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一场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的大战 一场影响中国数百年历史的大战 双方主帅都是赫赫有名的昏君

导语:一场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的大战。双方教练都是有名的昏君。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风云际会,三军大起 晋咸宁五年七月。 塞外的泠风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将聚集整夏的燥热驱散,国都洛阳迎来一年之中最为舒适的时节——已凉天气未寒时。 皇城禁中,临湖水榭,宽袍博带的晋帝司马炎屏退左右内侍,将两卷刚刚送来的竹简递给了侍立在侧的中书令张华。 这两封上表的署名,分别是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

一场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的大战。双方教练都是有名的昏君。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

风云际会,三军大起 晋咸宁五年七月。 塞外的泠风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将聚集整夏的燥热驱散,国都洛阳迎来一年之中最为舒适的时节——已凉天气未寒时。 皇城禁中,临湖水榭,宽袍博带的晋帝司马炎屏退左右内侍,将两卷刚刚送来的竹简递给了侍立在侧的中书令张华。 这两封上表的署名,分别是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臣预,和益州刺史臣濬。张华甚至不需要打开,也知道其中内容。他仍然恭恭敬敬打开竹简,逐字读罢。不出所料,内容和想的一模一样。 杜预的上表,先强调了吴军沿江兵力空虚,荆扬二州江防不能兼顾。继而指出此时兴军伐吴实乃千载难逢的时机,最后极力劝说司马炎做出决断。 王濬的上表,首先提及吴主孙皓昏庸,接着述说益州为此备战多年,兵器日有朽败,再接着表示自己年逾七十,时日无多。最后总结倘若以上三者缺一,伐吴之事将更加困难,恳请司马炎当机力断。 张华注视着临湖而立的司马炎,揣测着这位天下至尊内心的思绪。这位从魏国皇帝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的大晋开国之君,早已不是当年晋王府中牵黄擎苍的世子。他开创一朝,完成了祖父两代人的夙愿。他正值壮年,君临天下已十五载,造就了自汉末以来中原最为稳定的时期。他富有四海,普天之下已无人能与之并列。 要说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或许只有那与前朝开国之君比肩的渴望。如秦始皇,如汉高祖,如光武帝,混一天下,青史垂名。随着晋朝国力日盛,这种渴望犹如一团潜藏胸中的火焰,在勃勃雄心的鼓吹下,越来越炽烈,越来越耀目。 张华眨了眨眼睛,仿佛被炽烈的火光所灼。直视天子可是大不敬的罪过,他赶紧将视线移开,保持一个臣子的姿态站立。 「 ”中书令以为如何。”司马炎的声音,和他身上那件被微风拂动的明黄色锦袍一样,柔软亲和。这是以仁爱慎杀着称的当朝天子标志性的语调。 张华神情微肃,整冠敛手道:「 ”吴主荒淫骄奢,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 中书令张华坚定的支持,让司马炎下定伐吴的决心。 禁中悠长深邃的甬道内,张华独自一人疾行,甚至连头顶的梁冠歪斜都浑不在意。作为中书省的最高级别官员,群臣表率,如此失仪实在是罕见的事情。他此刻顾不得这些,因为赶回中书省,草拟天子决定伐吴的诏书,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伐吴一事,当朝重臣中除去自己、杜预与王濬,再无人赞成。可偏偏今日天子召见自己之时,两封上表不约而至,促成司马炎下定决心。 张华心中暗想:「 ”这莫非就是天意?” 