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历史探索:山东地名中含有「 ”丘”字的历史内涵 历史探索:山东地名中含有「 ”丘”字的历史内涵

导语:历史探索:山东地名蕴含“丘”字的历史内涵。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丘,本义为:土之高地,非人所为也。丘从最初非人为的山陵、山丘、沙丘,逐渐演变到人为建造的丘居、废丘、坟丘等。上古时期,黄河中下游、济水流域、淮河流域地处平原,河水丰富,溢流汇聚而成众多大泽,古人临水而居,在地势高的地方农耕而居,为「 ”丘居”,不再适合居住废弃后称「 ”废丘”,死后建封土堆为「 ”坟丘

历史探索:山东地名蕴含“丘”字的历史内涵。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丘,本义为:土之高地,非人所为也。丘从最初非人为的山陵、山丘、沙丘,逐渐演变到人为建造的丘居、废丘、坟丘等。上古时期,黄河中下游、济水流域、淮河流域地处平原,河水丰富,溢流汇聚而成众多大泽,古人临水而居,在地势高的地方农耕而居,为「 ”丘居”,不再适合居住废弃后称「 ”废丘”,死后建封土堆为「 ”坟丘”。 现在很多中原省份的地名中仍带有「 ”丘” 字,如:河南商丘、封丘、沈丘;山东章丘、安丘; 河北任丘、内丘;山西灵丘等等。而历史上带「 ”丘”字的地名更是数不胜数,地处中原核心的山东 、河南两省尤为集中,现在大多已经废弃不用。 山东之丘 1、陶丘,尧舜时期古陶国,今菏泽市定陶区。上古时期,此地土质利于制陶,故名陶、陶邑,制陶之高地,故名陶丘。因陶邑北临古济水,故又名「 ”济阴”。定陶是山东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在此地渔猎耕种,繁衍生息。尧帝治陶丘,舜曾在此地制作陶器。【说文】「 ”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史记·五帝本纪】「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意思是舜曾耕种于历山,在雷泽捕鱼,在济水之滨制作陶器。【寰宇记】「 ”河滨在定陶县西南十里,即陶丘”。陶邑位于古菏水与古济水之间,是水上交通要道,自陶邑向西溯济水一路而上可至鸿沟,进入古黄河水路,可达秦、晋。顺济水东下,能抵齐国腹地。向东南经菏水、泗水、淮水可到南方的吴、楚之地。陶邑四通八达,实为富庶之地。 前12世纪,周武王封其六弟姬振铎于曹国,都城陶丘。后曹国为宋国所灭,称陶邑。秦设定陶县属砀郡,汉设济阴郡。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辗转至陶,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而三致千金,被尊为商祖和财神,死后葬于陶,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因范蠡而陶邑安定兴旺,故名定陶。秦昭襄王五国伐齐之时,秦国趁机占据了本属于宋国的陶邑,秦相穰侯魏冉看重陶邑富庶,虽然远离秦国,孤悬东方飞地,也要把陶邑据为己有。楚汉争霸后,刘邦在定陶称帝。西汉建元三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东汉时又改为济阴郡。定陶名人辈出:冉有,范蠡商陶,彭越,吴起,左丘明,戚夫人等等。陶丘、济阴之名均已废弃不用。 2、营丘,齐邑、齐都,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临淄北有营丘山而得名,后改名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临淄作为齐国国都贯穿整个周朝800年,鼎鼎大名,毋庸赘徐。【史记·齐太公世家】「 ”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张守节【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李白【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潍坊市昌乐县亦有营丘,现为营丘镇营丘村,但此营丘非齐都之营丘。昌乐营丘,春秋称缘陵,西汉称营陵,北齐撤销,隋复置,改称营丘至今。 稷下学宫遗址 3、章丘,今济南市章丘区。周武王分封诸侯,章丘境内东部属齐国,西部属谭国。前684年,齐桓公灭谭国,全境属齐国,章丘设为平陵邑,秦时置平陵县,治所都在现章丘市北10公里的绣惠镇。绣惠镇北一里左右有一座小山,据传是大禹治水功臣大章三个女儿的陵墓,因山顶平整,故名平陵。隋代改平陵县为章丘县,因平陵有大章三个女儿的墓丘,又有齐国将军匡章之墓丘,故名为章丘,此山便为章丘山,章丘山现名女郎山,也与大章的三个女儿有关。