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凌烟阁24功臣排名 凌烟阁24功臣排名末席 凌烟阁24功臣图

导语:太宗皇帝忘了太原起兵元老之一的刘文静了! 散官的高低决定了排名的先后,前几位都是位列三公。职事官相同要看散官品级的高低了。秦琼没有散官这是排名最后的根本原因。赠官和实授官还有很大差别的。 原标题: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与排名的玄机 文: 张志超 读史专栏作家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

太宗皇帝忘了太原起兵元老之一的刘文静了!

散官的高低决定了排名的先后,前几位都是位列三公。职事官相同要看散官品级的高低了。秦琼没有散官这是排名最后的根本原因。赠官和实授官还有很大差别的。

文:

张志超

读史专栏作家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样大小,此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世人皆称此举是李世民为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其实并非如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这份名单里很多大将都广为人知,比如尉迟恭、李靖、程知节、秦琼、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数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这个人怎么会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我们从各个功臣与两任皇帝的关系来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亲国戚

与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孝恭、柴绍自李渊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渊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区东征西讨,战功几乎可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李世民称帝后,李孝恭及时退身并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萧瑀刚开始虽然没有跟随李渊,但归降大唐是在李渊称帝期间,李渊对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门事变前曾欲命萧瑀等人调查三个皇子之间的冲突,足见其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个唐王朝,也效忠于李渊,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将三者入列,不仅是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议。

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因高士廉将外甥女嫁给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当然三者对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虽在后期娶了李世民的女儿,但在李世民称帝前也已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二十四人中涉及玄武门事变的有以下人等

参与谋划与厮杀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秦琼等人。以上十一人因参与事变,均有拥立之功,因此都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再加上本身各有功劳,入选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未参与但受到牵连的:张亮。张亮早期曾投奔李密,并一度成为了李绩的下属,但后期归入李世民的天策府。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期间,张亮被李世民派到洛阳,暗中结交豪杰,后被齐王李元吉告发下狱,高祖李渊命人严加审讯,但张亮紧咬牙关,最终得以无罪释放。此人军功不及尉迟敬德等将领,不过善于行政,治理国家有功。

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绩。

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个大唐江山,而且不愿意卷入皇室纠纷,但因军功卓着,均入列其中。李靖一直低调隐忍,虽然身为大唐第一名将,但没有拥立之功,且早期曾与李唐作对,因此排名在长孙无忌甚至尉迟敬德等人的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有很多人对李绩排名如此靠后不解,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用李绩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剩余的功臣包括: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魏征

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

他起初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近臣。之所以也被列其中,是因为一则魏征有才,而且直言敢谏,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二则魏征也是李建成、李元吉二者旧臣的代表。李世民曾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魏征第一,但凌烟阁排名是考虑资历、军功等各个方面,并非只参照贞观时期的功劳,因此魏征排名在长孙无忌等人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弘基、刘政会、唐俭

属于两朝元老。

前二人均为李渊的旧部,后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南征北战,功勋卓着;唐俭虽非李渊旧部,同李世民交情却非同一般,三人都以两朝元老的身份入选凌烟阁也无非议。

殷开山

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渊称帝时期病逝的,虽然不是两朝元老,但殷开山跟随李渊起兵太原,前期跟随李建成,后期作为李世民的长史,深受李渊父子三人的赏识与信任,从资历和威望方面入选也是理所当然。

虞世南

虽是前朝旧臣,但归顺大唐后一直在李世民府中效力,后又成为“十八学士”之一,最高官职是秘书监,功劳主要在贞观之治期间。虞世南之所以入列,主要原因估计是自身德才俱佳,在贞观前期治国有功。

综合以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有一半是李世民的亲信,而且几乎都是两朝老臣,可见李世民此举并非是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而是为了纪念自开国以来的文臣武将,当然人太多,就把功劳比较大的一部分老臣入列。

由名单也能够看出,唐太宗在功臣入选与排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考虑了各个功臣的资历、军功、威望、声誉等各个方面,同时坚持尽量公正的原则,最终才有了这么一个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名单。李世民此举不仅为自己挣得了“

推心待士

”的美名,同时也达到了既稳定人心,又激励士人继续为李唐效力的目的,真可谓是“一石三鸟”!

此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将领没有入选,包括张士贵、李道宗、苏定方、薛仁贵等人,这是为何?

