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香港历史房价 香港历史房价

导语: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香港历史房价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谈谈香港房地产发展的历史自战争以来,香港的房地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起伏。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到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到1969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到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到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从1985年底到现在。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最短周期约6-7年,最长周期为第五周期,持续19

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香港历史房价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谈谈香港房地产发展的历史

自战争以来,香港的房地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起伏。

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到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到1969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到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到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从1985年底到现在。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最短周期约6-7年,最长周期为第五周期,持续19年。

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1949年增至186万,1959年超过300万。在香港政府的政策和利益驱动下,20世纪50年代大量资金涌入,导致香港房地产建设热潮。

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和地价下跌了70%。自1959年以来,香港经济开始好转。此外,来港的外国人和国际商业组织增加,对商业楼宇和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复苏。

由于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多等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银行信贷危机,随后房地产价格暴跌,多家房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一直持续到1969年。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1972年,香港政府制定了“十年住房建设计划”,迅速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

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导致房地产行业整体调整。香港地价跌了四成,楼价跌了三四成。自1975年底以来,房地产市场再次反弹。香港政府于1976年启动地铁建设计划,提高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实施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了222个问题。

五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香港人口1977年超过450万,1979年达到500万。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的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新城逐渐形成。继7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后,香港房地产市场在1981年达到高潮,但随后的全球经济危机和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却引发了香港人的信心危机。

1982年底,香港楼价较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至一九八四年九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再度复苏。

八十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七十年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1990年,香港岛的房价比1981年上涨了一倍多。

然而,1989年后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游资和本地投机者开始疯狂购买香港房地产,房价和地价飙升,严重脱离居民购买力。

从1991年到1997年,房价上涨了4倍左右。如果房地产市场在1985年复苏,到1997年房价已经上涨了9-10倍。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一路下跌。到2003年年中,下降了70%左右,给香港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轮周期性上涨持续了13年,下跌过程持续了6年。直到2003年底才显示出复苏的迹象。自战争以来,香港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五个起伏周期,从一批巨型企业中脱颖而出。虽然内地房地产业与香港仍有很多不同,但目前的工业环境与香港70年代的工业环境相当相似。

这预示着随着土地政策的改变,内地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即将揭开。这种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伴随着战后的香港房地产业。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超过20%,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自战争以来,香港的房地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起伏。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到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到1969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到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到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从1985年底到现在。

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最短周期约6-7年,最长周期为第五周期,持续19年。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1949年增至186万,1959年超过300万。

在香港政府的政策和利益驱动下,20世纪50年代大量资金涌入,导致香港房地产建设热潮。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和地价下跌了70%。

自1959年以来,香港经济开始好转。此外,来港的外国人和国际商业组织增加,对商业楼宇和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复苏。由于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多等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银行信贷危机,随后房地产价格暴跌,多家房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一直持续到1969年。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1972年,香港政府制定了“十年住房建设计划”,迅速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导致房地产行业整体调整。香港地价跌了四成,楼价跌了三四成。

自1975年底以来,房地产市场再次反弹。香港政府于1976年启动地铁建设计划,提高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实施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了222个问题。五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

香港人口1977年超过450万,1979年达到500万。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的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新城逐渐形成。

继7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后,香港房地产市场在1981年达到高潮,但随后的全球经济危机和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却引发了香港人的信心危机。1982年底,香港楼价较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

直至一九八四年九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再度复苏。八十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七十年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1990年,香港岛的价格比1981年高。

第二,香港房价为何屡创新高

夏末,香港房屋交易量激增,将反映香港房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推升至创纪录高位。

然后上周五传来消息,香港历史上最贵的楼盘被卖了。据该报报道,山顶上的一套豪华公寓售价为4.7亿港元,合每平方英尺75,806港元。

然而,香港的豪宅价格不仅飙升,而且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翻了一番。如果你想买一套近25年在香港中央商务区附近建成的700平方英尺的两居室,估计需要100万美元左右。

一些分析师说,为了理解这些令人震惊的高房价,我们需要找到新的分析方法。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将香港归类为房地产驱动型房地产市场,而不是抵押贷款驱动型房地产市场。

也就是说,在香港,公寓更被视为储存财富的“保险箱”,而不是居住的房子。为了证明这种逆向分析,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师指出,香港楼市的整体杠杆率正在下降,自住买房的人数也在减少。