不管天意与否,伐吴之事已是箭在弦上。而他自己,也将随着这支锋锐的弩箭,扑向未知的前方。要么建立不世功勋,要么身死名灭。 他很清楚这一点,他愿意赌上性命一搏。对于偏郡寒门出身的张华而言,要想在朝堂上对阵琅琊王氏、平阳贾氏和颍川荀氏这样的高门望族,必须要有能够压服旁人功业。而当今世上,哪还有比平定孙吴更大的功绩。 「 ”我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高门望族空谈虚诞之徒充于朝野,而寒门务实之士愈少。我张茂先倘若不争,朝堂宰辅权柄必落在如贾充这般德行亏欠之徒手上,终致我大晋倾覆。大丈夫行事,当以国家为重,岂能顾一己之私。”张华深吸一口气,大步跨入中书省正门。 高大坚实的城墙,衬托着张华削瘦的背影。 同日,吴都建邺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吴主孙皓同样收到了一封竹简,随同竹简送来的,还有一袋木屑。 这封上表署名是建平太守臣彦,报说木屑是蜀中修造战船的残末,浮江飘下。并断定晋兵必会攻吴,请求增加建平的驻军。 孙皓付之一笑,对幸臣岑昬道:「 ”去岁钱塘湖开,言天下将太平,青盖入洛阳。孤天命所归,晋兵即来,又何惧之有!” 岑昬三呼万岁,吩咐宫娥奏乐起舞。 晋咸宁五年十月。一场霖雨刚刚停止,道路泥泞,天气阴冷,是个不适宜出行的日子。 一支规模万人的军队沿着洛阳通往襄阳的官道,不急不缓地前进。往来的商旅行人纷纷让在道旁,眼神中满是震惊。 这支军队队形严整,旌旗遮天,装备精良得超乎想象。人们纷纷猜测,那乘被具装铁骑环绕,装饰华丽无匹的安车内的坐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大人物。 太尉贾充坐在安车内,身上铠甲随着车厢的晃动,发出铮铮的声响。他回想着上次穿着这身铠甲时是什么时候,似乎是杀高贵乡公的那次,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 ”曹家那小子如今应该连骨头都不剩下了吧。”贾充布满褶皱的脸庞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低声囔囔道,「 ”那年有术士替我算过,只要我穿上这身盔甲,运势就一定好,这次也不会例外。” 三个月之前,他是最坚决的反对派。而如今却总统二十余万伐吴大军,总帅六路兵马的大都督。 在外人眼中,司马炎用一位坚决反对出兵,而且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朝臣,担任大军统帅,实在是无法理喻。不过贾充心里清楚,这位自己亲手扶起的开国天子是多么的明睿聪明,或者说得更为直白点——识时务。 边军那些目不识丁的丘八,还有朝中那些寒门庶子,想靠着伐吴争夺朝堂权柄,真是愚蠢至极。他们一心怂恿着陛下伐吴,难道不清楚,没有贾家、王家这些大族点头,就是陛下也无可奈何啊。 也亏得陛下能想出这般妙计,让我担任主帅。如此一来,平定东吴后的首功,岂不就是我了。陛下送的这份大礼,身为臣下的可不敢拒绝。张华那群庶子的算筹可算是打空了,平吴出功出力的是他们,而我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当然,如果能够更完美一点的话,也无不可。 「 ”张华担任度支尚书,万一前线军队出现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他难辞其咎。”贾充微微颔首,用手拨弄着铠甲甲片,「 ”我穿上这身铠甲,运势就一定好。” 铁索沉江,鏖战荆州 晋咸宁五年十一月,晋六路齐出,大举伐吴。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精兵浮江而下。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屯驻襄阳,总统众军。 这场终结三国时代的大战,伴随着晋朝堂激烈的权力斗争,和吴宫曼妙的歌舞声,正式拉开了序幕。但战争的走向并没有如司马炎想象的那么顺利。 吴主孙皓纵然昏庸,东吴沿江诸镇的将士却并不羸弱。他们与晋军交战多年,经验丰富。面对晋军前所未有的攻势,也能够从容应对。 夏口以东的司马伷、王浑、王戎和胡奋四路大军先后为吴军所阻。接着杜预统帅的荆州军被牵制在江陵城下。