体现了廉颇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廉颇的故事深受后人的称颂,廉颇虽然是一介武将,但是他强大的责任心和爱国心一直为世人所传唱。

将领廉颇究竟是哪国人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因骁勇善战而闻名,后人将廉颇称为战国末年四大名将之一。廉颇早年受到赵惠文王的赏识,立下了战功赫赫;后来,廉颇因受到朝廷奸臣的排挤,辗转到了魏国,因在魏国没有受到重用,被楚国君主邀请至楚国作为将领,最后在楚国寿春去世。

《诸子百家》廉颇剧照

廉颇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赵惠文王时期,廉颇在作战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赵惠文王任命廉颇为赵国将领,赵惠文王登基不久,齐国和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秦国想要吞并其它诸侯国,秦王多次进攻赵国,赵惠文王派遣廉颇前去迎敌,廉颇英勇好战屡次击败秦军。后来,赵国、韩国、燕国、魏国共同讨伐齐国,齐国败于四国军队之下。后来,廉颇率领赵国进攻齐国,攻取齐国阳晋领地。赵惠文王很是开心,将廉颇封为上卿,以示夸赞。

经过负荆请罪事件,廉颇和蔺相如十分交好。廉颇意识到不能以自己狭隘的利益来损害国家的利益,俩人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壮大赵国的实力共同努力。廉颇将军队训练的整齐有素,战斗力也十分强大。秦国意识到赵国有廉颇和蔺相如坐镇,不敢贸然进攻。廉颇为保护赵国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惠文王去世后,廉颇在仕途上就走了下坡路。在赵悼襄王时期,廉颇被奸臣所陷害,赵悼襄王听取奸臣的一面之词,将廉颇的职务进行罢免。廉颇失意后,投靠他国,最后廉颇享年85岁,在楚国寿春去世。

廉颇负荆请罪的事迹介绍

廉颇是赵国着名的将领,为赵国的国事安定做了重要的贡献。在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中,讲诉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而负荆请罪更是用了大段的文字来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负荆请罪雕塑

蔺相如之前是宦官缪贤的门客,后来被缪贤推荐给赵惠文王作为赵国的使者,带着和氏璧出访秦国。蔺相如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并且毫发无伤的完璧归赵。在这次事件中,蔺相如给赵惠文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在渑池会战中,面对强大的秦国,蔺相如表现的无所畏惧,处处维护赵惠文王和赵国的形象。渑池之会中,赵惠文王被蔺相如机智的才能所折服,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卿,官位与武将廉颇同高。

廉颇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气,他认为蔺相如一介文人,动动嘴皮就能换来高官爵位。加上,蔺相如之前还是宦官缪贤的门下客,想到这一点更是气愤不已。想到自己,常年带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杀敌才换来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颇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也不与他争辩,反而见了廉颇就绕道而走。甚至装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颇的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下看见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颇,心中很是愤懑。蔺相如将廉颇和秦王对比,告诉门下说,自己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怕廉颇呢。自己绕着廉颇走,就是不想和他有冲突,现在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自己和廉颇镇守赵国,要是和廉颇闹不合,吃亏的就是赵国了。门下们都被蔺相如具有远见卓识的想法所撼动。不久之后,这段话传入了廉颇的耳中,他认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便背上荆条前去蔺相如府中请罪,随后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胸怀宽广并且具有远见的眼光,被后人称颂;而廉颇更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在他身上将大将之风的气魄展现的淋漓尽致。

后人对廉颇的评价是什么

后人知道廉颇的故事是通过司马迁所着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章节出自于《史记》一书。里面记录了战国时期赵国的故事,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俩人的友情也是因为负荆请罪的故事而建立起来的。

廉颇雕塑

后人司马迁、王世贞等文学家都对廉颇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廉颇具有大将之风。廉颇的个性特点,都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所体现。在渑池之会中,重点表现的是蔺相如随机应变的机智,在于赵惠文王分别的时候从侧面也能体会出廉颇深明大义的品格。秦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会面,赵惠文王知道前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顾及大局,蔺相如便陪着赵惠文王前往渑池。临走之前,廉颇为赵惠文王说,如果君上3个月未回来,那么就会立太子为新君主。廉颇这一做法,体现了他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品格。

在负荆请罪这一章节的故事中,更着重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品格。廉颇因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拥有了与自己同高的地位,廉颇很是介意,并且处处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处处避让廉颇。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很是自责。第二天,就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中请罪。蔺相如被廉颇深明大义、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俩人结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

后来廉颇受奸臣陷害,离开了赵国。楚国的主君,主动邀请廉颇作为楚国的将领,廉颇身在楚国,但是还担忧着赵国的情况。最终,廉颇未能回到赵国,在楚国病逝了。

赵国将领廉颇生平简介

廉颇是赵国的将领,此人骁勇善战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廉颇也被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纵观廉颇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

廉颇京剧形象

第一个时期,就是赵惠文王时期,廉颇骁勇善战得到赵惠文王的认可和重视,将他封为上卿,当时,上卿是最高的官位。而廉颇也不辱使命,立下了战功无数,并且阻止了秦国来犯,为赵国的国家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一时期,廉颇和好友蔺相如一起,为赵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个时期便是赵孝成王时期。赵惠文王去世后,儿子赵孝成王成为赵国的君主,期间,赵国和秦国因为争夺上党地区而发生了战争,廉颇率领赵军出战。因为廉颇处在不利位置,加上战争难度比较大,几次正面交手都失败了。赵孝成王急功近利,于是便派遣赵括前去代替廉颇,赵括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所以,赵军很快败下阵来,这次的战争让赵国损失了很大的兵力。

第三个时期便是赵悼襄王时期。赵悼襄王上位后,因为听信郭开谗言,罢免了廉颇,廉颇因为受到排挤,一气之下投靠了魏国,结果魏国的君主对廉颇有疑心,也不敢任用他,期间,赵王派侍卫来打听廉颇的下落,还想任用他。但是侍卫受奸人收买,回去说廉颇老了,已经不能带兵打仗了,赵王便没有用廉颇。后来,楚国的君主知道廉颇在魏国,就派人接他到楚国,廉颇担任楚国的将领后,没什么成就,因为心系赵国,最终病死在楚国寿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慕容秋荻 解析慕容秋荻结局是什么下一篇:卓文君白头吟 白头吟是卓文君写的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