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如何“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如何“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导语:山西地方皇帝阎锡山是如何“三蛋上舞”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936年2月,红军东渡抗日。阎锡山把晋绥军的七个师组织成四个纵队,沿黄河设防。在关上村一战中,晋军周全军覆没。严连忙打电报向蒋介石求救。蒋介石欲将势力扩大到山西,当即答应了阎的请求,派自己的十三军唐部、孔令勋部、关二十五师李部,渡黄河入晋。32军商镇部被派往太原沿郑泰路救援,共15万中央军。在太原成立了

山西地方皇帝阎锡山是如何“三蛋上舞”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936年2月,红军东渡抗日。阎锡山把晋绥军的七个师组织成四个纵队,沿黄河设防。在关上村一战中,晋军周全军覆没。严连忙打电报向蒋介石求救。蒋介石欲将势力扩大到山西,当即答应了阎的请求,派自己的十三军唐部、孔令勋部、关二十五师李部,渡黄河入晋。32军商镇部被派往太原沿郑泰路救援,共15万中央军。在太原成立了晋、陕、绥、宁边区总司令部,陈诚为总司令。

为了避免内战扩大,中国共产党回到陕北后发表了《停战、和平、抗日统一》的报告,号召各界人士和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与外界团结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按道理,此时蒋的十五万中央军应该撤出山西,但蒋仍留在山西,试图借此削弱阎锡山的势力,进而将阎挤出山西。

为了“缓解”蒋介石在山西的驻军这一最大、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阎锡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中共和进步人士。

阎锡山曾说“三蛋上舞,无一可破”。所谓“三个鸡蛋上跳舞”,就是像走钢丝绳一样,总有掉下去的危险。所谓“谁也破不了”,就是说他惹不起任何一方,他要反对任何一方,但他要和任何一方打交道,要搞一些关系。

为了争取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阎锡山曾经说过,只要红军能够撤到陕北,他就要让蒋介石的中央军队离开山西。他承诺中共可以派代表带电台来太原谈判。

严认为,只要能打出“团结共产党抗日”的口号,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就不仅能利用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威望发动群众抗日,暂时保护自己的一切财产,而且能迫使江不敢干涉山西的“内政”。

其实这个时候的阎锡山,除了想加入共产党之外,还想暗中防止和反对共产党。要抗日,也要和日本和平相处,秘密亲日;我们害怕、排斥、依赖蒋介石。

因此,阎锡山在蒋介石面前提出了“保土抗日”、“牺牲救国”的口号。

同年,九一八事变五周年,阎锡山在太原海子召开万人大会,宣布“牺牲救国同盟”正式成立。“深得”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和好评。

西盟会成立后,在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多人报名参加。但由于阎锡山下属的强烈反对,工作没有全面开展。

阎锡山为了通过西盟会发展自己的势力,要求薄一波回到金。1936年10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下,薄从北平回到太原。他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的名义,前往西盟会担任常务秘书,主持西盟会的日常工作。此后,西盟会发展迅速。

“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CCP发出通电,号召“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起坚固的民族统一战线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此后,中共向国民党递交了《国共合作宣言》,希望国民党新闻机构尽快发表,并派周恩来与国民政府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谈判。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第二次各党谈话会上宣布抗日战争,声称“没有南北土地之分,没有老幼人民之分,无论谁有护土抗战之责”,并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的步步为营,短短几个月,阎锡山的几百老部队损失了七成,只剩下二三万人;山西一半的河山落入日军手中,在一些没有沦陷的地区,政权瘫痪。

阎锡山迫于形势,不得不将战略从“反共反共”转变为“联共抗日”,与中共和进步人士合作,希望利用中共的力量和威望发动群众抗日,以维护自己的政权。

但是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次年2月28日,临汾失守,阎锡山退守陕西省宜川县桑白村。

为了支援他统治的支柱——旧军,为以后的反共、反西孟会、反新军做军事准备,1938年6月初,他从陕西回到蓟县后,秘密召集全军各师的主要军官到蓟县古贤村开会,就控制方法、加强军政工作、装备力量等问题作出安排。阎锡山把共产党的抗日路线变成了日本共产党的反共路线。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为了利用日军,夺取领土,夺取太原,继续与共产党和人民作战。8月30日,阎锡山在日军欢迎下回到太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吕蒙一生有多励志 被轻视后靠努力赢得尊重 吕蒙一生有多励志 被轻视后靠努力赢得尊重下一篇:罗隐:唐朝最倒霉的诗人 罗隐:唐朝最倒霉的诗人 十次科举都没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