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上北洋:明清时期福建移民的北迁 上北洋:明清时期福建移民的北迁

导语:上北洋:明清时期福建移民北移。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导语:福建沿海的居民明清以来多次向外移民,他们迁移有多个目的地,一部分人直接渡过台湾海峡,移民到台湾岛,一部分民众则驾船沿海岸线南下,迁移至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还有一部分民众则远下南洋和美洲等地,纷纷迁移至东南亚地区,成为海外华侨。在福建沿海移民的浪潮中,有一部分移民则很容易受到忽视,他们沿海岸线北上,到达浙江

上北洋:明清时期福建移民北移。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导语:福建沿海的居民明清以来多次向外移民,他们迁移有多个目的地,一部分人直接渡过台湾海峡,移民到台湾岛,一部分民众则驾船沿海岸线南下,迁移至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还有一部分民众则远下南洋和美洲等地,纷纷迁移至东南亚地区,成为海外华侨。在福建沿海移民的浪潮中,有一部分移民则很容易受到忽视,他们沿海岸线北上,到达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在当地扎根繁衍,迁移较远者甚至到达天津、辽宁沿海,成为北方沿海的福建移民。本文主要分析北方沿海的福建移民。 福建地形 1.移民的动力 福建因为长期处于东南一隅,受到的战乱影响较小,再加上历代北方移民的南下流入福建,造成户籍人口的急剧增长,福建在明清以前一直是外来移民的主要流入地。福建本身山地多,平原少,号称「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样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出现了,这种现象自宋代就已经出现,到明清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这是福建向外移民的主要动力。 福建绝大多数都是梯田,养活众多的人口十分吃力 2.航海条件和造船技术的完善 自元代以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北方之间通过海路交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近海航行为福建移民到达北方沿海提供了便利条件。明清时期,随着造船技术的进一步发达,为沿海的福建移民远距离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再加上元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较为安定,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剿灭倭寇以后,为近海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唐代东北亚航线 3.商业贸易的繁荣是福建移民北方的重要因素 福建处在沿海地区,福建沿海的渔民从福建沿海岸线北上,到达北方沿海港口,在当地进行渔业活动和商业贸易,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留在当地,成为当地居民。 早在唐代时,山东登州就是北方的第一大商港。五代和两宋时期,福建商人就经常沿海岸线北上与北方沿海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到明清时期,因海禁的原因,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港口一度十分落寂,商业十分落后。明代史料记载北方人并不吃鱼,所以北方沿海的渔业也极为不发达,到清代以后,特别自统一台湾以后,清政府解除了海禁政策,福建商帮与北方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逐渐兴盛起来,烟台港也因此繁荣起来,胶东半岛的港口已经成为南北商贾的云集之地。自五口通商以后,福建沿海的渔民驾船从福建到山东沿海捕鱼,发展渔业,为当地的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代登州府 福建的商帮以烟台港为自己的重要贸易基地。每年都有大型帆船往返于福建和烟台两地,光绪十年,福建商帮筹集了7000两白银,在烟台当地兴建了天后宫,烟台的天后宫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福建用船运来,建筑风格和南方的妈祖庙完全一致,在北方各地,除了胶东半岛的港口有天后宫以外,天津,营口,大连,庙岛等地均有天后宫,天津最大的传统节日叫做皇会,皇会就是拜天后的节日,清代时,皇会要持续好几天,在节日中,在抬天后像巡游之后,要请天后像驻跸自当地的闽粤会馆数天,称之为「 ”天后回老家”。由此可见福建商帮在北方沿海的影响力。这些福建商民为数甚多,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留在当地,成为北方沿海的福建移民的重要来源。他们给当地带来了妈祖信仰。 妈祖是福建人的重要信仰 4.北方沿海的客观社会条件 北方沿海因为远离中央朝廷的管辖,且物产丰富,成为犯法之人、亡命之徒、为逃避赋税而来的农户的天堂。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鞭长莫及,因此官府的统治力量薄弱,这为外来移民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很多流民都聚集在沿海地区或者靠近大陆的海岛上。明代官员魏焕在书中指出辽东大海间的海岛,流徙之民聚在其间的称为岛民,他们和聚在山区的流民一样,都是自食其力的亡命之徒,无视官府法律,他给朝廷提出的建议是清查户口,编为保甲,对这些岛民开征赋税。弘治十三年,当时的海浪岛招抚使田霖使从事赵员纪驰启,在海浪岛上发现耕牛迹象,在海浪岛东二里水牛岛上有人家,在附近的长山岛发现了112人。 海上丝绸之路 清代建立以后在沿海实行封禁政策,下令让沿海地区的居民内迁至远离海岸的地方。该项政策实施以后,一方面使福建沿海这些靠海吃海的渔民的生计陷入困境之中,一方面又迫使他们寻找新的移民地。与此同时,北方沿海的居民在内迁之后,在客观上为福建移民提供了一些生存空间。乾隆时,在奉天的沿海地区,发现有很多福建人在这些地方搭建房屋居住,逐渐形成一些村落,多达万余间房屋,这些福建人建立的村落都是因为贸易的原因而兴起的,当时的地方官为了征收商税,允许福建人在此繁衍生息,遂形成了闽人的村落,这样的村庄在山东的胶东半岛和辽宁的辽东半岛也较为普遍。 禁海令 5.蓑翁说:家族的记忆 移民最直接的表现是家族记忆。胶东半岛上的一些家族记载着祖先源自福建,如山东文登的林氏族谱记载祖先在南宋时期自福建莆田县沿海岸驾船迁来,共分为两支,一支从福建莆田迁到文登西建立林村,该村现有1600余户,是文登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林姓村庄,另一个分支从莆田北螺村迁到荣成的龙须岛,元代时,又迁到文登的东关。 福建移民路线图 山东威海的林氏家谱记载,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福建莆田北螺村渔民林玉和妻子,率领二子五孙驾船沿海岸线自南向北航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山东荣成的成山角,林玉一家人就在此定居,并把开基地成为林屯,后来子孙兴旺,在此地形成了林姓聚居的新村落,林玉起初在此以打渔为生,后因家族繁衍,一部分子孙又迁至文登等地,以务农为生。至今山东仍是北方各省中林姓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与福建移民关系密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徐晓望:《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 2.林国平,邱季端,张贵明:《福建移民史》 3.李德元:《浅论明清海岸带和陆岛间际移民》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江南蓑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uc不显示历史记录 uc不显示历史记录下一篇:从赏赉和授职来看清朝「 ”两榜”士子的待遇 从赏赉和授职来看清朝「 ”两榜”士子的待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