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隋唐以前宰相制度的变革 隋唐以前宰相制度的变革 君权与相权的恩怨情仇

导语:隋唐以前宰相制度的变化,君权与相权的恩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宰相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称呼。简单说来,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宰相。宰相既是皇帝的帮手,也是皇帝的掣肘。没了宰相,皇帝便无法「 ”有效率”地处理政务。但有了宰相,皇帝又担心自己被架空。 三公、三省等制度,都是宰相制度的一部分,而他们的改变,就源于皇权对相权的限制。皇权改革相权,也显示了自己矛

隋唐以前宰相制度的变化,君权与相权的恩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宰相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称呼。简单说来,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宰相。宰相既是皇帝的帮手,也是皇帝的掣肘。没了宰相,皇帝便无法「 ”有效率”地处理政务。但有了宰相,皇帝又担心自己被架空。 三公、三省等制度,都是宰相制度的一部分,而他们的改变,就源于皇权对相权的限制。皇权改革相权,也显示了自己矛盾的心理:既希望有人帮自己管理国家,又想看到君权受到威胁。 这一矛盾心理,在隋唐前宰相制度的变革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二。 历朝宰相,属西汉时期的丞相地位最高,政务也最广,像一些朝廷日常政务、官员任免升迁、刑狱、钱粮等等都是丞相府的职权所在,若没有这样的权力范围,自然也不会引起皇权的警惕了。 丞相「 ”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是作为皇帝助手的一种存在,其主要职责体现在决策与领导百官。宰相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其手上的权力可以说无所不涉。 丞相职责: 第一、主管政务决策,定制国家政策方针,总领百官。 比如说朝会,都是丞相带头召开,大臣们在一起商量国家大事,一旦有了结果,丞相便去报告给皇帝,最后实行。也就是说,大臣是对丞相负责,与皇帝隔开了一层,若丞相真的有什么想法,皇帝便会变成聋子、瞎子。 第二、执法和立法 封建时代立法权虽然掌握在皇帝手里,但丞相能够代替皇帝立法。丞相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便是其享有执法权。这说明丞相可以借「 ”法律”的名义进行「 ”铲除异己”的行动,使得朝堂变为丞相的一言堂。 第三、对官吏的任免与考核 若说执法权是丞相排除异己的手段,那么对官吏的任免与考核便是拉拢手下的有力武器。所谓党同伐异,便是掌有了第二、第三这两项权利。 第四、封驳、谏诤 若皇帝发布的诏令不符合所谓的「 ”法律”、「 ”传统制度”的时候,丞相有权反驳。 若皇帝的诏书已经发布,丞相却不认同,那么丞相便可以拒绝执行。 这项权力严重危害了皇权的「 ”无上性”,哪个皇帝能允许自己的命令不被执行? 汉朝初期的君权,可没有后世那么强盛。丞相拜见皇帝,皇帝也需要起来让座。曹操专权时期,为何要封自己丞相,不就因为丞相位高权重,可以与刘协拉近政治上的地位吗。 中朝出现:汉武帝对相权的首次削弱 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混合体。相权出自皇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皇帝加强中央集权,便于皇帝管理天下。 但执掌相权的人,地位特殊,算是大臣的直属上司。对大臣来说,皇帝离自己太远,丞相才是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那个人。久而久之,大臣们都听丞相的命令,必然出现架空皇帝的危险局面。 皇权分割出去一部分,变成相权。若相权想要扩大,必然只能掠夺皇权,这是任何皇帝都不容忍的。如同人有本能,君权一样有本能,它的本能便是排它性。君权四周只能有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一旦出现威胁,必然会加以剪除。 削弱相权就成了必然。但又不能一下子完全取消相权,否则偌大的帝国便会因管理问题而失控。 汉武帝时期削弱相权,有两个方法: 1. 借着对外用兵的时机,用大将军等武职人员分割相权中的军权。 2. 使用近侍官员出入宫廷,参与国政,分割相权中的政权。 用大将军夺权还说的过去,毕竟要打仗。那么中书、尚书等怎么夺权?这就是汉武帝「 ”作弊”的地方了。 当汉武帝决定明天讨论什么的时候,他便将自己「 ”题目”提前告诉自己的近侍,让他们回家好好做功课。当第二天开始讨论的时候,近侍以有心算无心,将丞相等诸位大臣辩驳的无话可说,那么政策该怎么实行,自然清楚无比了。 当然近侍所谓的「 ”建议”必然是符合汉武帝的心思的,否则近侍跟不听话的丞相有什么区别?就这样,汉朝决策的权力便逐步向皇帝的近侍手里,丞相的职权被一点点削弱。 自此权力从丞相所在的外朝移向了近侍所在的内朝,近侍取得了一部分相权。 内朝离皇帝更加,皇权更容易把控相权。 到了后期,若官员没有加上「 ”侍中”二字,那么哪怕官位再大,也不过是个听命行事的人物,没法参与政治决策。 但若对内朝权力不加以限制,那么就会变成了另一个「 ”丞相”,前面所做的都变成了无用之功。而且行政机构变多,工作效率必然会下降,因此就需要将外朝的大臣引进内朝。