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安溪李相国生前报效国家 身后家训传世 安溪李相国生前报效国家 身后家训传世

导语:安西·李相国生前为国效力,家训传世。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贤良祠中的李光地塑像 李光地天资聪颖,于康熙九年考中进士,殿试排名第五,不久后任职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启了仕宦生涯,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等同于相国,人称「 ”安溪李相国”。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 ”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

安西·李相国生前为国效力,家训传世。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贤良祠中的李光地塑像 李光地天资聪颖,于康熙九年考中进士,殿试排名第五,不久后任职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启了仕宦生涯,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等同于相国,人称「 ”安溪李相国”。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 ”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 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地区。此时,李光地恰好请假在家,他巧妙摆脱了耿精忠的招揽,并与叔父合谋对策,将《密陈机宜疏》做成蜡丸,让仆人送到京城,献给朝廷,帮助清兵出奇制胜。 康熙二十年,郑成功之子郑经过世,其子郑克塽登上王位,郑氏家族继续占据台湾。此时,朝中大臣都主张招降,只有李光地建议发兵收复台湾,并用身家性命作担保,极力推荐施琅担任主帅。2年后,施琅率军大获全胜。台湾回归之后,康熙皇帝一时找不到有效的镇守办法。为此,李光地提出派1万名士兵镇守,然后陆续更换,每次3000人,该策略被采纳、施行,确保了台湾的长治久安,也巩固了东南沿海的国防屏障。 史料记载,在直隶巡抚任上,李光地先后两次亲下基层,勘察漳河、子牙河、永定河,制定出治水方案,并指导建设。在巡视子牙河建坝时,康熙皇帝曾撰写律诗一首,加以褒奖。通过筑堤、分流、排涝等工程,李光地成功治理了河患,给当地农业带来了丰收景象。 李光地一生深得康熙皇帝宠信,由于辅佐有功,先后三次被御赐亲笔匾额,分别是康熙四十年的「 ”夙志澄清”、五十二年的「 ”夹辅高风”和五十四年的「 ”谟明弼谐”,表彰其治理河患有功、为官品格高尚、善于出谋划策。 李光地一生为官清廉,即便官至宰辅,也没有为自己大兴土木。 新衙大厝鸟瞰 旧衙大厝位于湖头镇湖三村,是拉哈达将军营造的。康熙十七年,郑经派兵围困泉州,李光地献计帮助拉哈达解围。为了报答李光地,拉哈达想给他建一座大宅,但他知道李光地不会接受,于是谎称是给自己建的,等建好后回到北方,就硬是送给了李光地。新衙大厝位于湖头镇湖二村,是李光地夫人偷偷兴建的。有一次,李光地告假回乡才得知此事,责骂了妻子一番,最后在母亲的干涉下作罢。可是,李光地终其一生都没入住过新衙。 在做人、做事、做官上,李光地都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族人和乡人也同样如此。 通过《家训·喻儿》,李光地劝诫后辈在治学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阅览和诵读上,要多动手抄写,同时要注重总结要领,究出文章的核心思想,这样才能学得深、记得牢。在《诫家后文》中,李光地告诫子孙:家族和个人的兴衰存亡都取决于自己,做人要学会收敛约束,和顺谦卑,才能从根本上得以保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要犯法就会受到惩治,连祖宗神灵都解救不了。 康熙五十五年,75岁高龄的李光地回到家乡,发现本族子弟中有人不安分守己,甚至染上赌博、偷盗、械斗等不良习气。为了消除陋习、管束族人,李光地亲自订立族规《本族公约》,并严厉申明:一旦族人子弟犯法,他决不徇私庇护,必定会联合其他族人按照规定惩处。 除了家训族规之外,李光地还订立村规民约,包括《同里公约》《丁酉还朝临行公约》等,明确指出盗窃、奸淫、赌博、盗耕牛私宰和放火焚山,都是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安定的大事,告诫乡人不能触犯,违者将被送官府按律查办。 李光地以身作则,凭借家训族规、村规民约,不仅约束了族人,改善了乡里的社会习气,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根据李光地的建议,泉州知府刘侃知、安溪知县曾之传设立府学,建造朱子祠,教化民众,提高文化素质,革新了当地民俗。 李光地的一言一行和历史事迹仍然留传至今,并演变成一种精神文化。在湖头镇,李光地后裔每年都要举行两次纪念活动,即五月廿八的忌日和农历九月初六的诞辰日。 新衙大厝内悬挂着李光地墨宝 在新衙大厝的厅堂里,4幅李光地的亲笔诗作高高悬挂着,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李清黎认为,这些诗作是李光地一生清廉为官、勤政爱民的真实写照,激励后人要像他一样,心如明镜、志向高远、奋力拼搏,为国家多做贡献。 《礼记》有云:「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是说,治理国家之所以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自家都管不好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因此,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接受到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赋予中国人的最高价值境界。处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李光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自然也是追求家与国的两全其美。 李光地先从身边的家人和族人开始,以制定家训族规的方式,教导他们要治学、向善,不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起到了有效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己的晚节,也保护了其身后的李氏后辈。紧接着,李光地又订立乡规民约,震慑不法之徒,革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从这一点来说,李光地做到了「 ”齐家”。 李光地生于明末清初,当时正是中华大地改朝换代、兵荒马乱之际,阶级、民族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尖锐复杂。在近50年的从政生涯中,李光地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将自身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竭力辅助朝廷,帮助平定了三藩之乱,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应该说,李光地在陷入两难困境的时候,总能审时度势,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在这一点上,李光地做到了「 ”治国”。 本文摘自东南网,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高湛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高湛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历史上高湛和陆令萱是什么关系下一篇:十大鬼花 日本鬼娃娃花子竟是真事 盘点民间怪谈中的十大恐怖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