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1924年的中学教师每月二十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导语:民国时做教师的工资是很高的。当时的月工资,一个普通警察是2块银元,县长是20块银元,而国小老师可以拿到40块银元,大学教授就更高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沈从文,矛盾,田汉、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月收入都在200—300块银元之间。三十年代上海一流的影星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周旋是当时超一流的明星,她的收入为每月200块银元,蓝萍的薪水是每月6

民国时做教师的工资是很高的。

当时的月工资,一个普通警察是2块银元,县长是20块银元,而国小老师可以拿到40块银元,大学教授就更高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沈从文,矛盾,田汉、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月收入都在200—300块银元之间。

三十年代上海一流的影星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周旋是当时超一流的明星,她的收入为每月200块银元,蓝萍的薪水是每月60块银元。

季羡林从北大毕业,在济南教中学国文,月薪是160块银元。所以后来季羡林去德国留学都是自费的。

一块银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100到200之间。但是,当时的1块银元可比现在100块值钱。

在1927年的上海,1块银元能买150根油条,或者35碗乌鸡面,或者80瓶荷兰汽水。大户人家办丧事,最名贵的“知宾酒席”也不过2块银元一桌。

当时的高级鱼翅席每桌12块银元,加酒水消费总共不到20块银元,每人平均2块银元。

北京城内最高档的粤味“谭家菜”,40块银元一桌,主菜是每人一碗厚味鱼翅,可供11人入席。

文人们拿这些薪水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可以参照一下当时北京城里一般人的生活水准。

根据史料记载,1920年左右北京一个四口之家,每月12块银元的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当时的物价是:新建的有轨电车,以前门天桥为中心,环城一圈,车票只要8分钱;1块银元可以买8斤猪肉、或者舒舒服服地吃一份一汤三菜的西餐,包括面包、黄油、果酱、咖啡,还有一些西点小吃;2块银元可以买一袋上等的面粉;北京城内一座8—10间房的四合院,房租每月只要20块银元左右。

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虽只8块银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中还剩下5块。”

《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记载:1927年在上海,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细布1尺0.107元。

《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有类似记载: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担3-4个银元,老刀牌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钱,臭豆腐干1个铜板买两块。拿了1块钱稿酬,请六七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中写道:1929年,每块银元兑换两三百个铜板,一两个铜板可以换一只鸡蛋。

鲁迅曾一度租住在砖塔胡同61号,三间正房月租金只要8块银元。

当时北大文学院长胡适购置一辆小汽车,耗资500块银元,只相当与他一个月的工资。

1936年,顾颐刚也购置小汽车一辆,每月支付司机的薪水是20块银元。

当时国内注重人才,除了丰厚的工资,民国文人们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是今天的教授们无法比拟的:1931年,清华大学为招聘贤能,不但开出300—500块银元的高工资,还为免费提供新式住宅。

例如闻一多、俞平伯等人居住的清华新南院,是30栋新建的西式砖房,每位教授一栋,不但各有一个花木葱茏的小院,还有书房、卧室、餐厅、会客厅、浴室、储藏室等大小14个房间,电话、热水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所以在民国,像现在这种留学一去不归的情形并不多,钱钟书的《围城》里描写留学各国的学生们毕业后马上回到国内工作的情形,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除了教书的一份薪水,文人们还有各类稿费,有的甚至超过了教书的收入。

1921年,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合作翻译了《日本现代小说》和《现代小说译丛》,共得稿费1000块银元。两人出资3500块银元在北京新街口八道湾买下一套大四合院,这仅相当于两人7个月的工资,还不算稿费之类的收入。

1923年,蔡元培为抗议北洋军阀政府,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举家远赴西欧。他接收商务印书馆的邀请,编写师范和高中所用《哲学纲要》等教科书,同时为《东方杂志》撰写论文和杂记,每月能够拿到300块银元的固定收入。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厚的物质保证,民国时期的文人们才可以毫无顾忌的追求精神自由,可以惬意的吃茶看戏看电影,可以络绎不绝的风花雪月,鲁迅才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

正如李敖所言:我们要有一个生活的物质基础.我就是想告诉大家,要有点钱来保护自己的独来独往,保护你随时可以跟老板说再见,随时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要有一点点钱,把这钱藏起来,保护你的自由。

