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战士、绅士和隐士|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出版 战士、绅士和隐士|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出版

导语:勇士、君子、隐士|以下刊登在徐吉林《活着:大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书中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 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鲁迅最可佩,胡适最可敬,林语堂最可爱。" " 鲁迅是特立独行的战士,胡适是温雅严肃的绅士,林语堂是幽默潇洒的隐士。" " 少年不学鲁迅,是没有血性;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老年不学林语堂,是没有灵性。" 11 月 2 日,着名历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

勇士、君子、隐士|以下刊登在徐吉林《活着:大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书中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

" 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鲁迅最可佩,胡适最可敬,林语堂最可爱。" " 鲁迅是特立独行的战士,胡适是温雅严肃的绅士,林语堂是幽默潇洒的隐士。" " 少年不学鲁迅,是没有血性;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老年不学林语堂,是没有灵性。" 11 月 2 日,着名历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许纪霖携新作《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来到南京先锋书店,作了题为 " 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图景 " 的新书分享。他以鲁迅、胡适、林语堂三人为例,分析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三种不同选择。 △现场图 0 1 战士、绅士和隐士 在繁杂的大时代中,不同个体的命运抉择,受到诸多复杂条件的影响,许纪霖以鲁迅、胡适、林语堂为例,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决断,透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鲁迅少年失怙,家道中落,在成长期经历了世态炎凉,体验了人心黑暗,看清了 " 世人的真面目 "。这对他造成了深刻的创伤,以至于在多年后的文章中还忆起当铺先生的侮蔑,同时也为他革命和战斗型人格的形成埋下了因子。留学日本学医时,因看到日俄战争宣传片中中国国民对同胞罹难的冷漠麻木,深受刺激的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从灵魂上拯救国人。 △网络图 许纪霖说:" 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向来文笔锐利言辞激烈,与人论战不知疲倦。但在他看似鲜明的性格与态度中,其实隐含着更深的复杂性。鲁迅以笔为戈,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国民性问题,对中国封建传统视之为敝履。而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却遵从了母亲之命,娶裹着小脚的旧式妇女朱安为妻。即便后来与许广平恋爱、生子,也始终没有勇气违背母亲的意愿正式离婚再娶。" 许纪霖认为,鲁迅的复杂之处源于他从传统中来又反传统的立场。他以刀笔解剖他人,本质上更是在解剖自己,且更狠更透彻。他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为 " 过渡的一代 ",任务是抗住黑暗的闸门,让年轻人能够过去,能够在摆脱传统的重负后重建一个光明的世界。 与鲁迅一样,胡适也是幼年丧父。他是在哥哥的帮助下,一路接受了完整的精英教育。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的胡适,为国内学界引入了西方现代学科的前沿思想,影响广泛," 但开风气不为师 "。" 他在方法上采取实验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逐步改善现实问题,而不奢望毕其功于一役。比起鲁迅的锋锐,说胡适是一位优雅包容的绅士,恰如其分。" △网络图 许纪霖认为,在近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中,如果说鲁迅是最可佩的人,胡适是最可敬的人,那最可爱的人则非林语堂莫属。 林语堂一生都保持着一种天真性情。由于智力超群,他的治学之路非常轻松,中英双语俱佳。其着作向西方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哲学和中国人的智慧,一改西方对中国的看法。 在个人与时代的撕扯之中,林语堂的人生经历过两度转折。他从德国留学归来后,最初与鲁迅过从甚密,与现代评论派进行笔战。" 四一二 " 反革命政变后,面临现实的危险,林语堂选择从战壕中撤出,做一个名士。而随着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加剧,感受到切身生命危险的林语堂最后索性 " 牢骚 " 也不发了,只是躲到自己的小天地中,寻找内心的自由与安宁,成了一个隐士。 许纪霖说,个人经历决定了胡适和林语堂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与底层在情感上是隔膜的。而鲁迅则相反,他是既同情民众,又要唤醒民众。 0 2 知识分子研究扛鼎之作 《安身立命》是许纪霖继《家国天下》之后又一力作。 △出版社供图 本书囊括了许纪霖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研究的三个阶段,由心态史的角度进入,把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结合起来,再到当下的第三个阶段——研究知识分子的世代交替、出身和文化惯习,以及地域背景等因素,开拓知识分子研究的视野,发掘新的领域、新的路径和新的问题意识,旨在 " 将隐藏在背后的、相互缠绕的众多复杂元素揭示出来,从而显示出知识分子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安身立命》保持了许纪霖独有的知识分子心态史研究的风格,并提供了更广阔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宏观视野,树木之外,又见森林。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 " 特写 ",共六编,是知识分子心灵史或精神史的个案研究;下篇为 " 群像 ",共两编,是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历史考察。从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个体出发,关照到知识分子群体与整个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既是一幅宏观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像的历史全景图,亦是一张张纤毫毕现的中国知识分子个体的心灵图景。 《安身立命》一书记录了从曾国藩、梁漱溟、胡适、林语堂,到沈从文、巴金、史铁生、王小波,六代知识分子的更替,悉数新与旧、东与西、△传统与现代的接续,剖析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窥见现代中国的思想变迁。 关于何为大时代,许纪霖援引鲁迅的说法," 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 "," 不是死,就是生,这才是大时代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样的大时代有四个:先秦、魏晋、明末清初和 20 世纪。在这些大时代中,整个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格不仅与政治环境发生激烈的冲突,而且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矛盾。 许纪霖在书中解释道:" 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关怀、文化关怀和知识关怀。这是三种不同层面的人生关怀,有着由显到隐的区别。作为任何一代和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这三种关怀都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同时具备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观《钓鱼岛真相》有感 观《钓鱼岛真相》有感下一篇:对外开放的意义 对外开放的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