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8岁成孤儿 杜月笙的童年怎样一个悲惨了得 8岁成孤儿 杜月笙的童年怎样一个悲惨了得

导语:8岁成为孤儿的杜·月升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人生大抵总要经历一些苦难,有些人来得早些,有些人来得晚些,但不管早晚总归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既然迟早都要来,不如让他早日到来,好让人放心。 杜月笙的人生苦难就来得特别早。 公元1888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日,上海县高桥镇杜氏祖宅杜家花园里,一位男孩呱呱坠地,由于是七月十五,圆盘大月高悬天上,故名月生,后

8岁成为孤儿的杜·月升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人生大抵总要经历一些苦难,有些人来得早些,有些人来得晚些,但不管早晚总归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既然迟早都要来,不如让他早日到来,好让人放心。 杜月笙的人生苦难就来得特别早。 公元1888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日,上海县高桥镇杜氏祖宅杜家花园里,一位男孩呱呱坠地,由于是七月十五,圆盘大月高悬天上,故名月生,后改名月笙。 杜月笙 中元节,民间俗称「 ”鬼节”,传说这天百鬼放假,是一年当中阴气最重的日子,相书说这天出生的孩子俗称「 ”鬼仔”,命硬,克父母,须他乡发展。 杜家花园,其实是一幢狭窄的平房。当中一间堂屋,两侧各有卧室两间,分属杜月笙的伯父和父亲杜文卿所有。屋后有一座小小的园子,长着些果树杂草。杜文卿两兄弟都很穷,祖宅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后园的果树,没人管理,任其自生自灭,每当果实刚刚成形,尚未转红,顽童们便翻墙而入,摘它一个精光。 杜月笙是杜文卿的长子,但他出生时,父亲却并不在家,杜文卿为了谋生,向朋友借了钱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一家小米店,由于贫穷,他把妻儿留在乡间祖宅艰苦渡日。每当杜文卿无法接济家用,杜月笙的母亲朱太夫人,便背着小月笙去帮人洗衣服,赚取浅薄的工资,以度日活命。 自杜月笙出生的那一年起,上海年年天灾人祸,瘟疫流行,民间苦不堪言,因此,杜月笙幼年境遇相当悲惨,1889年,杜月笙未满一岁,母亲朱太夫人在祖宅老家实在无以为食,抱着襁褓中的杜月笙,步行二十余里,到杨树浦投奔丈夫。 可是杜文卿的米店里,情形更不好,妻子和长儿同时来到,真是又喜又忧。朱太夫人不久便发现连他这位米店老板娘,居然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办法,朱太夫人听说附近纱厂女工的工钱不错,便自告奋勇,要去做工。朱太夫人常年营养不良,体质孱弱,而且当时她又有了身孕,正常人去做包身工尚且只有半条命,朱太夫人此时进厂做工无异是自杀之举,她为杜文卿和杜月笙两父子,为一家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890年夏天,上海流行霍乱,路上不时可见倒毙的路人。朱太夫人在黑暗恐怖时期,生下了一个女儿,产后,她由于极度的衰弱而死亡。 杜文卿悼念亡妻,痛不欲生,他一手抱着刚出生的小女儿一手抚着妻子的尸体号啕大哭。人生悲惨莫过于如此。他罄其所有,为他的妻子买了一口白木棺材,雇人抬回高桥故乡。由于贫穷,他迫于无奈将朱太夫人的灵柩,浮厝在距离杜家花园不远的田埂上,取来一束束的稻草,捆在灵柩的四周。 乱世为人,生不如死,杜文卿也想追随朱太夫人而去。可是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儿女怎么办?他撑到精疲力竭,再也无法支持,他唯有忍痛割爱,将女儿送给黄姓宁波商人领养,祈求女儿能存活下去。请注意,杜文卿在这么艰难的情况底下是「 ”送”而不是「 ”卖”女儿,说明他是为人忠厚的老实人,这一点也遗传在了杜月笙身上。 若干年后,杜月笙历尽沧桑,奋斗成功,他身为举国钦重的大佬,家财亿万。他一再公布希望能够找到他的妹妹,图个兄妹相见。但直到他死,始终没有达成。可见有些东西失去了是有钱有权也没有办法办到的。 杜月笙 光绪十七年,杜文卿续弦了一位温柔可亲的张太夫人,她年纪很轻,爱护杜月笙,无微不至,如同己出,杜月笙回忆说偎倚在张太夫人身畔,仍还是杜月笙童年时期,最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 光绪十八年,杜月笙五岁,阴历十二月初九,天降大雪,气候奇冷,杜文卿得了病,没有钱买药,油尽灯枯,病死于妻儿之前。 由于贫困,杜月笙的生父和生母死时一样,无办法入土为安。杜文卿的灵柩由他继室和爱儿束以稻草,也是暂厝在田埂上。数年后,两口棺木之间,长出一棵黄杨树,枝繁叶茂,覆荫杜文卿夫妇的遗骸,像是守护着这对可怜的夫妻。 光绪十九年,杜月笙六岁,张太夫人把他送进了一家私垫,开始了短暂的求学之路。后因实在无法撑持杨树浦那片小米店,被迫关门歇业,她带着七岁的杜月笙回高桥。她挚爱月笙,咬紧牙关,也去帮人家洗衣服,赚几文钱,但还不够两母子的伙食。境遇纵使是如此的困苦,张太夫人仍希望杜月笙能读书识字,她利用洗衣工资,节衣缩食,每月凑五角钱,送杜月笙到一家私塾读书。一连读了四个月,到第五个月她实在拿不出钱来,她和杜月笙抱头痛哭,杜月笙自此辍学。 光绪二十一年,杜月笙八岁,张太夫人竟然神秘失踪,不知是受人所害还是别的原因,小杜月笙始终查找不出。孤儿杜月笙不但无人照料,而且连饭都没有着落。他只好哭哭啼啼,找上外婆家,外婆是他生母朱太夫人的母亲,对这个孤苦伶仃、饥寒交迫的外孙,相当钟爱。可是外家境况一样的苦,自顾不暇,多一口入吃饭,那怕是个小孩子,也形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故此小杜月笙在外婆家受尽了白眼。 杜月笙 十五岁时他想出外谋生,苦无资金,脑筋动到祖传的半幢破房子上,被他舅父饱打一顿,又受了姑丈的严厉斥责,他一怒离开家乡,赤手空拳渡江到上海求生存。外祖母眼泪汪汪的送他到八字桥,相对泣别,当时他泪眼望着高桥,立了个誓: 「来日我若不能荣宗耀祖,誓不言归」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为何有“房谋杜断”之称 唐代良相房玄龄和杜如晦 为何有“房谋杜断”之称 唐代良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下一篇:河南郑州二模到中招能提多少分 河南郑州二模到中招能提多少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