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朱元璋提倡百姓“越级上访”,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导语: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上访”实际上是群众越过底层有关国家机关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方式。也是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表达形式。自古以来,“上访”就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最

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

“上访”实际上是群众越过底层有关国家机关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方式。也是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表达形式。

自古以来,“上访”就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最早出现在尧舜时代。据史书记载,尧舜时期,每一条交通要道上都竖起一块木板,征求百姓的意见。人们可以随意写自己对当权者的想法或看法。

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西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路鼓”、“肺石”。“李周”有“肺石听字”和“路鼓制”的制度,让有怨气的人去“打鼓诉苦”,让怨气得以呈现。在当时的朝门外,会有一块像人肺一样的石头。任何需要抱怨委屈的人,都可以在肺石下抱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样东西逐渐演变成了“邓文鼓”体系。

汉代,邓文鼓制中使用的“邓文鼓”挂在皇宫门口的公共汽车部。不管谁有委屈,都可以敲鼓投诉,消息可以直接让皇帝知道。这种直接申诉,绕过各级政府机构,是中国古代“民告官”的重要方式,相当于现在的“越级上访”。

到了宋代,随着直诉制度的不断完善,朝廷专门设立了“邓文鼓庭”和“邓文巡检院”来处理“越级上书”。他们负责接待请愿者和处理请愿。如有必要,案件将直接提交给皇帝审查。

此外,普通人还可以通过“一阙”和“格挡玉”申诉冤情。

比如汉齐太仓犯罪,朝廷拘留。他的小女儿缇萦发现后,写信给中国皇帝,希望成为政府的奴婢,以减轻她父亲的体罚。中国皇帝欣赏缇萦的孝道,废除了体罚。缇萦的“越级请愿”可谓功德无量,这就是历史上的“缇萦救父”。

但是,“堵图”就是拦截皇帝的马车来诉苦。西汉初年,刘邦攻克英布回长安的时候,关中很多人挡住了去路,拦住了他的马车。他们指责:萧何总理利用职权低价买地,强行买豪宅。刘邦接到百姓的恳求后,回到宫中,当即立下以下玉玺:让萧何亲自向百姓道歉。

这三种上访方式都很好,但由于时间和地域因素,能越级上访的人不多。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不得不抽出时间处理人民的请愿,导致皇帝无能为力。就像清朝的道光,面对无数的上访案件,他会打电话回他的住处,要求当地官员解决这些上访问题。结果可想而知:地方官员只会敷衍了事,让人上访更加困难,没有实际效果。

到了唐朝,皇帝因为请愿无数,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律明确规定,普通人要请愿,必须经过一系列的重判,不满意可以向皇帝请愿。如果不遵守这个限制越级上访的制度,也是犯罪。

到了明朝,这种情况改变了,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农民,他深知人民的疾苦。同时又怕手下官员为了一己私欲搞垮朱家的天下。所以他积极鼓励民众请愿,要求天下官员都要做有良心的官员,避免贪污腐化忠臣,收受贿赂。

甚至,为了保证民众能顺利请愿,防止地方官员拦截或被迫害,朱元璋编制了《大不列颠》。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春华镇视察的何天冠,最后因为他刁难去北京投诉的农民,被判了被鞭笞的行为,也是对地方官员的警醒。

当时人民需要上访的话,可以一路上访,路上没人敢拦。

更有甚者,朱元璋不仅鼓励民众上访,还允许民众“越级捆绑”。也就是说,人们在上访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把参与上访的贪官捆绑起来,送到北京进行处罚。这种情况,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朱元璋还说:如果有拦截者,全家都会被杀。

最终,在如此严厉的打击下,各地的官方管理自然一清二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决心。但朱元璋天真地认为,这一政策实施后,全国就不会有贪官污吏了。但没想到的是,人民群众也会表达个人恩怨。

一些当地人假装响应皇帝的命令,捆绑当地政府的官员勒索钱财。如果他们不给,就威胁要把他们绑在首都让皇帝处理。更有甚者,地方官员为了不丢掉乌纱帽,防备百姓,造成了恶官肆意欺压良民的现象。最后谁也不敢再超越行列请愿了。

结果,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很少有人过去上访。

朱元璋实在想不通。走过去上访,既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能得到一定的回报。然而,人们就是不想来。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没有考虑人民手中的实权。自古以来,文官从来没有赢过。很多官员,尤其是小官员,在百姓心中都是“地头蛇”,连新任命的官员都不敢惹,更别说普通百姓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财力人力雄厚的大家庭,还有谁有上访的能力?就算报了皇上,回去也怕被秋后算账。

另外,古代交通很不发达,要穿越山川才能到达首都。在上访的过程中,群众需要大量的费用,路很长。在上访的路上,他们不得不承担各级官员的困难。因此,人们在请愿时得到的比失去的多。久而久之,大家都懒得请愿了。

但是到了明末,每一个皇帝都出台了严格控制上访的新政策。比如嘉靖朝规定申诉人“在邓文大鼓和长安左右门上吊,投喊,带到法务部,追究教唆者,再问。“可见当时抱怨自残的人还不少,明朝的统治者并不关心他们。这些规定是清朝继承下来的。

最后,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是延续了两千年的中国信访制度得以保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为元朝殉国的人是哪些人 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呢下一篇:元朝汉人60岁必须死是真的吗 这种传闻有没有证据证明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