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香港60%的房主没有按揭贷款,而10年前为48.5%。巴克莱表示,自住率也从2006年的73%下降到2007年的70%,因为现金充裕的投资者推高了房价,使得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买不起房。

这种解释无疑与近年来大量中国内地人在香港买房的现象是一致的。这些人买了公寓后,往往会闲置而不是出租出去。

在这样的市场中,富裕的购房者并不担心抵押贷款利率或房价与家庭收入的比例,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考虑传统上用来衡量房价的指标,如可承受性。因此,房价的上涨可能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香港的房价可以勇攀高峰,但巴克莱指出,房价能否维持在高位则是另一回事。保持高房价需要不断向楼市注入资金,而这些资金大多只能来自首次购房者。

虽然在物业驱动的市场中,自住买家的购买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投资型的购房需求增长放缓,仍然需要依靠自住型的购房需求来支撑物业市场。

第三,香港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香港土地不多。有人说香港地小人多,房价必然会涨。

小块土地大块人口会导致房价上涨的逻辑支撑了日本最后一轮房价泡沫,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伪命题。但人口密度比香港大的新加坡,多年来房价稳定,这就彻底证明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更有利的证据是,香港土地很多,但没有一个被开发。

根据目前的数据,香港近80%的土地尚未开发。如果这些土地不用于商业和工业目的,它们都将成为房屋。每提供1%的土地,就能解决100万人买房的问题。至于有些人,他们说香港很难发展山区和丘陵,认为这些土地不能发展作住宅用途。

我想说的是,太业余了。中国现在的土木工程技术可以在山顶填海造地,香港房价高到连喜马拉雅都可以让开发商给你挖出来。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香港房价暴涨,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储备土地和闲置土地。香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四百多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同时,香港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大量香港人生活在鸽笼里,住房痛苦指数居世界之首。

为什么香港宁愿有这么高的房价,也不愿意增加土地供应,下面会仔细分析。2香港人多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很多人说香港人多,人口不断涌入,所以房价必然会上涨。

但事实上,在过去的100年里,香港的人口一直在爆炸。然而,历史上,香港的房价从来没有成为市民的沉重负担。事实上,香港的房价在过去十多二十年开始飙升,但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口增长率在过去十年是历史上最慢的。因此,人口持续增长导致香港房价上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可以看到,自香港开放以来,香港人口持续增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增长率保持不变,20年内基本翻了一番。这种人口流入速度之可怕,与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香港的人口流入是一个正常的状态,而不是一个突然的意外。那么为什么过去不叫豪宅,现在大家都叫豪宅呢?这是个问题。

4.香港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很多专家说,香港人多,随着人口不断涌入,房价必然会上涨。

但是,香港人口从100年前开始爆炸式增长,香港的房价从来不是居民的沉重负担。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因素,香港的土地归政府所有。通过估计市场需求和资金需求,有计划地启动土地供应。

除了少数有钱人,大部分香港居民的居住条件都比较差,30-50平米的小户型很常见。另一方面,香港政府重视住房规划,配套公共设施相对齐全,交通和教育投入充足,生活便利等条件还不错。平均房价高,意味着普通香港人要花大部分收入去付房租或房贷。对大部分普通香港人来说,置业开支是一项庞大的开支,而供楼对很多工薪阶层来说是一项长期的压力。

因此,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采用相对较长的按揭期限和较低的首付比例。目前的情况是,香港一方面房价飞涨,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保留地和闲置地,单是郊野公园就有四百多平方公里。

从市场供求来看,并不是所有居民都能买房。香港每年的新房供应量只有2万套左右。

但香港有250万家庭,供需比例不到1%。香港的住房现在卖给投资者,而不是“家庭住宅”。所以香港现在的房价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的偏好和实力。

投资者考虑最多的不是房子的实际用途,而是是否值得划拨资金。如果投资者目前的投资偏好是房地产,那么会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历史上,在黄金、债券、股票、房地产等投资标的中,投资香港房地产的回报率最高。

