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康熙活了多少岁 南越王赵佗在位多久 活了多少岁为什么这么长寿

导语:  南越王赵佗是秦国的大将,赵佗虽然给南方带来了杀戮,但是也同时带来了文明!赵佗统一岭南自为王,而且在位71年,为什么可以这么久?南越王赵佗活了多少岁?  南越王赵佗活的最久的皇帝?  汉武帝?他活了70岁,在位54年,够长寿了。康熙?他有21位公主,24位皇子,在

  南越王赵佗是秦国的大将,赵佗虽然给南方带来了杀戮,但是也同时带来了文明!赵佗统一岭南自为王,而且在位71年,为什么可以这么久?南越王赵佗活了多少岁?

  南越王赵佗活的最久的皇帝?

  汉武帝?他活了70岁,在位54年,够长寿了。康熙?他有21位公主,24位皇子,在位61年,也不简单,可跟我们的主角比,都还稍逊一筹。在位最久又最长寿,而且真正当过皇帝的只有一位:南越国武皇帝赵佗。他足足活了121岁,在位长达71年。

  赵佗有很多头衔,他是秦始皇的大将,被毛泽东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他给蛮荒的南方带来了血腥的杀戮,也带来了文明与进步。

  广东的先民原来是他们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大将王贲乘着灭燕的余威,大举攻齐,安享太平40多年的齐国在这支铁血大军面前,没有半分的还手之力,齐王建乖乖当了俘虏。六国覆灭,天下一统,秦始皇突然发觉自己没了用武之处,他的为人,永不满足,可下一个目标呢?

  目标其实有两个,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匈奴骑兵强横,久为边患,百越蛮夷混杂,茹毛饮血,要想建立万世基业,两个都不能扔下。南征北讨,看来是箭在弦上了。两相比较,当然是北强而南弱,所以北伐匈奴的任务交给了大将蒙恬,蒙家世代为将,忠心不贰,而南征百越的任务,则交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屠睢。

  屠睢,这个听来生猛的名字还是第一次见诸史书,而且被称为尉屠睢,尉是常见军衔,可大可小,秦始皇的军师尉缭就当过国尉,但一般的尉只是中层军官。秦灭六国,猛将如云,秦始皇放着一干宿将不用,挑上这个小字辈,着实匪夷所思。

  总之,50万南征大军交到了屠睢手中,这个尉级军官被彻底雷到了。想当年,秦国第一名将王翦征讨楚国,也只有60万人马,始皇帝还一百个不放心,逼得王翦买房置业,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屠睢区区一个校尉,何德何能?却手绾重兵,专征一方,真是八辈子修不到的好福气啊。

  秦始皇修长城的同时,也在筹划另一项更有意义的工程,这就是灵渠。这条水道修通,南征大军就不愁后勤补给了,意义大概可以和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媲美。工程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史禄负责,这个人名是瞎掰的,史书里只说他是“监御史名禄”,实际他既不姓史,也不姓监。

  灵渠打通了湘水和漓水,使得物资顺利抵达南征前线,屠睢的继任者也确定了,是任嚣,此人跟屠睢一样来历不明,但应是大将之才,他的副手就是我们的男一号赵佗,河北正定人氏,少有才名,19岁时已经陪伴秦始皇周游天下了。

  皇帝的亲笔信

  强硬的吕家班已经垮台,百废待兴的汉王朝何去何从?这个僵局,要考验刚即位的汉文帝了,考验他的政治智慧。

  23岁的汉文帝刘恒性情平和,有着与身分和年龄不相称的社会阅历,知道以当时的国力还动不了赵佗,所以决意安抚,当然前提是赵佗必须去掉皇帝头衔。怎么才能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善意呢?汉文帝决定写一封亲笔信,这是一种相当罕见的沟通方式,不用诏书,不用口谕,大概是想显示他的亲民,而信的措词低调,态度中恳,更是让人大吃一惊,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汉文帝亲手所拟。

  首先,信里明确了双方的身分,是“皇帝谨问南越王”,不提赵佗称帝一事,避开了最敏感的话题,双方都有面子,也缓解了对立的情绪。

  汉文帝简单叙述了一下刘邦死后政权更替的情况,字里行间,处处自谦,甚至说自己“壅蔽朴愚”,没有及时与赵佗联系,然后一古脑把汉越交恶的责任推到已死的诸吕头上。接下来汉文帝用两个举措表明态度:一是撤回防备南越的部队,二是慰问赵佗在河北正定的亲属,并整修了赵家先人的坟墓。

  善意之后就晓之以理了,道理讲得很透彻,兵连祸结对谁都没有好处,天子富有四海,也不在乎南越国的那点财富土地,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归顺中央,共享太平,才是正理。

