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裴秀 地图学家裴秀

导语:裴秀,字季彦。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卒于晋武帝泰始七年。魏普时河东闻喜人。着名地图学家。  裴秀家族为当世名门,祖父裴茂,为东汉尚书令。父裴潜,为曹魏尚书令。裴秀自幼好学, 8岁能属文,有人把他比之为颜渊、冉有,子夏等人,并有谚语说; “后进领袖有裴秀。”毋丘俭在做渡辽将军时,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曹爽任他为椽属,令袭父爵为清阳亭

裴秀,字季彦。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卒于晋武帝泰始七年。魏普时河东闻喜人。着名地图学家。

  裴秀家族为当世名门,祖父裴茂,为东汉尚书令。父裴潜,为曹魏尚书令。裴秀自幼好学, 8岁能属文,有人把他比之为颜渊、冉有,子夏等人,并有谚语说; “后进领袖有裴秀。”毋丘俭在做渡辽将军时,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曹爽任他为椽属,令袭父爵为清阳亭侯。裴秀2s岁时,又迁黄门侍郎。曹魏正始十年,司马懿杀死曹爽,裴秀亦被免官,旋起用为廷尉正。司马昭为安东将军及卫将军时,裴秀又任司马昭的僚佐,参与军国大政。后迁散骑常侍,随司马昭讨平诸葛诞,因功迂尚书,迸封为鲁阳乡侯,增邑千户,后又迁尚书仆射。在司马昭立嗣的问题上,裴秀力主立嗣以长,主张立司马炎为世子,为司马昭所采纳。司马昭改定官制,裴秀司其事,建议恢复西周的五等爵制,当时有600余人获封。裴秀亦进封为济川侯,地方六十里,邑一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立为晋王,执掌朝政,裴秀以定嗣之功,拜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加给事中。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马炎行禅代之事,自立为普武帝,裴秀进封为钜鹿郡公,邑三千户,—时颇邀恩宠。虽然朝臣之中,不时有人攻击裴秀,晋武帝却一力袒护,反而提拔裴秀为司空,成为三公之一。裴秀在任对朝制多所创立,后来奉为故事,遵照执行。他任司空仅4年时间,因误服药饵,暴亡,享年47岁。晋武帝特下诏褒奖他,并给予厚葬。咸宁初年,又与石苞等并为王公, 配享庙庭。

  裴秀博学洽闻,留心政事,他以司空之职兼掌图籍,接触到很多历代地理地图资料,因而对地图学产生极大兴趣,认识到了舆图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他曾说: “图书之设,由来尚矣。 自古立象垂制,而赖其用。”可是,当时西晋朝廷秘书省所收藏的只有汉代绘制的《舆地图》和《括地图》等,比例、方位都未考定,粗形虽备,却不够精审,不足为据。至于上古和秦代图籍,则早巳荡然无存。裴秀因而“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隰波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精心绘制了《禹贡地域图》18篇。其后,又将原来用80匹缣绘成的《天下大图》改绘成易于参阅,更加精确的《地形方丈图》,比例为—分十里,一寸百里,收藏,携带,披阅都要比《天下大图》方便得多了。后来,唐代张彦远在其名着《历代名画记》中,将《地形方丈图》列入了“古之秘画珍图”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编绘地图的科学方法,并据此指导其他图的绘制工作,这就是着名的“制图六体”,实质上就是裴秀创造性地提出的关于指导地图编绘的六条科学理论原则。即: “一曰分率”, “二曰准望”, “三曰道里”,“四曰高下”, “五日方邪”, “六曰迂直”。其中“分率”即比例尺,在地图上以—分或一寸来代表实际的地面距离长度, “所以辨广轮之度也”。 “准望”即方位,在地图上确定各地的方位, “所以正彼此之体也”。 “道里”即道路的距离长度和走向路线, “所以定所由之数也”。 “高下”即地势的高低;“方邪”指道路的形状,方指道路如矩,邪指道路如弓; “迂直”即道路的曲直。 “高下”、 “方邪”, “迂直”三种情况要逢高取下,逢方取邪,逢迂取直,以确定其水平直线距离。 “各因地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七也。”这六条原则又是相互关联的,所谓“有图象而五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隅,必失之于地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以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淆,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准望”,裴秀指出, “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同时,裴秀又将数学方法引入地图编绘过程,并给予相当重视。他说: “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可以证明裴秀巳在地图绘制中运用了数学的比例运算方法。此外,测平远方地物间水平直线距离的“

  重差术”也得到应用。

  裴秀所提出的“制图六体”,是中国古代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沦,以其科学价值而在中国地图学史上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并对后世的地图学产生了巨大彭响。自三世纪直至明代西方地图及其编绘方法输入中国之前,一千余年间,中国的地图绘制,在方法上基本未能超越裴秀的“制图六体”。如此卓越的成就和伟大贡献,使裴秀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地图学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的故事以及历史贡献下一篇: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