据统计,2017年香港月薪中位数为1.5万港元。当时房价已经是18万每平米了,位置好一点的房价接近100万!从住房承受能力指数来看,2017年香港排名第15,远超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国家和城市,今年房价还在暴涨!香港也连续八年被评为最实惠城市。对于整个银行对面的内地城市,香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样本,“房无投机”是调控房价的核心。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城市房地产不再是明智的选择。手里几百万的房子不一定能作为有效资产,未来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5.香港的物价和房价怎么样

香港的城市布局非常集中,导致中环附近的房间小,房价高。

在香港,90多平米的房子是豪宅,大多数人不敢想。大部分普通人住在50平米甚至30平米以上的房子里。

以60平米以下的房子为例,均价多为每平米6-7万港币。在香港租房的成本也很高。一般5、60平米的房子月租1.5万左右,100平米以上的房子月租一般高于3万。

不过,香港的社区配套设施是很完善的。近年来,所有新建的社区都有很好的俱乐部,往往有运动场、健身房、棋牌室、游戏厅、卡拉ok厅等设施,供居民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使用。

6.香港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一个

香港有很多土地

有人说香港地小人多,房价肯定会涨。小块土地大块人口会导致房价上涨的逻辑支撑了日本最后一轮房价泡沫,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伪命题。但人口密度比香港大的新加坡,多年来房价稳定,这就彻底证明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更有利的证据是,香港土地很多,但没有一个被开发。

根据目前的数据,香港近80%的土地尚未开发。如果这些土地不用于商业和工业目的,它们都将成为房屋。每提供1%的土地,就能解决100万人买房的问题。至于有些人,他们说香港很难发展山区和丘陵,认为这些土地不能发展作住宅用途。我想说的是,太业余了。中国现在的土木工程技术可以在山顶填海造地,香港房价高到连喜马拉雅都可以让开发商给你挖出来。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香港房价暴涨,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储备土地和闲置土地。香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四百多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同时,香港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大量香港人生活在鸽笼里,住房痛苦指数居世界之首。

为什么香港宁愿有这么高的房价,也不愿意增加土地供应,下面会仔细分析。

2

香港人口众多并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

很多人说香港人多,人口不断涌入,房价必然上涨。但事实上,在过去的100年里,香港的人口一直在爆炸。然而,历史上,香港的房价从来没有成为市民的沉重负担。事实上,香港的房价在过去十多二十年开始飙升,但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口增长率在过去十年是历史上最慢的。因此,人口持续增长导致香港房价上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可以看到,自香港开放以来,香港人口持续增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增长率保持不变,20年内基本翻了一番。这种人口流入速度之可怕,与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香港的人口流入是一个正常的状态,而不是一个突然的意外。那么为什么过去不叫豪宅,现在大家都叫豪宅呢?这是个问题。

7.香港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很多专家说,香港人多,随着人口不断涌入,房价必然会上涨。但是,香港人口从100年前开始爆炸式增长,香港的房价从来不是居民的沉重负担。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因素,香港的土地归政府所有。通过估计市场需求和资金需求,有计划地启动土地供应。

除了少数有钱人,大部分香港居民的居住条件都比较差,30-50平米的小户型很常见。另一方面,香港政府重视住房规划,配套公共设施相对齐全,交通和教育投入充足,生活便利等条件还不错。

平均房价高,意味着普通香港人要花大部分收入去付房租或房贷。对大部分普通香港人来说,置业开支是一项庞大的开支,而供楼对很多工薪阶层来说是一项长期的压力。因此,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采用相对较长的按揭期限和较低的首付比例。

目前的情况是,香港一方面房价飞涨,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保留地和闲置地,单是郊野公园就有四百多平方公里。

从市场供求来看,并不是所有居民都能买房。香港每年的新房供应量只有2万套左右。但香港有250万家庭,供需比例不到1%。

香港的住房现在卖给投资者,而不是“家庭住宅”。所以香港现在的房价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的偏好和实力。

投资者考虑最多的不是房子的实际用途,而是是否值得划拨资金。如果投资者目前的投资偏好是房地产,那么会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

历史上,在黄金、债券、股票、房地产等投资标的中,投资香港房地产的回报率最高。

据统计,2017年香港月薪中位数为1.5万港元。当时房价已经是18万每平米了,位置好一点的房价接近100万!

从住房承受能力指数来看,2017年香港排名第15,远超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国家和城市,今年房价还在暴涨!