  这封诚意十足的信,显示了汉文帝的苦心,而送信人也是赵佗的老友:陆贾。当然,这也是一封冒险的信,假如赵佗不买帐,贵为皇帝的刘恒如何下台?他即位不久,大权还握在一班元老手中,届时能否稳坐江山都成疑问了。

  公元前一八〇年,已到耳顺之年的陆贾衔命二赴南越。

  这一次,赵佗真的被打动了,他登位已有49年,子孙绕膝,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与汉朝对抗不过是赌气,如今刘恒既肯放下身段,他又何必固执己见?为了表示诚意,赵佗宣布卸下皇帝称号,还让陆贾给刘恒捎去一封回信。

  这信写得也很有水平,刘恒自谦,赵佗更是低调,自称为蛮夷大长,还用了昧死上书这样的字眼,很有点愚忠的样子。信中,赵佗回顾了高祖、惠帝两朝的“恩德”,然后学刘恒的样,把破裂的责任推给吕氏,好像称帝根本就是逼上梁山。

  在一番剖白之后,赵佗生动地表达了对天朝的向往,声称自己“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日子过得了无生趣,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不能侍奉天子。末了,赵佗承诺马上去掉皇帝名号,而且说“老夫死,骨不腐”,暗示一定说话算话。

  随信而来的是一份礼单,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这份良苦用心让刘恒赚足了面子,可谓皆大欢喜。两位远隔万里的帝王,居然有着对共同利益的高度认知,这是真正政治家才有的默契。

  对赵佗来说,他认可汉朝的宗主地位,换取了稳定的双边关系,唯一的损失是面子,毕竟要尽些藩臣的本分;刘恒也有理由高兴,他用一封信摆平了10万大军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国家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顺便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虽然这是一个双赢的关系,但还是有人不满,特别是那些把“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奉为金科玉律的人,在他们看来,武力总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某些后来的越南人也有类似的想法,越南黎朝的官修史书《大越史记全书》狂赞赵佗,认为他开疆拓土,与汉朝抗衡,又没让北方人占便宜,功德无量,潜台词是能打败汉朝就更理想了。

  赵佗当然没有这些纠结,他年事已高,无欲无求,只想与子民安享太平,凭着这份心态,他一直活到公元前一三七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四年,以121岁的高龄撒手人寰。在他死后,南越王国又传了四代,公元前一一一年,终于被汉武帝所灭。

  很多人为如何评价赵佗伤脑筋,其实大可不必,单是做到保境安民,已经善莫大焉,何况赵佗和辑百越,大义归汉,分明是一代雄主。赵佗最有争议的两件事,一是去秦,二是归汉。

  前者让秦国的Fans不爽,他们一直幻想出这样的情景:秦国的北伐和南征大军同时回援,灭了项羽和刘邦,这在理论上说得通,但忽略了一点:秦国两代暴君,再加一个赵高,残民以逞,赵佗为什么替他们卖命?至于归汉,是大义之举,以当时情况来说,没本钱对抗的是汉朝,赵佗如果北进中原,加上匈奴的威胁,不要说汉武帝的辉煌,有没有文景之治都两说了。

  可是由于南越的时代,距离今天实在久远,而且资料有限,关于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可考证,而他平日的饮食情况,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

  那么赵佗平日的饮食,我们就真的找不到它们的名字和种类吗,答曰,错。

  如果能找到赵佗的坟墓,我们通过坟墓中葬品的研究,就能找到赵佗通过何种饮食,而达到长寿的秘密(古人有在墓中存放自己平日喜欢吃的食物的葬俗),但他的陵墓至今也没有找到,可是在随着1983年到来,一个施工队在广州城象岗取土,他们在岗下二十米深处,发现一座南越国的大型石室墓,这座陵墓就是赵佗之孙文帝赵昩的陵墓。

  (赵昩的父亲死后,按照道理来讲,最受宠的赵昩,应该和爷爷赵佗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故此,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不敢说相同,但最少会相近!)

  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血缘关系上,赵昩是最接近赵佗的人,两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细节也许会不同,但日常所吃主要的食物,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故此,我们从文帝赵昩的陵墓中的陪葬物,就可以洞见赵佗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

  赵昩的陵墓中共出土了一千余件(套)珍贵文物,这其中包括调兵的虎符、青铜的饮食器,铜镜,铜编钟,青石罄,各种玉衣,玉碧等等玉器而且还找到了“文帝行玺”龙纽金印。

  这些林林总总的文物中,有两种东西对身心健康颇有好处,一种是玉器,另外一种就是乐器。

  乐器不仅可以舒缓神经,还可以缓解压力,对身心有很好的裨益。而玉器的养生作用,早已经被现代的科学手段证实,玉石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微量元素,对人体生津止渴、平烦懑、滋声喉、养毛发、蓄元气、养精神等等的作用。