自三峡而出的益州军面对吴军第一道防线建平,更是久攻不下。 自十一月出兵至咸宁六年元月,六路大军中只有王浑攻克吴寻阳数城,稍有斩获。洛阳城内群议蜂拥,上书请求撤军的奏折已经快要将中书省堆满。远在襄阳的贾充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煽风点火,操控群议这把无形的利刃,结果掉张华的性命。 面对吴军坚固的防守,晋军无计可施。 夜半子时,江陵城外大雪纷飞,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在静寂的夜空中回荡。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走进帅帐,寒风趁着帷幕被掀起的一瞬,汹涌而入。 端坐在案几旁的镇南大将军杜预紧了紧衣襟,尽管已在荆州多年,他依然无法适应南方这种浸透骨髓的寒冷。他将案几上的竹简卷起,放入封套,递给士兵。 「 ”速速送往建平,当面呈给龙骧将军王濬。” 士兵接过竹简,迅速走出帅帐。 杜预站起身,在帐中来来回回踱着步子。战争开始之前,他已经考虑过许多困难,可是江陵城防守之坚固,依然超乎他所料。 洛阳传来的消息,让他寝食难安。对于那些朝官的责骂,他可以不予理会,但那些请求撤军的奏折,却容不得他无视。万一陛下顶不住群臣的压力,下令撤军,那就真的功亏一篑了。前后两次被夺官革职的经历告诉他,洛阳那些名门望族的能量,是永远无法估量的。他与张华目标一致,但对于那位中书令胸中的抱负,杜预认为绝无成功的可能。 他与张华不同,无意借助混一天下的奇功,在洛阳朝堂上争取一些什么。他力主伐吴,只不过单纯地想有一处施展才具的地方。驰骋疆场,建立如韩信、霍去病那样的功业。 当下形势已经十分不利,下游四路大军的统帅,原本都对持反对意见,指望他们打破僵局,绝无可能。唯一能够有所期许的,只有与自己同样力主伐吴的王濬。 「 ”希望王士治看到我的信后,能稍改方略。”杜预心道。 镇南大将军杜预心里清楚,只有王濬统帅的益州军能够改变战局。 咸宁六年二月,王濬、唐彬留下少数部队继续围困建平,率益州军主力出其不意,攻陷了于建平下游的丹杨。随后势如破竹,攻克重镇西陵。数日后,在荆州军的配合下,又拿下了江陵门户夷道乐乡城。吴军诸处守军拼死抵挡,依然阻止不住晋军前进的步伐。整个吴国荆州防线顿时土崩瓦解。在乐乡失陷的第三日,江陵失守。 得到荆州军补充的王濬、唐彬军气势如虹,趁胜东下,战舰日行千里,将大晋的战旗插上了夏口和武昌城楼。 时局变化之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短短半个月时间,东吴半壁江山已划入了晋朝的版图。 缺乏统一指挥的吴军,终究抵挡不住晋军潮水般的攻势。 楼船风发,三分归晋 武昌捷报传回洛阳的第二日,宫城太极殿中。 司马炎坐在龙座之上,手抚着额头,双眉紧蹙。御座丹墀下群臣没完没了的叫嚷声,让这位性情平允的天子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烦躁。 前线传来的捷报并没有让群臣住嘴,相反,请求立即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只不过理由从大军顿兵坚城之下,凶险万分,变成了吴国实力犹存,扬州尚有十万兵马,不可轻敌冒进,且初夏将至,江东疾疫丛生,于大军不利。为了让自己的论断更有说服力,这些朝臣还搬出了前线几路兵马出现疾疫的奏报,与扬州吴军诸镇的驻军情报。事实证明,当人反对一件事情时,总能找到站得住脚的理由。 最让司马炎气愤的是,一些家中有亲属战没的朝臣,竟然提出将力主伐吴的中书令张华斩首,以谢天下。敢在朝堂上发表大辟当朝宰辅的言论,其背后不知有多少重臣为之撑腰。 司马炎拍案而起,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道:「 ”伐吴之计出自朕意,中书令但与朕同尔!”说罢,攘袂而去。 面对着高呼处斩张华的群臣,司马炎从未感到如此愤怒。 洛阳城中风起云涌之时,王濬已经率领益州军朝向建邺杀去。此时的益州军得到杜预、胡奋和王戎三路大军的补充,总数超过八万。战舰千艘横行江上,旌旗蔽日,鼓声震天。所到之处,吴守军望风而降。短短数日时间,已离建邺不足百里,与安东将军王浑所部相遇。 王濬此时统帅的,是当世最强大的水军。 