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一战犹太人出卖了德国吗 德国历史政变

导语:一战期间,有人声称犹太人背叛了德国,导致了德国的失败。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德国历史上的政变事件更多地是由内部因素和战争失败所引起的。

目录导航:

  1. 一战犹太人出卖了德国吗
  2. 德国历史深度解析
  3. 德军为什么要进攻南斯拉夫
  4. 慕尼黑战役
一战犹太人出卖了德国

一战犹太人出卖了德国

19世纪末,犹太人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并确定见过地址就是现在的以色列(圣经旧约中上帝许之见过之地)。

犹太人生活最多的是德国和前沙俄。因为德国从17世纪开始就欢迎犹太人来德国投资生活(当时叫普鲁士)。故犹太人代表(著名的罗斯查尔德勋爵)和德国的威廉二世商议。

让德皇说服奥斯曼土耳其(德国和奥斯曼是盟友)允许起建国,而犹太人会大量的支持奥斯曼的经济建设(当时奥斯曼已经外强中干)。被穆罕默德六世以国家安全拒接。

一战胶着期间。1917年,英国为了获取犹太人的支持,怂恿美国参战。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

而后美国参战,盟国战败。故一战士兵希特勒认为犹太人出卖德国,背后捅刀子

二战前德国生活着大量的犹太人,当时的德国中央银行基本上都是由犹太人掌控,德国一战之所以失败其实并不是因为战争打输了,而是因为德军在外征战犹太人却在德国国内搞政变,推翻了德皇,然后犹太集团建立了“魏玛政权”,也就是说德国的钱全部掌握在了犹太人手里。犹太人在德国的职业基本都很高大上,不是大商人就是教授、高官等上流人群。当德国的平民百姓默默的偿还战争赔偿的时候,犹太人却没有任何损失,他们依旧生活奢靡、享受一切,这加深了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仇恨。

德国历史深度解析

众所周知,在欧洲中部有一个人口众多(8000万)的民族国家——德国,正是这个欧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是就在200多年以前,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邦国。这些邦国虽说同属一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帝国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皇帝是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由帝国境内七个重要的选帝侯国选举产生,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实权。

神圣罗马帝国国徽双头鹰与所辖各邦国

16世纪以后,在帝国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宗教信仰,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拥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实力相当。勃兰登堡、萨克森、普法尔茨等国信奉新教,并形成新教联盟。而天主教诸侯为了使自身不处于劣势,组建起以巴伐利亚公爵为首的天主教联盟,并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者哈布斯堡王室的支持,两个联盟开始处于对峙状态。

在德意志以外的欧洲,同属新教国家的英国,丹麦,瑞典,荷兰等国表示支持德意志新教同盟,而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帝国和罗马教皇自然表示站在天主教同盟一方。两个阵营剑拔弩张,气氛越来越紧张。

新教和天主教势力范围

终于在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新教诸侯国联合法国(法国本来是天主教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站在新教同盟一方)、瑞典、丹麦等国发起了对天主教同盟和帝国统治者哈布斯堡王朝的三十年战争。

最终哈布斯堡王朝战败,1648年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形式彻底确立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合约规定:德意志境内各邦国平等,并且有外交自主权,而帝国皇帝无权决定任何重大问题,如宣战、媾和、课税和征兵等。

三十年战争后,英法俄等国为了各自利益,试图长期阻止欧洲中部出现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德意志常年沦为各列强争霸的战场。比如于1740年爆发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于1754年爆发的七年战争,主要战场都发生在德意志境内。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民族意识依然没有觉醒。

弗朗茨一世

爆发于1789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时代的封建统治者,革命的思潮开始传入德意志,人们的自由,民主和民族意识开始渐渐萌芽。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先后多次打败了奥地利和普鲁士,并攻占维也纳和柏林。1806年,在拿破仑的保护下,德意志西部和北部的各邦国纷纷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组成莱茵同盟。8月6日,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灭亡。

1815年,拿破仑彻底战败,欧洲各战胜国召开维也纳会议,宣布恢复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欧洲秩序。并成立一个由35个国家,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虽然法国大革命没有推翻德意志的封建诸侯,但是给德意志的进步人士树立了一个新的国家理想。德意志邦联既不是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又严厉压制各地的自由民主运动,但是德意志的进步人士并没有绝望。他们以各种方式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统一。

终于在1848年,德意志各地爆发了革命,一直蔓延到了奥地利与普鲁士。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学生连续举行示威游行,并同政府军展开战斗。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调动大批军队,向起义中心地区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人民取得了胜利。

但是,德意志各邦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解决德意志的统一问题。为了解决统一问题,于5月18日在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就在国民议会开始着手讨论宪法的时候,德意志各个封建君主卷土重来,大多数议员被各自的邦政府召回,剩下的议员迁到斯图加特,最后于6月18日被符腾堡 的军队驱散。7月,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彻底瓦解,德国1848年革命结束。

1848年德国革命虽然失败,但是革命更进一步唤醒了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众议院在军事改革问题上发生冲突,正在他绝望之际,一个改变德意志民族的人物走上历史舞台,他就是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俾斯麦反对由奥地利独霸德意志邦联,主张建立一个由普鲁士王国为主导的统一德意志国家。俾斯麦坚持捍卫王权,也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务实主义者。俾斯麦认为只有普鲁士有实力解决德意志问题,他还公开表示:要解决德意志问题不能靠演讲和议会投票,必须进行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俾斯麦认为德国统一的最大阻碍是法国而不是奥地利。所以他极力避免与法国的直接冲突,甚至以承认法国非法占有领土的方式换取法国的中立。随后俾斯麦先后挑起与丹麦和奥地利的战争。最终普鲁士以绝对优势获胜,普奥两国在布拉格签订和约。根据《布拉格和约》,奥地利认可普鲁士兼并德意志北部的汉诺威以及荷尔斯泰因等地区,并退出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建立北德意志邦联。奥地利从此不再属于德意志地区。