  当然,玉器和音乐对人的好处不应贬低,更不能夸大,赵昩喜欢玉器,喜欢音乐,可是他活了40多岁就死了,考古专家们继续在赵昩墓室中的储藏室中寻找,他们发现了一种南方所独有的青铜挂鱼钩,这种挂钩上面带一个倒钟形的水槽,只要在水槽中注满水,蚂蚁等爬行动物,就无法沿着青铜挂鱼钩的顶端,对钩上挂的鱼造成危害。

  这种挂钩的出现,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一个信息——赵昩喜欢吃鱼。

  而且考古人员,在清理赵昩墓中的储藏室时,除了清理出一堆猪牛羊的骨头,还真的发现了鲂鱼、鲮鱼、黑鲷、白蜡、姑鱼、黄花等多种海鱼的鱼骨头,还有花蛤、牡蛎和扇贝等贝类的碎片。

  要知道,鱼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5~24%,这些蛋白质极其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人体所必须的如磷、铜、镁、钾、铁等微量元素,都可以通过吃鱼,得到很好的补充。特别是鱼类所含有的ω-3等多种系列脂肪酸,对保护身体,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特别是延长人的寿命,更有绝大的好处!

  而贝类等软体动物中,含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以及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的功效甚至比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

  我们从文帝赵昩喜欢吃鱼的习性,可以想见赵佗一定也非常喜欢吃鱼,也一定特别喜欢吃贝类,故此,我们想要和长命百岁的赵佗比肩,还是少吃一些动物性食品,多吃一些鱼类和贝类这种有益健康的好东东吧!

  南越王赵佗是秦国的大将,赵佗虽然给南方带来了杀戮,但是也同时带来了文明!赵佗统一岭南自为王,而且在位71年,为什么可以这么久?南越王赵佗活了多少岁?

  南越王赵佗活的最久的皇帝?

  汉武帝?他活了70岁,在位54年,够长寿了。康熙?他有21位公主,24位皇子,在位61年,也不简单,可跟我们的主角比,都还稍逊一筹。在位最久又最长寿,而且真正当过皇帝的只有一位:南越国武皇帝赵佗。他足足活了121岁,在位长达71年。

  赵佗有很多头衔,他是秦始皇的大将,被毛泽东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他给蛮荒的南方带来了血腥的杀戮,也带来了文明与进步。

  广东的先民原来是他们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大将王贲乘着灭燕的余威,大举攻齐,安享太平40多年的齐国在这支铁血大军面前,没有半分的还手之力,齐王建乖乖当了俘虏。六国覆灭,天下一统,秦始皇突然发觉自己没了用武之处,他的为人,永不满足,可下一个目标呢?

  目标其实有两个,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匈奴骑兵强横,久为边患,百越蛮夷混杂,茹毛饮血,要想建立万世基业,两个都不能扔下。南征北讨,看来是箭在弦上了。两相比较,当然是北强而南弱,所以北伐匈奴的任务交给了大将蒙恬,蒙家世代为将,忠心不贰,而南征百越的任务,则交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屠睢。

  屠睢,这个听来生猛的名字还是第一次见诸史书,而且被称为尉屠睢,尉是常见军衔,可大可小,秦始皇的军师尉缭就当过国尉,但一般的尉只是中层军官。秦灭六国,猛将如云,秦始皇放着一干宿将不用,挑上这个小字辈,着实匪夷所思。

  总之,50万南征大军交到了屠睢手中,这个尉级军官被彻底雷到了。想当年,秦国第一名将王翦征讨楚国,也只有60万人马,始皇帝还一百个不放心,逼得王翦买房置业,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屠睢区区一个校尉,何德何能?却手绾重兵,专征一方,真是八辈子修不到的好福气啊。

  秦始皇修长城的同时,也在筹划另一项更有意义的工程,这就是灵渠。这条水道修通,南征大军就不愁后勤补给了,意义大概可以和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媲美。工程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史禄负责,这个人名是瞎掰的,史书里只说他是“监御史名禄”,实际他既不姓史,也不姓监。

  灵渠打通了湘水和漓水,使得物资顺利抵达南征前线,屠睢的继任者也确定了,是任嚣,此人跟屠睢一样来历不明,但应是大将之才,他的副手就是我们的男一号赵佗,河北正定人氏,少有才名,19岁时已经陪伴秦始皇周游天下了。

  皇帝的亲笔信

  强硬的吕家班已经垮台,百废待兴的汉王朝何去何从?这个僵局,要考验刚即位的汉文帝了,考验他的政治智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盗墓笔记整个故事脉络 盗墓笔记青铜门终极的秘密是什么 张起灵为何守护青铜门下一篇:司马懿儿子 司马懿侍妾静姝怀的是谁的孩子 为何怀孕了还被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