1924年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极其动荡的时期,社会黑暗动乱,民不聊生。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这些大军阀们,别管是有文化的,还是胸无点墨的,他们都很重视教育。

比如奉系张作霖,他为了创办东北大学,甚至放出狠话:“宁可少养5万陆军,东北大学也非办不可!”大帅还制定了一条法律法规,确保每个县的教育经费至少要达到全县总经费的40%,要是敢违抗,大帅杀人可是没法律约束的。

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曹锟创办了河北大学,校长实行聘任制,他对教授们都毕恭毕敬,教授们的工资也超过手底下的师长旅长,每到发工资时,曹锟都亲自用红纸包好,他不会讲大道理,所以教育学生的话是这样子的:“这些教授都是我从南北各省聘请来的,你们要是对教授不礼貌,我就要了你们的脑袋。”

晋系阎锡山—阎老西,阎锡山率先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使山西省的入学率达到80%以上,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这是何其的不容易呀。阎锡山开办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专门用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没有办学经费,阎锡山不要“枪杆子”,将国民政府授予他扩军五个混成旅的军费用来办学。

粤系军阀陈炯明在闽南护法区内,增加小学中学讲习所等50多所,以及半夜学校90余所。收复广东后,立即礼聘陈独秀来广东主持教育,厉行革新,办理各项教育事务。哪怕在最困难的时期,陈炯明依然表示粤军愿意节衣缩食,筹集5万元,用于办大学的经费。除此之外,陈炯明也在广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

其实还有一位名叫刘文辉的军阀,名气没有他们大,但是尊师重教却是数一数二,当仁不让。在他的治下如果县政府大楼比学校好,把县长就会被就地处决。于是在当时的四川和西康一些县政府破烂不堪。而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刘文辉以身作则,当时刘文辉的办公地点西康省政府大楼就是当时全国最为寒酸的省政府大楼。而当时建立的一些学校到如今仍然在使用。

不得不服这些军阀们目光长远,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依然重视教育、重视教师。所以在民国期间出现了很多的教育家,比如晏阳初、蔡元培、张伯苓、陈鹤琴。作家有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矛盾、老舍等等;画家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国学大师胡适、季羡林;科学家有李政道、杨振宁、钱学森、童第周、李思光、竺可桢…… 总之那个时期可谓大师云集。

那么那个时候一个老师的工资到底有多少。

民国期间大学老师的工资从160-600大洋之间不等。教授是400-600大洋,和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副教授是260-400大洋。讲师是160-260大洋。

中学老师的月薪大约是在100银元,小学老师大约是40元-80元之间。有人曾搞过这方面的研究,民国的1块大洋大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200元左右。那么题主所问的中学老师每月20大洋合多少人民币,等于现在的4000多人民币。那时因为物价低,家里有一个教员,可以养活好几个人的生活不成问题,且生活水准属于中等水平吧!

现在人最发愁的不是吃喝的问题,住房的问题才是头等大事!而鲁迅1924年买下了阜成门的500平方米的四合院,花了1000大洋,可是也仅仅花了鲁迅不到两个月的工资。比比现在,你几个月的工资能买一套房子,别说500平米的。就是个两居室的小蜗居,你能买的起吗?恐怕不吃不喝几辈子才能凑够个首付吧!

在民国时期,有文化的人很少,各大军阀尊师重教,聘请老师来开办教育,也有点抢占教育资源的意思,都想为自己打下天下,坐拥天下时,为治理国家培育点人才!所以他们给出的工资待遇着实不低!

尊师重教,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金白银的。没有又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道理。现在有些人说一些学渣们都当了老师了,这话说的有点过,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那些非常优秀的人才,挤进教育行业的有,但是稀少,什么学校将来毕业后好就业,待遇高,什么学校就是大家抢着填报志愿的学校!当然也有个兴趣爱好问题,但是你能说不是以后好就业,并且就业前景好,待遇高,才是最大的吸引力吗?什么时候师范类院校成了最优秀梯队首选的填报志愿,什么时候教育就会雄起!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欢迎友友们踊跃留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朱元璋长相 朱元璋长相之谜:朱元璋的真实长相丑陋吗下一篇:民国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1924年的中学教师每月二十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