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罗尔纲 胡适和罗尔纲的师徒关系

导语:胡适和罗尔纲的师徒关系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门五年记》 我第一次读《师门五年记》是杨天宏教授推荐的,他说该书反映了胡适和罗尔纲师生情深,可做当下师徒关系之楷模。该书6万余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读完之后,几

胡适和罗尔纲的师徒关系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门五年记》

我第一次读《师门五年记》是杨天宏教授推荐的,他说该书反映了胡适和罗尔纲师生情深,可做当下师徒关系之楷模。该书6万余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读完之后,几度流下了热泪。往后各年,我都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我也时常翻阅,每次都不免泪痕阑珊。我为有这样的良师如春阳般对学生呵护爱惜、谆谆教导而敬佩,亦为有这样诚恳笃实的学生虚心求教,不加掩饰剖析自己过错的坦荡胸怀而感动。诚如罗尔纲自己所说:“我这部小书,不是含笑的回忆录,而是一本带着羞惭的自白。其中所表现的不是我这个渺小的人生,而是一个平实慈祥的学者的教训,与他的那一颗爱护青年人的又慈悲又热诚的心。”

师生情深

罗尔纲

这本充满着浓烈感情的“小书”,罗尔纲先生12岁的女儿文起“迷迷的看下去”,而且声言“看得懂,真有趣”;罗尔纲先生的朋友一个个传观,都很受感动,甚至“流出感激的泪来”;严耕望先生评价该书“读之令人神往,深感此书不但示人何以为学,亦且示人何以为师,实为近数十年来之一奇书”;而胡适先生更赞誉该书带给他的光荣“比他得到35个名誉博士还要光荣”,每年寿辰之时,他将该书作为礼物送给来祝寿的朋友。我以为在这漫漫的人生途路中,遇到如此好书,将是陪伴我们终生的朋友。 这是一本满满都是爱的“小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温馨的世界。胡适将一个良师的德行阐释到了极致,他给了罗尔纲无限的爱。罗尔纲初毕业,胡适邀请他到其家整理父亲的遗书并兼做两个儿子的家庭教师,解决了罗的后顾之忧,这“使我得置身在一位当代大师的家庭,终日亲炙师教……真是说不尽的欢喜”。在其家,胡多方爱惜这位狷介的学生,把他当做“子侄一样看待”。罗尔纲体弱,胡让他学习张元济要有“生命的自信”,积极健康生活;宴请名流时,胡时时不忘夸奖罗,“使客人不致太忽略这个无名无位的青年人,我也不至于太自惭渺小”;当他从广西返回北京时,胡适两次到车站迎接,但由于火车晚点,未得如愿,但“临睡还打电话到车站去问通车的消息”;胡顶着别人认为罗不是一个金石学家的压力,为他谋得北大考古室的工作,并解释“专家们只要找他们所需要的材料,而不肯从头整理到底,只有一个虽然不是专家但可以训练成为专家的人才可以胜任”;为了让罗尔纲在学界站稳脚跟,胡适替他辞谢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的教习位置,罗为此不能释怀,两个月不到胡家去,胡便写信解释,“尔纲你生气了,不上我家,你要知道,我不让你到清华去,为的是替你着想,中国近代史包括的部分很广,你现在只研究了太平天国一部分,如何去教人?何况蒋廷黻先生是个名教授,你初出教书如何就接到他的手?如果你在清华站不住,你还回得北大来吗?……我现在为你着想,还是留北大好,两处都不要去。你到别个机关去,恐怕人家很难赏识你”。胡的解释情真意切,他完全理解他的学生,罗尔纲敏感、拙于言词、性格刚直狷介,加之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未有完整的统系,为避免误己误人,他做出了周全的决定。听完老师推心置腹的话,罗顿时“一腔热泪,涌上眉睫,他不以我的愚顽而遗弃我,仍然一样的为我的前途打算”。

言传身教

这又是一本叫人“不苟且”、踏实为学的“小书”。罗尔纲以自己在师家的亲身体会,以真诚的语句告诉我们他如何领略老师的治学门径?如何轻率为文而遭老师的严责?如何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练就自己的为学之路?