从春秋至1958年的2700年间,章丘县的治所一直在绣惠镇,而胶济铁路章丘火车站却在明水镇,两地相距10公里,来回交通十分不便,1958年8月,章丘县政府决定把县治从绣惠镇迁至明水镇至今。 章丘绣惠女郎山,崖壁上的孔洞为古墓群 4、安丘,先秦时称渠丘,今潍坊市安丘县。西周属淳于国,春秋初期属莒国。渠丘公,莒国之君,封邑渠丘,故谓之渠丘公。齐襄公侵占莒国渠丘,封雍廪为渠丘大夫。汉高祖八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渠丘,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安丘侯使渠丘为安,自此始有安丘之名。汉景帝废诸侯国,置安丘县。 安丘县辉渠镇 5、贝丘,亦作沛丘,今博兴县南。【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杜预做注:「 ”姑棼、贝丘,皆齐地。田,猎也。乐安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古人生活在沿海或滨湖地区,遗留下牡蛎、蛤蜊、鲍鱼、诲螺等贝壳堆积物,形如小丘,故名。 6、祝丘,亦做即丘,今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故县村。汉置即丘县。隋把即邱县并入临沂县,翌年将临沂县治从今汤河镇故县村移至临沂城。此后即邱故城城垣倒塌,故城消失。 7、中丘,春秋鲁邑,今临沂市白沙埠镇后隅村和诸葛城村。【春秋】:「 ”隐公七年,夏,城中丘”。鲁隐公七年夏天,建中丘邑城。 8、咸丘,春秋鲁邑,今巨野南,详地无考。【春秋】桓公七年:「 ”焚咸丘”。 9、梁丘,春秋宋邑,今成武东北。【春秋·庄公三十二年】「 ”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10、乘丘,春秋鲁邑,今兖州西北,一说巨野西南。 11、桃丘,春秋卫邑,今阳谷县东陶城铺。【春秋】桓公十年,桓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12、阊丘,春秋鲁邑,今邹城东北。 13、牡丘,春秋齐邑,今茌平东十里。前645年,齐宋鲁陈卫郑曹诸君会盟于牡丘,商讨伐楚救徐之策。牡丘会盟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乡台子高村西南200米处。 14、廪丘,春秋齐邑,今菏泽市郓城县西北水堡。前548年齐大夫乌余因为廪丘叛归晋国的赵氏,齐便与晋国发生廪丘之战。廪丘县,西汉置廪丘县,属东郡。东汉属济阴郡。 15、虚丘,春秋邾邑,后属鲁,今费县新庄镇南。【左传】僖公元年,僖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偃,今费县境。 16、重丘,重丘有三地。春秋齐邑,今茌平县西南。鲁襄公二十五年「 ”诸侯同盟于重丘”。春秋曹邑,今巨野县西南。【左传】襄公十七年「 ”卫石买、孙蒯伐曹,取重丘”。战国楚邑,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史记·楚世家】:怀王二十八年,秦齐韩魏攻楚,「 ”取我重丘而去”。 17、桑丘,春秋鲁邑,今兖州市西北约20公里桑园村。【资治通鉴·周纪一】:安王二年「 ”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18、渠丘,渠丘有三地。春秋莒邑,今莒县东南。【左传】成公九年「 ”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春秋齐邑,今淄博市东北。【左传】昭公十一年「 ”齐渠丘实杀无知”。西周属淳于国,春秋初期属莒国,今潍坊市安丘县。渠丘公,莒国之君,封邑渠丘,故谓之渠丘公。齐襄公侵占莒国渠丘,封雍廪为渠丘大夫。汉高祖八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渠丘,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安丘侯使渠丘为安,自此始有安丘之名。汉景帝废诸侯国,置安丘县。 19、楚丘,楚丘有二。春秋曹邑,今曹县。春秋卫邑 ,今河南滑县,卫曾都于此。 20、青丘,青丘有二。春秋齐邑,今高青县。【元和郡县志】:「 ”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故将青丘改名为千乘,汉置千乘县,今高青县。上古青丘之国,今菏泽。 古菏泽、雷泽、大野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我们与古人比睡得不够 专家:时间其实差不多 我们与古人比睡得不够 专家:时间其实差不多下一篇:福泉历史人 福泉历史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