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包拯遗骨成谜:装殓包拯三代人的小棺材无踪迹

导语:2015年初,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开始关注包公的遗体。目前实验室已经采集了四五十名鲍氏后裔的血样,研究已经开始。但是,1975年走私进大宝村的据说是包拯三代遗骨的小棺材在哪里?网络映射遗骸中的DNA是直接证据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的温博士告诉记者:本研究的目的

2015年初,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开始关注包公的遗体。目前实验室已经采集了四五十名鲍氏后裔的血样,研究已经开始。但是,1975年走私进大宝村的据说是包拯三代遗骨的小棺材在哪里?

网络映射

遗骸中的DNA是直接证据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的温博士告诉记者: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Y染色体的遗传类型及其在整个谱系分支中的位置。“如果只用后代的DNA作为证据,整个研究就不够严谨了。我们需要将包氏家族在现代的基因类型与包拯本人或者至少是其直系亲属的古代DNA基因类型进行比较。”

更有甚者,现有的鲍什三个地区后代的DNA研究表明,这三个地区后代DNA的遗传类型并不完全一致。“如果三地的基因类别基本相同,那么情况还是比较好的;现在的问题是,鲍氏三子的DNA有些不同,需要更多的证据。”温想到了“白骨精”。“如果鲍后代的DNA可以作为间接证据,那么遗体中的DNA信息将是最直接的证据。”他开始寻找包公的遗骸。

1973年4月,鹤岗二厂扩建,附近墓葬全部面临迁徙。当时省博物馆开始抢救包拯的墓葬,4个月内发掘出12座包拯家族的墓葬。其中,出土的包公墓志铭结束了多年的豫皖“包公之争”。

据包迅安介绍,当年发掘结束后,墓中遗骸被运到包拯的肥东文选安葬。文化大革命期间,包公的遗体被拒绝下葬,不得不运回合肥。包公的第34个孙子包尊元不得不在自己的房子的墙上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宅邸,并搬走了所有装有包拯、他的妻子董轼、他的儿媳崔适以及他的后代遗体的箱子。

网络映射

1975年冬,鲍显正从合肥运了一口装着骨头的小棺材回老家,半夜葬在龙山。

1986年,新宝墓地建在包公寺旁边。人们把遗体搬到了新建的包公公墓。没想到,在龙山陪葬墓的时候,肥东被挖出来,陶罐都露出来了。然而,这些锅是空...

在这一点上,没有包公遗体的小棺材的消息。

没有人知道祠堂里11个盒子的来历

两个月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的张静华博士在调查大宝村包公文化园的建设时,听说包的祠堂里有11个木箱。但是没有人明确这些盒子的来历。他通知了复旦的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后者对这些盒子寄予了一线希望,希望通过它们找到骨头,完成DNA研究。

包公镇党委副书记王正清告诉记者,早在1993年,祠堂里就有这11个箱子,“没人知道里面是什么”。大宝村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是1986年遗存发掘出的出土物品,其中重要部分送回合肥,不重要部分留在祠堂。

然而,另一份声明也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埋葬包公的遗体被视为“恢复封建意识形态”,不允许埋葬。同意归还遗体的村长鲍先昌因此受到了惩罚。鲍先进猜测:“这些箱子可能是为了应付上面而故意制造的,证明骨头没有被埋葬,然后留在鲍家的祠堂里。”

当然,它们也可能是装有包公遗体的盒子,并且曾经消失过。然而,10月31日上午开箱的结果令人失望。

网络映射

复旦实验室希望对头骨进行取样

复旦大学古DNA实验室前有两条路。一是寻找龙山“传说中的盒子”;二是向安徽博物馆或鲍墓园求助。据说,包拯遗体的一些头骨保存在省博,而另一些则放在包墓地的棺材里。温邵青说,他正在与省博交流,并对遗体进行采样。

10月31日,一群福建客人千里迢迢来到宝祠堂祭奠。墙上有18只包老人的手表,轮流守护祠堂,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包公遗骸的故事只隐约出现在极少数人斑驳的记忆中。“很遗憾,”致力于研究肥东宗族和聚落文化的张静华说。“保留这个遗憾没什么,但是人的情感和尊重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对历史现象的各种追求和探索也有其自身的意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赵氏两兄弟联手打造两大谜案 至今真假难辨下一篇:孙权拼了血本抢下半个南郡,为何要转借给刘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