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州县官有个说法叫「 ”保住乌纱帽 州县官有个说法叫「 ”保住乌纱帽 不碰琉璃屏” 这话什么意思

导语:州县官员有句话,“保住饭碗,别碰玻璃屏幕。”这是什么意思?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州、县官是封建政权体制中最基层的官员,也是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的官员。历史上,有「 ”灭门知县”的说法,意思是说知县作为一方土皇帝有着很高的权力,又有「 ”天高皇帝远”说法,意思是说知县远离统治中心,可以为所欲为。 ​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从明清两代来看,要说最难做的官是哪个级别,那无疑就是最

州县官员有句话,“保住饭碗,别碰玻璃屏幕。”这是什么意思?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州、县官是封建政权体制中最基层的官员,也是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的官员。历史上,有「 ”灭门知县”的说法,意思是说知县作为一方土皇帝有着很高的权力,又有「 ”天高皇帝远”说法,意思是说知县远离统治中心,可以为所欲为。 ​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从明清两代来看,要说最难做的官是哪个级别,那无疑就是最基层的州县官了。清代时流传着一个官场说法,叫「 ”保住乌纱帽,不碰琉璃屏”。这个形象的说法将州县官比作琉璃屏,触手便碎。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州县官这顶乌纱帽最不好戴。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朝廷对州县官制定的考成条例太多,随时有被罢官的危险。顺治时江南总督郎廷佐说江南有「 ”三大困”,其中之一便是因为考成之法过严,官员到任屁股还为坐稳便被降调。为此,他上奏顺治帝:「 ”官有必去之念,民无慑服之心”,请求朝廷将考成规则中降调的条款删除,最终的处罚应该限于革职戴罪。 ​然而,清初连年战争,征收钱粮成为国家的命脉,以至直到康熙时期,州县官考成的条例仍在制定完善中。康熙时期的江苏巡抚宋荦曾作过调查,苏、松、常、镇四府,因为赋税积欠,州县官几乎任职一年即被革职,成为真正的「 ”琉璃屏”。 除了钱粮征收的考成处分外,保一方平安即司法治安也是州县官考成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立法也屡经变化,以至于最高统治者都感到左右为难。如立法严格,表面看来能够杜绝地方官讳盗不报,保证盗案高破案率,以使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但这样一来,上下级有连带责任,上司督责州县,州县督责捕役,限期不破案要受处分。为了保住乌纱帽,就经常发生诬陷滥比的事情。 ​如果立法稍宽,似乎可以给州县官从容缉捕的时间,也能避免牵连无辜,但又担心州县官漫不经心,捕役玩法养奸,百姓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向来以治国如烹小鲜的乾隆帝就曾痛惜地说:现在的州县官只用心于刑名钱谷,顾及自己的考成,以没有过失为上策,上司也认为这样的官员称职。 考成条例多,州县官又要保住乌纱帽,就必须要出大价钱请师爷,刑钱师爷精通律例规章,虽不做官,但懂得规矩,能帮州县官把位置坐稳,让琉璃屏不碎。 乾隆八年,吏部曾有把正途出身的新选州县官员讲读律例这一规定作废的建议,理由是他们的事情太多,法律条例自有师爷、书吏们掌握,但乾隆帝觉得把法律交给书吏们有损国家体面,哪怕事实如此,也还是否定了吏部的提议。 ​各种考核条例太多,就像给州县官戴上了紧箍咒一样,整天处于紧张状况,多少雄心壮志也都被这些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清代的州县官之所以出现很多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局面,就是因为条例太多,在保住乌纱的大前提下,就谈不上有何作为了。 郑板桥、袁枚都是清代的大家,他们也都是正途出身,但都是在知县的位置上苦不堪言,最终选择了辞官。郑板桥在潍县知县任上所写的《青玉案·宦况》一词中,道出了他的苦衷: ​十年盖破黄绸被,尽历遍、官滋味。雨过槐厅天似水,正宜泼茗,正宜开酿,又是文书累。坐曹一片吆呼碎,衙子催人妆磈儡,束吏平情染也未?酒阑烛跋,漏寒风起,多少雄心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河北清河 河北清河下一篇:双色球的中奖是不按顺序只按中了多少个号码来算的吗 双色球的中奖是不按顺序只按中了多少个号码来算的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