数日前,王浑所部在江北与吴国丞相张悌决战,与战阵间斩杀张悌,俘斩数万,一举击溃了吴国最后的武装力量。吴国都城建邺俨然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拿下它,已经是兵不血刃。 高悬帅旗的楼船上,王濬站在舰首望台上,任由冷冽的江风吹散满头银发。他注视着远处江天交际,建邺高耸的城墙似乎已现出了轮廓。 回想数个月来,从三峡一路走到这里,王濬心中不禁感慨。沿途吴军诸镇将士用命,从丹杨到武昌,死国者众,投降者寡。吴建平太守吾彦更是死守孤城,至今尚在顽抗。晋军看似势如破竹,其实损失惨重。倘若不是吴主昏庸,吴军无复统属,被晋军各个击破,晋军就是再多十倍兵马,也不一定能够踏入江东半步。 「 ”安东将军派人传信,请将军移船就岸,相商攻围建邺之事。”身后传来了亲随毕恭毕敬的话语。 王濬陷入了沉思。遵照战前制定的方略,益州军逼进建邺,该由安东将军王浑统一节度。此刻王浑命他停止进军,理当遵从。但如此一来,也意味着将攻下吴都建邺、擒拿吴主孙皓的不世功勋拱手送与了他人。 益州数万儿郎,身冒矢石,不顾性命搏来的功勋。就因为那个出自太原王家的高门子弟一句话,而付诸东流了吗?王濬顿觉五内如焚。 这么多年以来,益州士族受到这些中原所谓的高门望族压迫得还少?那些高门望族的人,靠着九品中正制的庇佑,含着宝玉出生,不需要任何努力,任何功勋,年纪轻轻就能够位居朝堂高位,享受他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荣华富贵。而益州士族想要翻身,在洛阳朝堂上博得一席之地,就只有眼前这一个机会。 还有那跟随自己的数万儿郎,他们豁出性命,不就是想在建邺的皇宫中弄得一笔富贵,然后返回家乡,赡养父母,照顾妻儿。 这些儿郎将性命托付于我,我岂能负他们。张华敢在洛阳直面群议,我王濬戎马一生,难道胆识尚不及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张华能做到的,我更做得到! 他手指鼓张欲裂的船帆,道:「 ”风势甚利,无法停船。” 咸宁六年三月,王濬大军抵达建邺石头城,孙皓大惧,抬棺面缚于晋军军门之外。王濬杖节解缚焚棺,送孙皓赴洛阳。 这场终结三国时代的大战至此落下帷幕,三分归晋,天下混一。从汉末黄巾之乱以来分崩离析近百年的天下,终于再次拼合在一起。 不过这场战争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面对强大的晋军,孙皓放弃了抵抗。 后记 晋帝司马炎平吴后志得意满,于朝政日渐荒废,沉溺于女色不可自拔。后宫女色万人,羊车望幸。于是朝纲废弛,世风日下,加之立痴儿司马衷为太子,埋下西晋一朝国祚不长之祸端。 张华于平吴立下大功。可惜终武帝一朝,受豪族掣肘,不得施展抱负。贾后柄权时,以其庶族,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归,任为宰辅。张华尽忠职守,其时庸君虐后当朝,而海内晏安,张华居功至伟。后赵王司马伦作乱,张华不肯相从,阖门屠灭。 杜预攻陷江陵后,持节荆南及交广二州,所在吴国官吏望风降附。后坐镇荆州,平抚吴人,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广屯积蓄,大开漕运,勘定县界,使公私同利。终其一世为方面之任,不复入洛阳朝堂。 王濬因不听节度,遭王浑上表弹劾,双方飞表交毁,势成水火。有司奏请栅车征王濬还洛阳,下狱治罪。司马炎不许,下诏勿问。王濬回洛阳后,在朝堂上常言自己伐吴之功,反被人诬告,神情愤恨,司马炎每每迁就他。官属问其何故,王濬道:「 ”我害怕有邓艾之事,不得不争”。后官至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年八十而卒。 西晋灭吴之战图。 参考资料 《晋书》 《资治通鉴》 《三国志》《两晋南北朝史》 《三国史话》 图片来源于电视剧《虎啸龙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江南八大古镇是哪八大 江南八大古镇是哪八大下一篇:颠覆固有认知 颠覆固有认知 原来你是这样的历史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