香港也连续八年被评为最实惠城市。

对于整个银行对面的内地城市,香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样本,“房无投机”是调控房价的核心。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城市房地产不再是明智的选择。手里几百万的房子不一定能作为有效资产,未来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8.为什么香港是世界上最贵的房子

香港房价高的主要原因-政府的高地价政策。

香港高地价政策的成因是特殊情况下一系列历史的结果,这些都应该用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来解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想把香港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当时英国看中香港的主要原因是维多利亚港。当时,英国人正在建造一条全球贸易路线,运输他们寻找的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他们需要一个不征税的自由贸易港。维多利亚港的天然优势——深水、宽阔的港口和避风处——正是英国人想要的。

就因为英国人把香港定为自由贸易港,港英政府就不能从贸易中收税,而是需要资金建设香港。但香港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英国政府不愿意运钱。所以港英政府唯一能做的,唯一拥有的,就是土地。这就开始了土地在香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那一刻起,根据《英皇制诰》,所有的土地立即归英国王室所有,称为王室土地。所以,香港所谓的土地拍卖,并不是真正的永久卖地,只是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把租赁权卖了,可以称之为“批地”。

英国人行动坚决。1841年6月7日,这块土地在《公报》上公开授予。同月14日,海军上将查理·义律爵士在澳门成功拍卖了404块土地。由于土地属于英国王室,政府作为垄断供应商保护自身利益的最好办法就是慢慢一点一点卖,提高价格。

所以,限量卖地必须成为政府最理性的行为,这就是高地价政策的开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的战争和动乱,大量大陆人涌入香港,香港人口迅速膨胀,从1946年的60万增加到1949年的186万,甚至在1959年超过300万。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活成为当时一个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所以港英政府在1950年成立了香港样板房协会,政府拨地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廉租房。建成的小区有样板小区,1954年开始建设大量安置区。后来,安置屋是香港公屋的前身。

本来港英政府作为殖民地政府,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在公屋上,后来越来越大。为什么?一方面,我们当然可以把它视为人性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被视为对英国人民的更多好处。当时,除了贸易之外,香港的轻工业逐渐崛起,大量内地贫穷移民成为工厂工人。安置区可以看作是工人宿舍,降低了工厂成本,有助于香港出口。事实上,它们是补贴产品。

此外,公屋的设立可以促成私人住宅的价格,也就是政府的高地价政策。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行业,香港出现了房地产热潮。

在高地价政策下,港英政府可以以低税率维持香港的竞争优势,同时有收入从事公共服务,为低收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与此同时,中产阶级可以通过投资物业来享受财富增加的好处,这逐渐加强了整个香港社会对高地价政策的依赖。聪明的中国人甚至强调了房地产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1955年,爱国商人霍英东投资兴建了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摩天楼。

在建设过程中,霍英东首创了“分层销售”、“分期付款”、“卖烂尾楼”的销售方式,给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加速了整个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自此,地产行业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之一,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20%,成为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七八十年代是香港房地产狂潮的时代。香港的中国巨头和香港的四大地产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中国首富李嘉诚,1958年投资房地产,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197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同年,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制订了“十年建屋计划”,在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间,为香港180万基层市民提供公营房屋。

到1978年,实施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了200多万基层公民的住房问题。由此可见,当时的高楼价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981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谈判把香港的楼价推上了天。一九八四年,中英联合声明指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而香港奉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维持五十年不变。

其中一项是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其中规定,在过渡期内,英方每年只能出售50公顷土地,如果超过这个数目,必须得到中方的批准。此外,在1985年5月27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当局根据《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制定了批地或批租政策。

香港租赁土地的一般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47年6月30日。租约承租人应支付土地价格和名义租金至1997年6月30日,然后每年支付租金,相当于有关土地应课差饷租值的3%。至于在1997年6月30日前届满的合约,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亦可续期至2047年,但短期租约及特殊用途合约除外。《中英联合声明》将香港每年的土地供应限制在不超过50公顷,给予港英政府抬高地价的借口。

直接让高地价更高,让房价像火箭一样上涨。这十几年来,香港地价涨了二十倍,太高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清朝士兵多为蒙汉人 清朝士兵多为蒙汉人 「 ”兵”和「 ”勇”只一字之差 待遇却截然不同下一篇:揭秘方世玉怎么死的 揭秘方世玉怎么死的 年仅24岁被抽肠而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