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1861年俄国发生了什么事 俄罗斯历史与危机

导语:1861年俄国发生了什么事 俄罗斯历史与危机

目录导航:

  1. 1861年俄国发生了什么事
  2. 1921俄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3. 俄罗斯历史上主要战争
  4. 90年代俄罗斯经历了什么经济危机
  5. 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属于民族危机吗
  6. 克里米亚危机始末
1861年俄国发生了什么事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发生了俄国1861改革。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农奴制使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社会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1921俄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1921年的俄罗斯的由于国家政局动荡和极端恶劣的天气,导致了骇人听闻的南方的饥荒,在俄罗斯历史上也被称为Povolzhye饥荒。它始于1921年初春,持续到1922年,是俄罗斯历史上发生最严重的事件。一年半时间里超过500万人死于饥饿,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可吃的食物,很多家庭妻离子散。

在非常困难的地区,为了生存人吃人的极端的情况就出现了,有的家庭死去成员的尸体,竟被那些一息尚存的家人吃掉充饥。

另外,那些死于饥饿或被打死的人的尸体,也成了饥饿的人们争抢的“食物”……这段历史令人心惊胆寒,这段历史俄罗斯人没齿难忘,这段历史给后人永远的警示。

1921年苏俄开始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幻想通过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没想引发了1921年春天的危机,北部基尔港水兵起义,一些地方农民暴动。

列宁果断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俄罗斯历史上主要战争

01 俄土战争

02 日俄战争

03 俄法战争

04 二战

05 大北方战争

06 苏波战争

07 雅克萨之战

08 车臣战争

09 库里科沃战役

10 芬兰战争

1、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

2、大北方战争(1700~1721),又称为第二次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与瑞典争霸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俄国从此称霸波罗的海,而瑞典则从此衰退,由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3、拿破仑战争 1814年3月31日,打败了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率反法同盟军队进入巴黎。但是,这次胜利也给俄罗斯帝国带来了隐患,许多参加战争的贵族军官受到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启发。

4、日俄战争国内危机发展。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这次革命被列宁称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预演”。

5、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8月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

6、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

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

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

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

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国又因为战争而崩溃,处于崩溃前夕的、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90年代俄罗斯经历了什么经济危机

恶性通货膨胀。

俄罗斯90年代陷入经济萧条 ,是由苏联的一场巨变和美国的打压所造成俄罗斯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一直把前苏联压迫到解体,也没有放过独联体国家 。一起用经济的手段对其进行打压 ,通过对大宗货物石油的控制 ,来降低俄罗斯的收入,使俄罗斯加入西方阵营的 梦想破灭 。

作为沙俄和苏联时期的法定货币一直有着比较坚挺的汇率。然而短短几年贬值一万余陪。卢布的贬值同时出现的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人们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瞬间变得只能买一个黑面包。

90年代,俄罗斯经历了休克经济的经济危机。俄罗斯成立以后,因为大量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变成私人所有制。这些经济寡头大量的变卖国有企业和资产,在家之夜,立新政府实行休克经济的疗法,俄罗斯经济大量的陷入了滞胀阶段。俄罗斯经济大举停止增长,民生陷入了困顿当中。

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属于民族危机吗

克里米亚本来是鞑靼人的地盘,鞑靼人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英法与俄国争夺克里米亚,就像德国和日本争夺青岛一样,没有面临民族危机。

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罗斯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

克里米亚危机始末

2014年3月,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被俄罗斯强行并入了自己的领土,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一片声讨和制裁。我们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本是兄弟的两个国家却发生了争斗,这场克里米亚危机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克里米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我们先来说一说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临近黑海,是俄罗斯海军进出地中海的必经之路,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不仅如此,这里有前苏联重要的军工造船厂,可以建造大型航母。同时克里米亚半岛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有大量游客来到这里休闲疗养。除此之外,克里米亚的农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在苏联时期为其他加盟共和国供应农产品。可以说这几个产业共同支撑起了克里米亚的经济。

但随着苏联解体,克里米亚的形势也在改变。军工造船厂被分给了乌克兰,由于没有了以往那么多的军工产品需求,这里的造船企业在逐渐萎缩,技术人员也大量流失,这无疑极大的打击了克里米亚的经济;在旅游业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前苏联时期,有其他加盟共和国大量的投资建设,克里米亚的各项旅游发展的很好。但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不好,对旅游业的投资大幅减少,这阻碍了克里米亚的旅游业发展;最后在农业方面,克里米亚的农业过于依赖苏联时期的分配经济,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不是很强,农业的规模也在逐渐萎缩。

克里米亚也是著名的休闲疗养圣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克里米亚人民逐渐对乌克兰政府失去了信心,他们希望通过加入俄罗斯来让经济复苏,以实现更好的生活,这和俄罗斯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克里米亚的造船厂,也就失去了建造和维护航母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天然的军港塞瓦斯托波尔,只能向乌克兰租借。这显然对俄罗斯军事实力是一种打击,想要将克里米亚占为己有。

爆发冲突

在种族方面,克里米亚大多数人都是俄罗斯族,乌克兰人则占少数,这里的人们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对俄罗斯有心理上的认同感,他们想要脱离乌克兰政府,加入俄罗斯。经过同乌克兰政府反复的斗争过程,2014年3月,俄总统普京签署协议将克里米亚正式并入了俄罗斯版图,克里米亚危机才算有个结果,但未来局势会有什么发展,我们仍难以判断

