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明代青花瓷 浅述明、清时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

导语:论明清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论明清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景德镇自元代以来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中心,

论明清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论明清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景德镇自元代以来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中心,其众多的陶瓷艺术形式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的陶瓷文化特色。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彩釉瓷和精美瓷。

精美典雅的青花瓷,中国传统名瓷,始于元代。古人说:“五彩缤纷太艳丽了,而且很清新爽口,而蓝色和白色更鲜艳。”青花瓷虽然颜色单一,但看起来并不单调。在画瓷艺人的妙笔下,有粗有轻,有粗有细: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还是几笔,都觉得美。

一、明代景德镇青花

明朝开国之初,景德镇就建立了官窑,有着良好的烧制基础,专门烧制瓷器供皇室欣赏和使用。青花瓷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青花瓷是一种白底蓝花的瓷器,属于釉下彩。经高温烧制后,白底蓝花的特征应为白釉蓝纹。如果你不仔细看,几乎所有的蓝色和白色都是同一个颜色。但是,历代烧制的青花瓷的蓝色却大不相同,几乎每个时代都发生了变化。综上所述,明代青花瓷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明初

明初洪武青花瓷器造型厚重,元青花的粗犷风格尚未完全去除。你看到的大部分是蓝色的黑色。大部分是碗,也有少量的大盘、灵口托、梅瓶、托盆、大盆等。但很少流传下来。传世产品中,还有一个梅瓶,上面画着云龙图案,肩上有“春寿”二字。这样传世的梅瓶只有三个,一个藏在上海博物馆,一个藏在私人手中,一个藏在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制作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黄金时代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烧制进入黄金时代,被称为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中,尤其是鉴赏领域,最受欢迎的作品是明初永乐、宣德的景德镇官窑作品。甚至有人把永乐、宣德的著名青花作品与西方一些优秀的古典艺术作品相提并论。部分作品曾创下中国古代艺术品最高售价纪录,永乐、宣德官窑的著名青花瓷器并非以空为基准,而是以其胎质、釉层细密厚重、青花色彩丰富、装饰图案多样、线条优美、造型丰富而形成。从外观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使用了两种绿色材料。再看永乐青花,其青花色彩和画风与元青花相似。原因是元青花和永乐青花是由同一个进口的“马谡李青”绘制的。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的外观比永乐时期的作品更清晰,因为大多数书籍都有四六个字的官印。历代学者对此都有详细描述。提到明代青花瓷,世人往往把宣德放在第一位。然而,由于永乐和宣德青花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两个朝代的作品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区分。旧时国内古玩行业有“不隔户不宣”的思想,在世界各地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有大量的宣德青花瓷,远超永乐青花瓷。收藏最丰富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有2000多件作品。此外,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等藏品也非常丰富。此外,除国内部分博物馆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港台省的公私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藏。在私人收藏中,香港的葛大厦可能是最富有的。

黑暗时代

宣德以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后世称为景德镇官窑制瓷的“黑暗时代”。由于三代官窑没有书籍,后人对三代瓷器的制作特点认识模糊。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很难区分三代的作品。一般来说,他们只能根据每个时代的产品特点来寻找三朝制作的作品。在传世和大量出土实物中,正统、景泰、天顺三代民窑青花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绿色材料方面来说。三朝民窑的青花主要采用国产绿色材料,应该是江西的“土绿”。早期的产品,蓝白相间的颜色,蓝黑相间的,后期的产品往往比较安静优雅。这三个朝代的青花纹饰,前期是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常见图案,但后期很多产品却布满了疏疏落落。从图案来看,缠枝莲纹有很多,包括折枝牡丹、折枝花草、云纹、犀牛、独角兽、双狮打球、花蝶、荷塘鸳鸯、鱼藻、松竹梅、婴戏图等。此外,还有许多梵文或福寿字的产品。

