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甘地是什么种姓 印度发展史

导语:甘地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甘地所属的种姓是巴尼亚,这个种姓在印度社会中属于商人和农民阶层。他通过非暴力抵抗和公民不服从等手段,带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的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甘地对印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他提倡农村自给自足和手工业发展,推动了印度的经济繁荣。

目录导航:

  1. 甘地是什么种姓
  2. 印度发展史
  3. 印度土邦分布
  4. 英国殖民印度的全过程
  5.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历史是什么
甘地是什么种姓

从种姓上来讲,甘地的种姓是一个高级种姓。 对于甘地是什么种姓这个问题史料上记载的并不多,甘地出生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从小是个土生土长的印度人,父亲是一个印度土邦的宰相,从这一点上看甘地应该算是印度一个高级种姓。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

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二战”后,印度分裂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面对两国的冲突,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甘地多次以绝食来感化他们,呼吁团结。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

印度发展史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坦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指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著作中始称印度,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灿烂辉煌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但在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哈拉帕文明逐步消亡。约公元前14世纪,来自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地区征服了当地土著,于公元前一千纪初期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隶制国家,从而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婆罗门教形成于这一时期,以神的名义制定的种姓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公元前6世纪之后,印度内战频繁,并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随之兴起。内部的纷争也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腊人相继攻入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伟大的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佛教。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5年灭亡,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直到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兴起,带来了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在笈多时期,从古老的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印度教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代印度文化达到了颠峰。

从公元8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不断侵入南亚次大陆,同时也将伊斯兰教传入此地,使印度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成为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与耆那教日渐式微。1526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突厥贵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其中以甘地为首的不合作运动为民族主义事业赢得群众支持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之后经过两次印-巴战争,南亚次大陆形成了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

历史上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因为印度次大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印度地区的民族、宗教众多,缺乏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各民族语言文字不统一。

18世纪,英国人来到南亚地区,并逐步蚕食印度。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整个南亚纳入版图,这就是英属印度。印度虽然沦为殖民地,但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统一。

二战爆发后,英国根本打不过德国,本土岌岌可危。为了让印度人积极参加战争,保卫英国,英属印度当局向印度人承诺:战争结束后,允许印度独立。

二战结束后,英国虽然想反悔,不允许印度独立。但形势比人强,英国实力下降,已经无法继续统治印度,只好允许印度独立。

但英国人临走还留了一手,提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以宗教信仰为根据,把印度分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在印巴分治的过程当中,唯有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争夺此地归属权,印巴立马爆发了战争,这就是第一次印巴战争。战争打了15个月,各自占领了部分克什米尔领土,双方才在国际调停下停火。

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印度数千人被俘虏,完败。

1966年,印巴再次爆发战争,印度大举入侵巴控克什米尔。17天后,在美苏压力下停战。这就是第二次印巴战争。

1971年11月,东巴基斯坦爆发动乱,印度趁机发难,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

这一次印度大胜,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

至此,南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基本基本奠定。

印度发展历史: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 史前期 (前2500 年前)

哈拉帕(印度河谷)文化时期(前2500—1500年)

(相当于我国五帝、夏、商)

2、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 (商后、西周)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 (东周)

孔雀王朝 (前322—前185年) (东周末、西汉初)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外族入侵(前150—公元300)(东汉、三国)

外族入侵时期由外族建立贵霜王朝(公园100—公元300)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3、封建社会(公元4世纪—18世纪)

笈多王朝(320—600年) (晋、南北朝、隋)鼎盛时代:旖陀罗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 (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 (唐 宋)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 (元、明)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757) (明末、清)鼎盛时期:阿克巴统治(1556—1605)

奥郎则布统治(1658—1707)

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57—1947年) 英国统治

答: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印度土邦分布

最大的土邦为海得拉巴、迈索尔、查谟和克什米尔。

印度土邦,印度土著封建王公的封建领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一部分封建土邦未被纳入英国直接统治的英属印度范围之内,但臣属于英国,与之签订“军费补助金”等各种不平等条约。1813—1823年哈斯丁斯总督任内,有300多个土邦先后与东印度公司签订《军费补助金条约》,大权移入英国驻扎官手中。