张士贵也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张士贵中期多充任禁卫军首领角色,军功不如李靖等将领,因此未被列入其中。

李道宗即是皇亲,又有军功,之所以未入选,是因为在评选凌烟阁功臣之前,李道宗贪赃受贿惹怒了李世民。为了避免非议,同时也为压制李道宗,李世民将其排除在外。

苏定方同薛仁贵虽都是名将,但是二人都不是开国功臣,而是在贞观时期才被李世民提拔并重用的,未被入选只能是因为自己没有早日投奔李世民了。

精彩评论:

@手机用户4274212559:徐茂公在李渊当皇帝时已经封"公",是最年轻的,实际上徐茂公和李世民年龄差不多,李世民把徐茂公抬得已经很高了。

@cbwang512:感觉写的很合理,有理有据,根据官职高地排序也最合理。

@123李长贤:动了些脑筋,费了些心思。证据多,篇幅长,以理服人,佩服!

@v28453470570:秦叔宝排最后是因为没跟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尹59007146:写的不错,再好好润色一下可以当论文发表了。

@褐色乾坤:没秦琼镇着渭河边的大军,打不起来根本。

@用户00299976190: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啊,不愿意看到兄弟相残。他没有帮助李世民。

@相州一散仙: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消极怠工只是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秦琼早期冲锋陷阵导致遍体鳞伤致使后期常年卧病在家,从贞观元年到贞观十二年秦琼病逝整整十二年秦琼只是顶着左武卫大将军的职位在家修养,自然不如尉迟恭和程咬金等依然坐镇一方的朝廷大员,说到底秦琼对于李世民而言不过是早期有些功劳后期逐渐淡出朝野的过气将军而已,加上确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秦琼已经病逝数年,他儿子也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能力,秦氏家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势力,李世民能够想起他还是源于他确实是唐初第一猛将堪称一代战神而已,真论功勋活人肯定比死人强,毕竟那个时代可没有烈士的说法,而是最注重人走茶凉。

太宗皇帝忘了太原起兵元老之一的刘文静了!

散官的高低决定了排名的先后,前几位都是位列三公。职事官相同要看散官品级的高低了。秦琼没有散官这是排名最后的根本原因。赠官和实授官还有很大差别的。

文:

张志超

读史专栏作家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样大小,此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世人皆称此举是李世民为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其实并非如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琼。

这份名单里很多大将都广为人知,比如尉迟恭、李靖、程知节、秦琼、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数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这个人怎么会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我们从各个功臣与两任皇帝的关系来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亲国戚

与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孝恭、柴绍自李渊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渊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区东征西讨,战功几乎可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李世民称帝后,李孝恭及时退身并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萧瑀刚开始虽然没有跟随李渊,但归降大唐是在李渊称帝期间,李渊对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门事变前曾欲命萧瑀等人调查三个皇子之间的冲突,足见其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个唐王朝,也效忠于李渊,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将三者入列,不仅是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议。

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因高士廉将外甥女嫁给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当然三者对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虽在后期娶了李世民的女儿,但在李世民称帝前也已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二十四人中涉及玄武门事变的有以下人等

参与谋划与厮杀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秦琼等人。以上十一人因参与事变,均有拥立之功,因此都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再加上本身各有功劳,入选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未参与但受到牵连的:张亮。张亮早期曾投奔李密,并一度成为了李绩的下属,但后期归入李世民的天策府。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期间,张亮被李世民派到洛阳,暗中结交豪杰,后被齐王李元吉告发下狱,高祖李渊命人严加审讯,但张亮紧咬牙关,最终得以无罪释放。此人军功不及尉迟敬德等将领,不过善于行政,治理国家有功。

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绩。

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个大唐江山,而且不愿意卷入皇室纠纷,但因军功卓着,均入列其中。李靖一直低调隐忍,虽然身为大唐第一名将,但没有拥立之功,且早期曾与李唐作对,因此排名在长孙无忌甚至尉迟敬德等人的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有很多人对李绩排名如此靠后不解,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用李绩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剩余的功臣包括: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魏征

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

他起初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近臣。之所以也被列其中,是因为一则魏征有才,而且直言敢谏,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二则魏征也是李建成、李元吉二者旧臣的代表。李世民曾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魏征第一,但凌烟阁排名是考虑资历、军功等各个方面,并非只参照贞观时期的功劳,因此魏征排名在长孙无忌等人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弘基、刘政会、唐俭

属于两朝元老。

前二人均为李渊的旧部,后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南征北战,功勋卓着;唐俭虽非李渊旧部,同李世民交情却非同一般,三人都以两朝元老的身份入选凌烟阁也无非议。

殷开山

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朝地图 明朝20万精锐全军覆没 明朝土木堡之战失败原因 附地图下一篇:十分爱结局 庆余年王启年结局怎么样了 王启年身份揭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