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乾隆8年被称“史上最热夏季”,当时到底有多热?

导语: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龙的文章。希望你喜欢。现代气候越来越严酷,比不上古代的清凉自然。但有史书记载,乾隆八年夏,有“历史上最热的一天”,即1743年7月20日至25日,清朝日均气温高达40度,然而25日最高气温接近45度,不

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龙的文章。希望你喜欢。

现代气候越来越严酷,比不上古代的清凉自然。但有史书记载,乾隆八年夏,有“历史上最热的一天”,即1743年7月20日至25日,清朝日均气温高达40度,然而25日最高气温接近45度,不得不在石头上煎一个鸡蛋。这时候水极度紧张,变得比油还贵。那么这么热的天气还发生了什么呢?

据说有一个法国基督教传教士来清朝传教,恰好遇到了这种酷热的气候,于是他在所有这些现象中写了一封信,寄回法国,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据当时灾难发生后的清朝统计,仅北京内外就有多达11400人死于中暑。为此,乾隆八年间夏季气温高达44.4度,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而1999年夏季最高气温为42.2度,1942年最高气温为42.6度。

《浮山县志》描述了那一年的场景,说是夏天和五月很热,很多路人猝死,但首都更惨,北京所有的商贩都很热,死了不少。《东华续录》中的描述是这样的:“六月,陈冰史静舒威”说炎热的夏天发生在六月,而《青城县志》中提到的时间也发生在六月,其中说:“大旱千里,屋内器具炎热,风把草木吹向西南。6月,天津无定府逃出来的人很多,大部分都在路上。

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分析当时有多热,导致了什么事情的发生。第一,天气太热,家里的各种生活用品都被烤得滚烫滚烫。当时的人们实在受不了酷热,纷纷逃离,试图逃到阴凉的地方避暑,却不知道很多人在逃亡途中被晒伤,中暑而死。

另外,《续天津县志》更具体,说5月份异常炎热,把土和石头都烤焦了,热死了那么多人。《高邑县志》还说,乾隆八年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六日期间,天气炎热,连平时凉的积水很重的泥墙都被烤得像火一样。然而,当太阳升到中午时,连锡和铅都融化了,大多数人渴死了。

这一幕说明,炎热的气候随当时的天气而动,5月28日至6月6日抵达天津,但这一次温度可能更高,甚至融化锡和铅,人因口渴而死,充分证明大部分水源被蒸发,所以人又热又渴,最终死于脱水。可见当时的热度有多可怕,威力比天灾人祸强多了,像火炉一样烤人。

事后,根据法国传教士的来信,我们发现他用的是清朝当时给出的灾后数据,说7月14日到25日,北京内外有11400多人被热死,但实际死亡人数估计不止于此,但是北京这个各种设施齐全的国家被热死的人那么多,而稍微落后一点的其他市县估计死的人更多。

但是,面对如此高温的“杀人气候”,在乾隆八年的人会采取什么方法来抵抗和生存呢?普通人的主要降温方法是多喝凉水。但此时水源紧缺,甚至价格被商家哄抬。一度涨到10多便士一杯水。与当时清朝的油价相比,这水比油贵。最后,有很多人喝不起水,这使得更多的人死于生活的口渴。另外,作为天子,乾隆深处的寒宫实在是太热了。结果他写了一首诗,叫《热》,因为太热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宋江的官职都是靠一大半好汉的性命 这个官职究竟有多大呢下一篇:女尸开放区 盗墓贼垂涎墓主美色起歹心奸污女尸后离奇死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