胡适

胡适一向主张史学研究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他的《蒲松龄的生年考》《醒世姻缘传考证》《红楼梦考证》和《神会和尚传》都是考证方面的典范之作。他不仅考证史实,还将考证的方法传示学人,正所谓“鸳鸯绣取从君看,要把金针度与人”。他多次告诫罗尔纲要“懂得怀疑”,要“疑而后信”,“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受胡适先生的影响,罗尔纲后来所做的《水浒传与天地会》《上太平军书的黄婉考》《洪大泉考》《<贼情汇纂>订误》《太平天国史料里第一部大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等都是他太平天国史研究中考证的佳作。 做学问要有“不苟且”的精神,这是胡适给我们指明的治学态度。他在1931年写给罗尔纲的信中说:“你那种‘谨慎勤敏’的行为,就是我所谓‘不苟且’。古人所谓‘执事敬’,就是这个意思,你有此美德,将来一定有成就。”大体上,“不苟且”即坚持不懈,独立思考,有追求,有担当,有长远目标,久久为功,也即胡适所说的“一点一滴积累,满仓满屋收获”。罗尔纲在撰写《上太平军书的黄婉考》一文时,他考证“黄婉”即“王韬”,当他第一次将初稿呈给胡适时,“适之师看了,说证据不够,叫我慢慢的补充证据,不要赶着发表”。当二稿呈给胡适时,他说“已经比初稿站得住了”,并且帮助罗访寻一些未曾引用的著作,甚至给顾廷龙写信,代查王韬的有关事迹。在收齐各种资料后,三稿成形,胡适才认为“证据充足,结论站得住”,并把文章推荐到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上发表。“从此以后,我知道要做一篇证据充足,结论站得住的学术文章,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适之师常常叫我做文章一改,再改,三改,方才少免错误。”罗尔纲说道。

胡适

在该书中,胡适又进一步提出用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研究史学,他提倡“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治史者可以作大胆的假设,然而决不可作无证据的概论。若没有相当的证据,轻易仓促的结论都是要不得的。罗尔纲为了养家糊口,赚取稿费,部分文章未经胡适之手而发表,这些“为生活而出卖”的文章如《清代士大夫好利风气的由来》,引起了胡适的严厉批评。他指出“这种文章是做不得的,这个题目根本就不能成立”,“名利之求,何代无之?”“你常作文字,固是好训练,但文字不可轻作,太轻易了就流为‘滑’,流为‘苟且’”;而且这种太笼统的题目,是初学者之大忌,是将历史简单化的粗暴做法,极不可取,因为“太整齐的系统,都是形迹可疑的”。进而,他认为只有拥有充分翔实的材料,才能知人论事,达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持论公平。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出版后,好评如潮。《大公报》称誉其为“具备时、地、人的条件的好著作”,《书人杂志》评其为“中国最新十部佳著之一”,《剑桥中国晚清史》的作者也赞誉该书“是最好的一部概论性著作”。然而,胡适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这部著作“专表扬太平天国”,而对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只字不提。他告诫罗“做历史家不应有主观,须要把事实的真相全盘托出来,如果忽略了一边,那便是片面的记载了”,一个好的历史学家论人论事,要“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做学问就是做人

胡适

在胡适看来,做学问就是做人,“不苟且”和诚实忠厚既是做好学问的基础,也是做好人的要义。胡适着意培养罗尔纲,是看中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狷介的行为,“我深信凡在行为上能够‘一介不苟取,一介不苟与’的人,在学问上也必定可以养成一丝一毫不草率不苟且的工作习惯”。罗尔纲赢得了胡适的爱,也是因着他的虚心、笃实和肯接受教训,他对老师的批评,无论是口头、书面,都记录下来,不仅不见怪,反而真诚的坦露于世人,令人无比感动他的肯说实话。 罗尔纲爱戴胡适,亦因老师的严切,“不同夏日那样可怕,却好比煦煦的春阳一样有着一种使人启迪自新的生意,教人感动,教人奋发”。胡适给罗尔纲的信,总是称其为“我的朋友”“尔纲兄”或“罗尔纲先生”,而且结尾多有自谦之语,如“门外汉”“幸勿见怪”“子归而求之,有余师”等,其胸襟可见一斑。 胡适把培养学生看作是人间最好的“利息”,他常说“利息在人间”。他的学生满天下,大都是利国利民之人,诸如顾颉刚、傅斯年、罗家伦、杨连陞、沈从文、陈之藩和周汝昌等,这些都是胡适留给我们最好的“利息”。他们与胡适之间许许多多的往事堪称学林佳话,成为后世师生亲睦之典范。陈之藩作诗云:“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胡是陈的春风,当年胡借给他400元路费前往美国留学,最后终成物理学大家。 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也是留在人间最好的“利息”吧! 作者:尚季芳 编辑:王富聪 周冰倩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觉将军 这名前国民党将领曾连胜张云逸萧克 最终败给粟裕下一篇:刘文彩喝人奶 水牢被辟谣了,那么刘文彩喝过人奶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