土邦王公对内仍享有很大自治权,是邦内人民的专制统治者。他们拥有各种不同称号,如罗阇、摩诃罗阇、纳瓦布和尼柴姆等,也是维护英国殖民统治的社会支柱。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印约有土邦562(一说600)个,成为公司各种形式的藩属国。1857年以前,英印当局采取兼并土邦政策,因而触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嗣后,英国殖民者接受教训,改变对印政策,决定保留并扶植土邦。

1858年英国颁布《维多利亚女王宣言》,宣布放弃兼并政策,承认土邦王公政权,以为笼络。1877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宣布兼任印度女皇,全印土邦归其直接统治,土邦制度最后形成。由副王(即印度总督)行使对土邦的最高主权。

1947年印巴分治前夕,全印土邦面积114万5千平方公里,人口近一亿。最大的土邦为海得拉巴、迈索尔、查谟和克什米尔。按照《蒙巴顿方案》规定:土邦在英国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任何一自治领,也可与英国保持原有关系。后来绝大部分加入印度,少数加入巴基斯坦。但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至今仍为印、巴两国发生争端的一大根源。

英国殖民印度的全过程

英国殖民印度全过程是:

16世纪末,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逐步扩大对印度的侵略。法国殖民者于1664年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展开角逐。最后,英国凭借军事和商业优势,逐步在印度取得统治地位。自17世纪30年代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侵占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建立受英国控制的三个辖区。18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开始加紧对印度的军事占领和直接掠夺。1757年,英军占领孟加拉,1761年取代法国在孟加拉的统治。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对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的税收权和民事审判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法”,决定由国会委任总督,全权管理所谓英属印度全部领土,并逐步接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权力。1784年,英国国会通过“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行政法”,英国殖民者用法制形式确认对印度的统治。从此,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757年——1849年。这一阶段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模式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来实施。可以看出,当然英国对印度的定位是把其当作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倾销的市场,并没有纳入“大英帝国”的国家战略。当然了,这就决定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方式较为松散。

第二阶段是1849年——1947年。随着英国对印度侵略的加深,印度各地的王公贵族纷纷破产,从而加剧了英国和王公贵族之间的矛盾,各地区起义不断,严重威胁到了英国在印度的利益。

英国用了四十多年把印度殖民化。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战役。R.克莱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事先收买孟加拉王公西拉吉-乌德-道拉的军事长官米尔·加法尔。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军队同公司军队在普拉西决战。由于米尔·加法尔率领的孟加拉主力军按兵不动,使得克莱武指挥的3000名军队在决战中得以打败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纪律松弛的军队。普拉西战役以后,英国侵占孟加拉,并以它为侵略其他地区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国傀儡,起来反抗殖民者。以后,奥德王公和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联军,于1764年在布克萨尔同英军决战,抗英联军战败。英国殖民者侵占恒河下游辽阔富庶的土地。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对南印度的迈索尔发动 4次侵略战争。

1767年,英军侵入迈索尔,在昌加马和特里诺马利遇到海德尔·阿里的顽强抵抗。英军一度占领迈索尔的 1/3的领土。海德尔·阿里不仅收复失地,而且挺进到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诺伏战役中击溃海德尔·阿里的大军。

1782年12月7日,海德尔·阿里病死在军营中。蒂普苏丹继承父业,继续抗英。

1790年,侵略者发动新的战争。蒂普苏丹在抵抗失败后同英国签订和约。

1799年,英军第4次大举入侵迈索尔。蒂普苏丹最后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阵亡。英军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国库。

战争结束后,英殖民者把迈索尔中部地区交给迈索尔前印度王公。其余地区被英国、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净尽。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历史是什么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两个大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是一家人,

都在英属印度的锅里吃饭,只是由于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杀,才按宗教聚居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不过打从分家那天起,这两个同宗同源的兄弟国家,就经常冲突不断。不仅在克什米尔硝烟不断,在印度的军事肢解下,东巴还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于是两个国家间仇恨愈深,在军事、经济等方面暗暗较劲,希望有朝一日能彻底击败对手。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本来是同一个国家,后来因矛盾分开,现在的关系应该说是不敌对也未交好吧。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连同现在的印度,原本都属于英属印度。在印度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英国殖民者炮制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计划,将原本一个整体的印度,根据宗教信仰,分为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60665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五羊杯最长对局时间 1988应氏杯冠军下一篇:清词雅韵诗一卷对下联:修辞华美,妙语连珠的双联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