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印度封建女性习俗 印度封建历史

导语:印度封建女性习俗是印度封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印度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封建化现象。这些习俗包括婚姻制度、衣着要求、家庭地位等方面,对印度女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束缚。

目录导航:

  1. 印度封建女性习俗
  2. 印度简史
  3. 印度哪一年结束封建社会
  4. 古印度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印度封建女性习俗

印度曾经也是一个封建国家,父母包办婚姻比较盛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多数国家已经放弃了这一陋习,然而,在印度一些地区仍保留着这种陋习,新郎新娘在不在一起,完全由自己的家族决定。

印度女性中有一种叫结婚驱魔的礼仪。在印度,人们大多都相信神灵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如果女孩出生在不吉祥的时辰,就可能在长大以后给自己的丈夫带来灾难,所以这些女子在未结婚之前,需要和大树结婚,或者和狗狗结婚。另外,那些先天性疾病的女子在正式结婚之前,也需要和大树或者狗狗结婚。

印度国内至今都存在着许多奇葩的规定,先不说像种姓知道这种压迫的制度,他们国内还存在着一种对女性极其残酷的习俗,那就是娑提。

所谓娑提就是当印度女性的丈夫死后,印度妇女要穿上新娘的服饰,然后坐在柴火堆里,等待一把大火将她烧化,以此来为死去的丈夫殉葬。

印度简史

哈拉帕(印度河谷)文化时期(前2500—1500年)

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

孔雀王朝 (前322—前185年) 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外族入侵(前150—公元300)

外族入侵时期由外族建立贵霜王朝(公园100—公元300)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笈多王朝(320—600年) 鼎盛时代:旖陀罗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 期间有玄奘西游翻译佛经

阿拉伯人入侵和伊斯兰教的传入(700—1200)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 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857) 鼎盛时期:阿克巴统治(1556—1605)

奥郎则布统治(1658—1707)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7—1947年) 英国统治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57-1859)

印巴分治(1947年)

印度独立建国(1950年)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第一个时期:古印度文明起源到强盛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26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开启古印度文明,相当于中国的夏商时期,属于早期的原始社会,发展缓慢,并不怎么景气。

第二个时期:外来民族入侵到统一的莫卧尔王朝。

阿育王死后,印度重新陷入了分裂当中,中国的老朋友匈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个时期:英国殖民统治到圣雄甘地领导印度独立。

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囚禁了老爹,杀光了其他兄弟,但把莫卧尔王朝的版图扩展到最大;排斥非穆斯林宗教,长时间征战印度南部,是印度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在他统治后期,近代印度的真命天子,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入印度。

印度哪一年结束封建社会

印度历史的简史年表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史前期(前2500年前)

哈拉帕(印度河谷)文化时期(前2500—1500年)

(相当于我国五帝、夏、商)

2、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商后、西周)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东周)

孔雀王朝(前322—前185年)(东周末、西汉初)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贵霜王朝(前150—公元300)(东汉、三国)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3、封建社会(公元4世纪—18世纪)

笈多王朝(320—600年)(晋、南北朝、隋)鼎盛时代:旖陀罗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唐宋)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元、明)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757)(明末、清)鼎盛时期:阿克巴统治(1556—1605)

奥郎则布统治(1658—1707)

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57—1947年)英国统治。

古印度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古印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早期维达时期、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和近代时期。

早期维达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是印度最早的历史时期,特点是种姓制度的形成和吠陀经文的创作。

古典时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是印度文化和哲学的黄金时代,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古印度数学和医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世纪时期(公元500年至1500年)是印度的封建时代,印度教成为主导宗教,拉贾斯坦邦和德里苏丹国崛起。

近代时期(公元1500年至1947年)是印度的殖民时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经历了社会和政治变革,最终于1947年获得独立。

古印度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维达时期、古城里亚时期、摩揭陀王朝时期、孔雀王朝时期和印度教时期。

早期维达时期是印度历史最早的时期,人们主要信奉吠陀教;古城里亚时期是城市文明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建筑得到了很大发展;摩揭陀王朝时期是印度古代国家初步形成的时期,阿育王通过和平手段统一全国,医疗和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孔雀王朝时期是印度艺术和文化的鼎盛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教时期是印度教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印度教成为印度国教。

印度艺术风格的演变不仅受形式美自律性法则的支配,而且更受印度宗教、哲学嬗变的制约。以印度艺术的两大系统——佛教艺术和印度教艺术为例:佛教伦理学注重沉思内省,佛教艺术便强调宁静平衡,以古典主义的静穆和谐为最高境界;印度教宇宙论崇尚生命活力,印度教艺术便追求动态、变化,以巴洛克风格的激动、夸张为终极目标。而晚期大乘佛教被印度教同化蜕变为密教,密教艺术也倾向于巴洛克的繁缛绚烂。同时,印度的古典主义并不完全摒弃华丽的装饰(酷爱装饰是印度艺术的传统特色之一);印度的巴洛克风格也并不完全排斥静态的表现(“寂静”是印度教吠檀多哲学的宇宙精神“梵”的本义之一)。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印度宗教、哲学的奥义,才能准确把握印度艺术乃至印度文化的特质和精髓。 史前时代艺术 印度史前时代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万~前1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6000~前3500)、印度河文明时代 (约前2300~前1700)、吠陀时代 (约前1700~前600)。史前时代的艺术基本上属于前艺术或准艺术的范畴。 旧石器时代艺术 印度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多系粗糙的石英石器物。早期索安文化的砍斫器和马德拉斯文化的手斧,中期石片文化的刮削器,晚期印度中、西部的细石器(亦称中石器时代文化)和南部的石片,从简陋到精致,从单调到丰富,逐渐显示出次大陆原始居民审美意识萌芽的最初迹象。 新石器时代艺术 印度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材料已不限于石英石,器物也不仅是切削打制而成,而且刻槽、磨光,形制多样。70年代以来在印度中央邦皮姆贝德卡等地发现的岩画,多描绘狩猎、舞蹈、战争场面。有些学者认为最古的印度岩画年代约在前5500年。约前4500年印度次大陆出现陶器,并彩绘花纹。在德干南部和安得拉邦发现的巨石古墓,具有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普遍特征,可能是历史时代印度宗教建筑□堵波的起源。 印度河文明时代艺术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以印度河流域发掘出土的哈拉帕和莫亨朱达罗等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亦称哈拉帕文化,据推测是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农耕文化。达罗毗荼人盛行母神、公牛、阳物等生殖崇拜。印度河文明城市遗址出土的母神、祭司、舞女、公牛等小雕像,瘤牛、独角兽、兽主、菩提树女神等印章,红底黑纹陶器上描绘的各种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形图案,多属于祈愿土地丰产、生命繁衍的生殖崇拜的形象化或

古印度历史可以分为古老时期、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三个阶段。

古老时期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600年,印度教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

中古时期从公元600年至1757年,伴随着伊斯兰文化的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融产生了新的文化现象。

近代时期从1757年至1947年,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重大变革,包括印度独立运动和分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58696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印度有哪些文化特色 古印度历史文化下一篇:宋代公主等级 北宋的建立时间和灭亡公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