现在只剩下南部的巴伐利亚和黑森等地没有被纳入德意志版图了。但是,普鲁士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法国的警觉。法国认为,如果任由普鲁士继续统一南德巴伐利亚地区,那么新诞生的强大德意志国家将严重威胁法国在欧洲的地位。

俾斯麦深知要统一全德意志和法国一战不可避免,但他希望将战争的责任推给法国,使国际舆论认为对法国的战争是一场德意志民族的自卫战。

1868年,西班牙发生政变,这一事件对德意志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西班牙希望将空缺的王位传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利奥波特亲王,如果西班牙王位一旦由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继承,那么法国将陷入被西班牙和普鲁士两面夹击的心理困境,法国一定不能容忍这种局面发生。

1870年,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多次派法国驻德意志大使会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霍亨索伦家族成员放弃西班牙王位。威廉一世不愿与法国发生矛盾,口头答应了这一要求。但法国政府仍不罢休,要求威廉一世做出明确书面保证。威廉一世断然拒绝!俾斯麦认为这是一个激化德法矛盾的好方法,并马上在报纸上刊登法国是如何咄咄逼人。不出俾斯麦意料,报纸内容激起了德意志人的愤慨,法国在国际上颜面尽失。拿破仑三世恼羞成怒,并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率领的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 投降。9月19日,巴黎被普军包围,不久被普军攻克。次年5月,普法签订《巴黎和约》,法国被迫割地赔款。德意志统一之路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了。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德意志各邦国推举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统一大业终于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对德国的进一步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成为欧洲首强。但是德国在统一道路上被强化的军国主义思想给20世纪德国的发展带来了深深的隐患。

德军为什么要进攻南斯拉夫

1940年至1941年冬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实际上都已经与德国结成了联盟。但希腊却在与意大利的交战中逐渐占据上风,并开始获得英国方面越来越多的援助。这给英国在希腊根据地的空军带来了一丝希望,并且在打击范围上也相对较为容易,而罗马尼亚的油田在当时是德国的主要依赖。自1940年末开始,德国人只好准备一场针对希腊的战争,在1941年3月末,当南斯拉夫政府在多重压力之下,似乎要准备加入德国的集团组织时,一场军事政变彻底使局势发生逆转,暴怒的希特勒立即下令发动对南斯拉夫的进攻。无论在空中还是在地面,德国人都为他们的进攻投入了大量的优势兵力。

对南斯拉夫的打击,在4月6日的贝尔格莱德呼啸的空袭声中揭开序幕。而全面的陆地进攻则从罗马尼亚发起,时间是8日当天,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来自于匈牙利和奥地利两国的集中进攻也加入到其中。南斯拉夫没有发起多少抵抗,很快被迫同意于17日达成停火协议。德国方面在这场战事中的伤亡人数,都没有超过200人。截至1941年4月6日,英国的战斗师与支援部队早已被派往希腊地区,这便使北非地区的英国兵力遭到严重削弱。但由于多半希腊军队已投入到阿尔巴尼亚前线,而剩余力量相对薄弱,所以不太可能组成联军来长期抵抗德国人。

截至4月末,希腊大部都被德国侵占,这次运动的最后一项行动,便是德国空军于5月20日至31日对克里特岛的占领。1941年上半年,在多次战败之后,英国驻扎于北非地区的部队一直到11月,才开始准备好新的进攻。他们开始了横跨国境线的推进,并于18日从埃及进入利比亚地区。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星期内,一系列令人困惑不已的战略调动与坦克战接连发生了。盟军在数量上的优势,由于指挥失当而遭到削弱,但是疲惫不堪的德国军队及其意大利友军最终不得不撤退。跟以前一样,这意味着放弃所有通往苏尔特湾阿尔-阿格海拉地区的线路,而隆美尔就是在12月底抵达那里的。

但是,战争的天平不会轻易偏向任何一方。德国在地中海战场的空军实力又一次开始增强,而英国的海军实力则到达低谷,同时,隆美尔的物资供应很快得到了改善。在陆地,多半英国兵力被分散开来,而其原本应该运往北非战场的物资和部队,却被派去抵抗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中的进攻。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隆美尔结束其撤退之后,英国又再度发起了进攻。而德国在新的推进计划里,以1942年2月初为终结点的第一阶段,则让英军被迫退出了他们刚刚占领不久的多数阵地。

其实就是天气的原因,哪怕德军只要早一个月发起攻击,莫斯科必破城。很多人都是因为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成为苏粉。纪录片里都圆不过来这个天气因素。纪录片原话,朱可夫被调回莫斯科,在司令部里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每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实际上都畅通无阻。

然后德军准备继续推进,突然降温,德军行动迟缓。

占领南斯拉夫是因为在1941年3月26日夜间到27日晨间发生在贝尔格莱德的亲同盟国政变(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所以对德军而言入侵南斯拉夫是一场极其仓促的作战行动,代号也只是写了一个25号行动—几乎等同于没有名字

慕尼黑战役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也没有著名的战役,主要还是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不是很大,希特勒曾经在慕尼黑发动过“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慕尼黑签定过“慕尼黑协定”,承认斯洛伐克合并德国。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58153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棣第一个孩子 历史朱棣有几个孩子下一篇:清韵诗的创作要素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