明代中期

对于成化官窑青花瓷器,后人评价甚高。明清时期,很多学者对明代瓷器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宣德最好,成化次之,永乐次之,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成化瓷器为第一。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成化青花与永乐青花、宣德青花相比,各有特色。雍、宣盛产青花,有黑点,古雅幽静。成化青花在色彩和水墨画风格上都很优雅。永轩青花部分作品采用进口“马谡李青”绘画色彩,而成华青花除了前期部分产品可能仍采用进口绿料绘画外,后期产品主要采用江西乐平地区开采的“皮塘绿”绘画,画风与永轩青花明显不同。雍、宣青花用小笔画色,所以烧制后有一层厚薄相间。成华青花主要是用双钩线勾勒出图案,然后在图案中进行渲染。双钩线使用粗笔,而渲染使用淡笔。所以烧制出来的作品大多色彩清淡典雅。开创了青花瓷画龙点睛的绘画新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弘治时期,新当选的皇帝提倡节俭,并在登基之初下令停止制造许多公文。因此,弘治朝景德镇官瓷的烧制不如成化朝辉煌。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好作品也不少,但基本保持了成化时期的烧制风格,没有太多的创造性。郑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的烧制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大。并由前朝的精致风格转变为简约厚重的风格,造型也丰富,往往是多模态的。使用的原料也多种多样,如弘治时期使用的“平等青”,瑞州地区使用的“石子青”。纹饰也比前朝丰富。如云龙、双龙、连龙、冯云、双峰、花鸟、海兽、八仙、寿星、谢挺、波斯、巴锡巴等。

明末

晚明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其数量远远超过明初洪武至郑德官窑烧青花的总数。因此,这一时期是明代青花瓷烧制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虽然这三个朝代的景德镇青花官瓷不如明初、明中官瓷产品有吸引力,但人们对这三个朝代的官瓷产品还是非常喜爱的,很多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青花色彩,带有浓郁的红紫色调。这件青花器所用的绿色材料是新疆产的“惠青”。这是嘉靖朝最好的绿色材料,它的发色丰富,明亮,绿色。嘉靖中期,由于嘉靖皇帝提倡道教,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与宗教有关。隆庆曾经只有六岁,所以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并不多。万历皇帝曾经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燃烧产物种类多样,燃烧量大,这可以从大量传世产物中得到验证。

明朝最后三个朝代是太昌、天启和崇祯。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局势处于动荡时期,官窑在这个时候在世界上很少存在。

二、清代景德镇青花

清代康熙帝、雍正帝、乾隆皇帝都非常喜爱瓷器,经常提出改善质地和画面的建议,改善了景德镇制瓷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是绿色的、明亮的、清新的、清澈的,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明亮。

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江料,色泽鲜亮翠绿。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康熙青花颜色有层次感,有指纹图案。器具的种类主要是小块的日用瓷器和文具。图案多为龙、风、缠莲、山水、花卉。民窑的图案也丰富多彩,有大量的全图,如寒年三友、米白石等。,以及《西厢记》《三国演义》等故事。明末清初青花瓷的大量出口,为康熙青花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雍正青花的颜色恬静淡雅,但也有一些青花的花是淡淡的。除了纠结的荷花,云龙、龙凤、雅合花、团花、竹石、三果、花鸟等也比较常见。乾隆早期的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王朝区分开来。中期以后趋于明亮清晰,不昏厥。除了制作碗和盘子,它还生产各种文具,如银赫,饮水机,笔筒和笔芯。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峰、扭莲,图案多见于传志莲、三国志、瀛溪、松河、竹石。当时流行的除了白色青花,还有豆绿色的青花、黄土地的青花、天蓝色的青花、仿哥釉的青花。到了嘉庆,青花瓷器的质量下降了,但当时的青花瓷器仍与乾隆相似,青花颜料较淡。

光绪初年,大量官窑瓷器被烧,使得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勃。当时的青花瓷仿品多为前朝,图案纹饰以八祥、龙凤、生生不息、富贵玉堂、神仙寿辰、福禄寿辰之喜为主。光绪末年,由于战乱频繁,新恢复的官窑青花瓷生产年久失修。

陶瓷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人类用泥土和火赋予材料的伟大创造。陶器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强了聚落的稳定性。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所敬仰,不仅仅是因为其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工艺、精美的产品,更是因为历代瓷器工作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国民族风格的陶瓷文化艺术。以她美丽的陶瓷首饰,为东西方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交流架起了一座虹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节选自《景德镇陶瓷》2006年第1期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红山文化玉器真品图片 红山文化古玉鉴别方法初探下一篇:李叔同书法 弘一法师、郭沫若书法批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