克里米亚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影响着乌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是困扰乌克兰的难题之一。这期间,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但收效不大。克里米亚的分离主义愈演愈烈。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防止“发生原苏联很多动乱地区出现的情况”,先后废除克里米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克里米亚的局势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克里米亚半岛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关于废除1954年2月决议的决定,1993年5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乌克兰总统、议会和中央政府均指责俄议会的作法是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一再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俄方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放弃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俄议会中有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对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这对俄总统和政府的立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乌俄分割黑海舰队的谈判中,俄方始终坚持俄海军单独驻守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俄方对克里米亚的态度得到了克里米亚亲俄分离集团的响应,他们依仗俄议会中的支持力量,与乌克兰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乌克兰中央感到十分棘手。

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主张回归俄罗斯的分离集团活跃,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这是导致克里米亚政局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乌克兰人是少数民族,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语,听俄罗斯广播,看俄罗斯的电视,仅有7%~9%的克里米亚人看基辅电视台的节目。克里米亚发行的俄文报刊比乌克兰文多20倍。

克里米亚居民对乌克兰领导人的不满情绪在克里米亚亲俄派的鼓动下,演变成一股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潮流,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法令和克里米亚宪法,后在乌克兰议会,总统和政府的三方压力下,克方作出让步,1993年克里米亚俄族人提出脱离乌克兰问题; 1994年1月,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独立、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迁居他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克兰独立以后大批返回克里米亚。2014年,约20万鞑靼人散居在克里米亚周围的自建住房里,这无疑是引起克里米亚社会进一步动乱的隐患.同时,他们与俄罗斯人的矛盾甚深,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

克里米亚领导层矛盾激化,政权机构无法正常运转。克里米亚曾更替5届政府,无一届政府能够真正开展治理半岛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1月梅什科夫任克里米亚总统以后,不断加强总统权力,引起克里米亚议会的不满,双方矛盾加剧。2014年9月,总统和议会在任命行政领导人问题上发生分岐,议会为遏制总统权力,通过修改《克里米亚政府法》,将克政府权力置于议会领导之下,总统认为议会的行动是一场政变,并指责议会受黑社会操纵,宣布解散议会,成立宪法委员会,后因克里米亚议会得到了乌克兰议会的支持及克里米亚总统卫队倒向议会,梅什科夫败北。实际上,议会已把总统架空。

2014年1月,梅什科夫复出,继续与议会对立,指责议会是黑社会犯罪集团的同伙,妨碍他治理克里米亚,致使半岛的经济一坏再坏,并再次向克里米亚居民许诺实行双重国籍和卢布区,希望选民支持他夺回权力。

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

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引起克里米亚动荡的直接原因。由于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隶属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克里米亚的经济生活和生存条件均高度依赖于俄乌两国,这是克里米亚经济的一大特点。

俄乌克里米亚之争

克里米亚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

①军工产业。克里米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有众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苏联的军工造船基地。在克里米亚的刻苏、费奥多西亚、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厂,在辛菲罗波尔设有无线电厂。

据统计,克里米亚几乎有一半居民从事军工造船行业。这一行业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生产,近70%配套产品来自俄联邦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苏联解体以后,军工生产萎缩,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加之一体化生产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经济关系没能及时建立,这对克里米亚经济是致命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领导人均未拿出行之有效的经济转轨方案,致使克里米亚经济连年滑坡。

1994年,克里米亚的工业生产下降27%。1995年1、2月,工业生产下降30.1%,超过了乌克兰全国下降水平14.1%,岛内有76.2%的工业公业减产。

②旅游业。克里米亚是著名的疗养旅游圣地。旅游业曾是克里米亚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之一,克里米亚每月财政收入的35%由旅游业提供。为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业,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每年向克里米亚大量投资,其中俄罗斯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45%,乌克兰占30%,其他各加盟共和国占25%。经过多年的建设,克里米亚的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所建宾馆饭店可同时接待数百万名游客。

乌克兰独立以后,经济困难,对克里米亚的财政投入急剧减少,加上克政局不稳,经济恶化,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据乌方报道,1993年到克里米亚来休假的人数比两年前减少10倍,1994年只接待了往年游客的1/4。

③农业。克里米亚的农业生产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当地居民和旅游人员生产食品,二是生产外销产品。

如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每年向俄出售30%的葡萄、40%的葡萄产品,37%的其他水果和罐头食品,向乌克兰出售上述产品分别为17%、20%、20%。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克里米亚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是苏联一体化经济制度的产物,其独立生存能力很弱,很难承受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目前,克里米亚农业急剧萎缩,所生产的食品只能满足克里米亚城市居民需要的30--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降至乌克兰境内的最低水平。伴随着生产大幅度下降而来的是大批人失业,目前,克里米亚的失业人数高达11万人。

2014年乌克兰爆发克里米亚危机,,事件在亚努科维奇总统被非法"弹劾"后开始。

抗议活动主要是由俄罗斯人群体组成,他们反对发生在基辅的反政府暴行,并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密切联系,扩大自治或促使克里米亚独立。

其他团体,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与乌克兰人则袒护乌克兰暴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5741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七大行星的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 气象卫星眼中的地球:地质独特色彩下一篇:朱棣后代字辈表什么意思 历史上有朱棣后人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