这样既可以对内侍们加以限制,也能提高内外朝办事的效率。 能参与决策的这些外朝大臣们都有一个头衔:录尚书事,这样内朝便开始代替行使相权。内朝也就是尚书台的前身, 内朝的的尚书们既可能是皇帝身边的宦官近臣,也可能是朝廷的大臣。这样新的权力平衡便建立了。 尚书台分担相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最为动荡混乱的时期。动荡即意味着变化,那么作为国家政权一部分的宰相制度,自然处于不断变化中。 魏晋时期将东汉的三公改为「 ”八公”,。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三太,为上公;设立大司马、大将军,这两个德高望重的老臣荣誉称号;司徒、司空、太尉称为三司,在「 ”八公”里地位最低。但这八公都是虚职,权力比起两汉时期早已大大不如。 魏晋初期的时候,分担相权的新机构便诞生了:尚书台。 尚书台是政治权力中枢,负责朝廷内外连接,总管全国军政。其实就是将最初的一个「 ”丞相”变成了几个「 ”录尚书事”。权力一样,但掌控这些权力却分散到不同的人手中,人一多,便会有权力之争,尚书们不容易拧成一股绳。皇帝便能从中掌握平衡,通过拉一个打一个来掌控朝堂。 尚书台的建立使得皇帝对朝廷的掌控加强,也使得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进一步降低。 地方上将政务上传到尚书台,尚书台的尚书们加以处理,写上自己的的处理意见,然后将其交给皇帝。皇帝看完后写下「 ”可”后,这就变成了正是的诏书下发出去。若是皇帝不同意,尚书们便继续研讨。 若是大事,那么便是通过开朝会来集体讨论,若一致通过便开始执行,若意见不一,便由皇帝裁决。 从上面可以看出,尚书台的权力仍然不小。 中书省的演变与发展 若是出现一个强势尚书后,尚书台照样会威胁到君权。因此汉武帝时期的「 ”内朝”便又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重演——中书省诞生。只不过这时候的内朝对付的是尚书台,而非外朝。之所以叫内朝,因为仍是由皇帝近侍所组成的机构。 中书省的最初职权不过是掌管文书、传递奏章。就是电视上皇帝上朝,下面某个大臣一跪:「 ”臣有本奏。”然后从皇帝身边下来个人,将奏章拿给皇帝,这个人就是「 ”中书”。 以前的朝臣的奏章是通过尚书台来转接的,由尚书台处理完奏章后,将奏章交给皇帝。但中书省权力加大后,奏章便由中书省向皇帝传递,不在经过尚书台。剥夺了尚书台决策的权力。 中书省主要负责审理奏章和草拟诏书,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代言人。 中书省的近侍权力极大,又守在皇帝身边,极容易欺上瞒下,结党营私。但这时候的皇帝也没办法,与外朝的大臣相比,这些人天天守在自己身边,双方「 ”彼此了解”,才是自己信任的人啊。 至于这些近侍弄权,反正守在自己身边,自己注意就行了,出不了大乱子。后代宦官弄权,皇帝大多便是这样的想法。 门下省的设立与职权 西晋时期,尚书省、中书省的权力增加,皇权再次受到威胁,于是门下省的职权便有所扩大。 门下省建立于西晋,但门下这个名字始于西汉。门下指的是能够出入宫廷,掌管宫廷事物的小吏,如侍中、黄门等等。这些小吏也是汉武帝时期「 ”内朝”构成的主要人员。 随着门下官员地位的提升,逐渐由皇帝的顾问,解决皇帝的疑难问题,向参与军机转变。 门下省的职权主要有二: 一、「 ”备切问近对,拾遗补缺” 备切问近对:皇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什么需求了,这些「 ”门下”便需要解决。 拾遗补缺:就是对皇帝政策上提供建议,这便有了参与机要的机会。 二、「 ”平尚书奏事” 凡尚书上奏的事情即对朝堂政务的处理意见,在呈给皇帝看之前,首先要经过门下的审阅。若门下官吏不同意尚书的处理意见,那么这个奏章便会被驳回尚书台,重新草拟,可谓是对朝堂政策有着决策权。 三省职权的变迁,无不显示着皇帝对集权的渴望。皇帝既需要帮手帮自己处理朝政,又不能将某一人、某一机构的职权赋予的太大。 每一种制度的发展,都是在过去的经验上加以改革而成,并非凭空出现。 现代很多人在2000年的现代,以上帝视角对某些事情妄加评论,这是极其不智的。任何制度哪怕缺陷再多,但在当时往往是最合适的。 就好比汉武帝,他不知道相权对自己的威胁吗?他当然知道,武帝一朝先后共有十二人为相,除了田蚡、公孙弘、石庆和田千秋四人,其余人不是罢官便是被杀。但是他也不能废除宰相制度,否则自己的国家政务交给谁打理? 尚书台便因此诞生。 西汉因外戚而亡,东汉吸取其政治上的弊端,便逐渐培养起近侍来与外戚、朝臣对抗,以此来保障自己皇权。这也是东汉宦官专权的原因。 晋朝司马氏就是权臣出身,司马炎自然知道权臣对自己帝国的危害,但他能除掉所有的人吗?他不能。他只能在制度上下手,于是门下省因此而兴。 到了东晋,朝堂的权力掌握在众世家手里,权臣们一个个都带着「 ”录尚书事”的帽子。他们会允许门下省对自己限制吗?自然不肯,因此门下省在东晋时期便失去了他的权势。 封建时代,官场制度的改变标志着权力的转移。君权越强大,朝臣的权力越分散。若朝堂的权力集中到某一个大臣的时候,不是改朝换代便是这个大臣被抄家灭族,没有第三个选择。 专制社会不存在完美制度。因为你既然专权,那么其他人便都是你的「 ”敌人”,一个人能是多数人的对手吗?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不是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越南历史上最伟大皇帝比雍正还勤奋 越南历史上最伟大皇帝比雍正还勤奋 曾吞并老挝柬埔寨建立大南国下一篇:山河恋大结局是什么 山河恋大结局是什么 山河恋里面的小玉儿什么结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