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尹奉吉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来历图片,完整标示是并不存在的是误传

导语:我们这辈人打小就接受了这样一种教育,在旧上海租界的公园门口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辱华告示。但一直没有看到这样告示的原版照片。最近,看了一个“虚拟上海”的法国网站上收集了许多从19世纪末至1940年代

我们这辈人打小就接受了这样一种教育,在旧上海租界的公园门口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辱华告示。但一直没有看到这样告示的原版照片。最近,看了一个“虚拟上海”的法国网站上收集了许多从19世纪末至1940年代上海的老照片,其中包括了三张这类告示的照片。现转载于此供研究历史的读者参考。这些刻在公园门口的入园规则是公共租界当局工部局颁发的,大约在1917-1918年间,签署人均为N. O. Liddell。据查利德尔原为工部局秘书,1919年2月20日接任工部局总办。Hongkew Park(虹口公园)入园规则。Public and Reserve Park 入园规则。Jessfield Park(中山公园)入园规则。入园规则译文:1.本公园只对外国人开放,2.本公园只在白天及傍晚对外开放,3.穿着不整不得入园,4.马匹、小马、车辆及自行车不得入园,5.狗不得入园,6.严禁掏鸟窝、采摘花朵或其它损毁灌木、植物以及草地的行为,照看孩子的参观者或其它人士请设法避免这种损害的发生,7.严禁射击、划船、扬帆驾船、点火以及洗澡。8.严禁开展板球、网球、高尔夫球、足球、曲棍球等体育活动。9.违反上述规则的人将受到起诉。因此,第一条和第五条就构成了所谓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Dogs and Chinese Not Admitted),实际上这样的标示是并不存在的,是一种历史的误传。以此推理,不知有些普通人不得随意进入的宾馆或花园是否也构成了“普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嫌疑?因为那些地方未经允许带条狗进去也是不可能的,不信?您可以试试。这里有一篇讨论租界时代“上海外国人管理的公园”的英文论文“Foreign-administered Parks in Shanghai: Visual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f New Forms of Public Open Spaces”,作者为多萝西·利哈尔(Dorothée Rihal),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一些上海公园的老照片:黄浦公园大门,1872年。Public and Reserve Park (黄浦公园),1880年。黄浦公园里的英式音乐亭,1870-1880年间。顾家宅公园(法国公园,现在的复兴公园),1925年。。顾家宅公园(法国公园,现在的复兴公园),1930-1940年代。译注: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八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居住着勤劳、贫穷的农民。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便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1909年6月建成, 同年7月开放, 定名顾家宅公园,当时仅限法国侨民出入,故俗称“法国公园” ;1944年改名为大兴公园;1946年改名为复兴公园。Park Ravinel (兰维纳公园,现在的襄阳公园),1939年。背景左上角为俄罗斯东正教堂 - 圣母大教堂。译注:襄阳公园位于淮海中路襄阳南路口。占地2.27万平方米,原为江阴颜料巨商薛葆城的私产,内设薛家祠堂。1938年,法租界当局购置后,于1939年逐步改建为花园,1941年建成后专供法国儿童游玩,一度曾有儿童公园之称。后由于国人的抗议,被迫于1942年对外开放,定名为兰维纳公园,又称杜美公园,1943年改名为泰山公园,1946年再一次改名为林森公园。1950年改名为襄阳公园。虹口公园大门,1930年代。鲁迅公园,原称虹口公园,位于上海东江湾路146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界外的北四川路底购得农田237.288亩,在此圈地筹建万国商团打靶场,由英国园艺设计师,根据英国格拉斯哥体育公园模式,建成“虹口娱乐场”。1905年改建为虹口体育游戏场和打靶场。1922年改名为“虹口公园”。虹口公园开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风气之先。作为大型综合性体育公园,园内共有1个九孔高尔夫球场,75片草地网球场,8片硬地网球场,3片足球场,5片草地滚球场,还有曲棍球篮球、棒球、田径等场地。根据工部局统计,民国24年(1935年),租界外侨总共才3.8万人,而仅在虹口公园一处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就达86103人次,在虹口公园打高尔夫还要排队。1932年4月29日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虹口公园爆炸案。日军在虹口公园举行庆祝天皇诞生日的天长节大会。会间,韩国临时政府派独立党党员尹奉吉在主席台旁引爆炸弹,当场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居留团团长河端贞次等,日本公使重光葵、总领事村井等均被炸成重伤,极大地震动了日本侵略军。至今园中还有尹丰吉义士的纪念亭。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公园部分建筑遭破坏,工部局面对日本势力的扩张,步步退缩,公园及靶场的建筑物被日军蚕食,到民国31年(1942年)9月,万国商团解散,靶场及公园全部被日军占领作为军用场地。1945年后改名为“中正公园”。1950年改回“虹口公园”。1927年,鲁迅从广州搬来上海,居住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大陆新村,直至去世。鲁迅生前一直来公园散步。1956年,鲁迅的灵枢由万国公墓迁此,并建鲁迅纪念亭、鲁迅纪念馆等。1988年改名为“鲁迅公园”。公园经百年的历史积累和不断改造建设,不仅保留了英国公园的公布形式,保留了南大门、饮水器等历史景观和紫薇等百年大树,而且揉和了中国造园艺术。Jessfield Park(中山公园),1930年代,英式的大理石音乐亭1935年建成。工部局乐队曾每年夏季在此开星期音乐会。中山公园,1930年代。中山公园原称兆丰花园(Jessfield Park)也称极司非而花园,原是英国兆丰洋行大班、地产商霍格(H.Fogg)在上海西郊的私家花园,由极司非尔路通往静安寺。霍格将花园北半部靠近苏州河的部分卖给了美国圣公会,圣公会在那里创办了圣约翰书院,以后发展成圣约翰大学,也就是今天毗邻中山公园的华东政法大学。191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将花园南半部改建为租界公园,定名为兆丰公园,实质却属于越界筑路。公园当时占地320亩,大门位于白利南路和愚园路路口。1943年日本占领军将租借交还汪伪政权,兆丰公园于是改名中山公园并沿用至今。跑马厅及周边地区鸟瞰图(现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1930年代。龙华塔,龙华寺内的荷花池及桥,1920-1930年代。豫园湖心亭及九曲桥,1890-1900年间。豫园,1920-1930年代。松江,三拱的跨塘桥(云间第一桥),1920-1930年代。更多怀旧记忆关注:怀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足球球员前十位排名 世界足球球员前十位排名下一篇:历史上永琰 历史上永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