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李广自杀的背后:卫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导语:前言:最后一篇文章探讨了李广封帖难的原因。由于篇幅所限,有些问题还是没有解释清楚,比如对李广自杀的一些质疑,于是这部续集就产生了。汉朝有很多名人,包括韩信、彭越、周波、周亚夫、卫青、霍去病、赵充国和马援。但是,如果要说后世的人气,恐怕一定是李广。他历经文、景、武三代

前言:最后一篇文章探讨了李广封帖难的原因。由于篇幅所限,有些问题还是没有解释清楚,比如对李广自杀的一些质疑,于是这部续集就产生了。

汉朝有很多名人,包括韩信、彭越、周波、周亚夫、卫青、霍去病、赵充国和马援。但是,如果要说后世的人气,恐怕一定是李广。他历经文、景、武三代,与匈奴交战70余回。他的声名远播,被尊为“飞天将军”。

但李广之所以被后人铭记,是因为他的战功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悲剧英雄。

李广的悲剧主要有两点:一是人生难以封存,但能力不如他的人却被陆续封存。第二,我自杀了,为国奋斗了40多年,却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的很难过。

李广难封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说明。有兴趣的话出门左转还是能看到的。今天来说说他的自杀。

网络映射

李广为什么要自杀?历史记载记载了他临死前的忏悔:

李广对手下将领说:“我从入朝以来,与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现在有幸和将军一起出兵攻打可汗,将军却让我来回奔波。然而,我迷路了,没能完成任务。好像是天意!我现在六十多了,怎么又被刀笔羞辱了!”于是他拔出剑,当场自缢。——《史记·李列传》

他表面上不想被某个年龄的官员审问,又被人格侮辱,所以愤然自杀。但其实李广自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梦想破灭后的绝望。

李广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的梦想是战斗,立功,封皇位。但是,似乎年龄、阅历、能力都比不上自己的人,都被一个又一个封起来了,只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封不了很久。因此,侯丰不仅是他生命的元动力,也是困扰他心灵的恶魔。

漠北之战是他最后的机会。这一年,李广六十多岁,岁月不饶人。所以,当李广得知自己要与可汗主力作战时,热血沸腾,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但当场泼了一盆冷水:魏青将军要把他调走,让他从东路绕道到被单于后方包围。与卫青私交甚好的公孙敖代替了他的前锋位置。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消失了!

李广很生气,但后果并不严重。他充其量只能扮演一个小角色。没有和卫青打招呼,就领兵出发了。但是雨天房子漏水,行军途中迷路,军队没到指定地点。这无疑又是一桩大罪,结果很可能是再次交钱赎罪,然后被贬为平民。

但这一次,他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静静等待皇帝的惩罚。因为他已经明白,自己重返战场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而封侯已经成了一个笑话。那样的话,保住这条命有什么用?何必再受屈辱?心若死灰,李广毅然拿起手中的刀,但这次他不是向匈奴人挥手,而是指着自己。

李广自杀无疑是一个血性军人的最后挣扎,表达了自己的不甘、不满、愤怒和绝望。从他临死前的表白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不满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卫青的。所以很多人把李广的死归咎于卫青。

网络配图

但仔细看了《李将军传》,发现司马迁其实已经说明了凶手是谁:

汉武帝私下告诫卫青将军,李广年事已高,命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交锋,否则恐怕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此外,公孙奥纲失去了侯爵,成为中国的将军。卫青也想让他和自己一起对抗单于。因此,卫青最终调任前将军李广。——《史记·李列传》

这段话透露出,卫青之所以暂时调走李光,是汉武帝的忏悔和自私。前者占的比重更大,因为司马迁是这样描述卫青的性格的:“将军善良,向人屈服,用温柔奉承自己”。

汉武帝是李广志之死的始作俑者!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回顾一下汉武帝对卫青的命令:一旦遇到可汗就不要让李广带头!因为他年纪大了,生活不好。

仔细看,这句话其实很扯淡——你明明可以不让李广参战!你担心他年纪大了打不了仗,担心他生活不好会导致失败,但你却任命他为战争的前将军。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

司马迁的解释是,因为李广的苦苦哀求,汉武帝无法拒绝这样一个三朝元老,他深思良久才不得不答应。但与此同时,他暗中警告卫青不要让他打架,秘密目的是为了照顾李广的面子。

哈哈,多么深情的国王。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可能性,但这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汉武帝不能给他一个少将,比如李广之前去匈奴时的少将,但为什么这次一定要任命他为前将军才能打前锋呢?说不通。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漠北之战真正要攻打单于的是霍去病,而不是卫青。史书记载:

元朝开国第四年春,汉武帝让卫青将军和霍去病将军各率领五万骑兵。同时还有几十万步兵和后勤人员。其中英勇善战,敢于深入沙漠的战士,以霍去病为首。一开始霍去病打算从定襄出兵攻打单于。但是被俘的俘虏说他们在东方,于是汉武帝命令霍去病从戴军出发,让卫青将军从定襄出兵。——《史记·魏列传》

显然,在这次漠北之战中,真正的主力是霍去病将军,卫青的部队只是起到了佯攻的作用。汉武帝不想卫青再战单于,再立功。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偷偷把秘密授给余为青,说遇到可汗就绝对不能让李广打前锋?

所以,司马迁所说的“清议将军受诫,以为李广老奇,不敢为所欲为”,大概是不存在的,汉武帝承担罪责。

网络配图

如果不是汉武帝,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卫青的私定。这个推理是有旁证的。

李光死后,他的儿子李赣责怪卫青,愤怒地伤害了卫青。但卫青的第一反应是隐瞒,这就值得怀疑了。因为一个人即使脾气好,总有极限。卫青为人谦和谨慎,多半是因为高真主的不安,不得不如此。

如果说李广的转会和他无关,那么卫青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毕竟,李广自己过去也犯过错误,李赣也是这样做的。连泥菩萨都要生气。但他没有,这可能是因为内疚。

卫青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也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做出巨大贡献的机会。

元朔五年,卫青去匈奴立下汗马功劳。他不仅被封为将军,甚至连他三个没有军事功德的儿子都给了侯爵。这是他人生的巅峰,但也是武帝打压他的开始。武帝的方法是培养霍去病,用霍去病代替魏。

所以元朔六年,十八岁的霍去病初出茅庐,一战杀敌2200人,汉武帝出手大方,当即封他为状元。后来河西两战,汉武帝弃将军卫青,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霍去病。

后来漠北之战,主力也是霍去病,卫青只是辅助。而一战,卫青无疑是一军,斩了一万九千人,但是他的手下却没有封侯,相反,汉武帝加大了对霍去病的赏赐。

汉武帝这个策略,只要不瞎就能看出来。于是,将军府渐渐冷清,将军府里人头攒动。史书上说:“青日将军退了,而古代的一个将军头衔越来越贵。取将军故人之门,多做事骑,得官衔。”

汉武帝试图让卫青没有机会获得兵役,但人不如天。漠北之战,遇到可汗的是卫青,不是霍去病。面对这种情况,卫青这个可能是他余生唯一立功机会的人,忍不住动了私心,让自己的人多立功。因此,他调整了最初的部署:调走前将军李广,让中国将军龚充当前锋攻打匈奴。悲剧诞生了。

这当然是自私的,但能怪卫青吗?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探秘:“玄学”其一“湘西巫术”之二下一篇:中国三大 中国三大古墓没人敢挖,中国最神秘的三大古墓曝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