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师徒关系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怎样的

导语:天地君亲师,这就是古代师徒的关系,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父亲一样,老师拥有父亲所有的权力,同时老师对学生如同自己对孩子一样热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话,这里有伦理道德来规范的。方孝孺被明成祖诛灭十族,九族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那第十族是什么?门生,也就是他的学生。所以这里可以看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份量。这里必

天地君亲师,这就是古代师徒的关系,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父亲一样,老师拥有父亲所有的权力,同时老师对学生如同自己对孩子一样热心。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话,这里有伦理道德来规范的。

方孝孺被明成祖诛灭十族,九族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那第十族是什么?

门生,也就是他的学生。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份量。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古代师徒关系中的师指的是老师不是教师,这必须要说明的,为什么这么说,你可以看知常容在2019年9月6日写的《教师和老师一样吗?古代这两个词表达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有较大区别》这篇文章。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真是终身的关系,哪怕你的职位再高,也必须要保持尊敬。

比如孙权对自己的老师就表示极大的尊重。公元197年,朱治举孙权为孝廉。这样他们之间也算得上是师徒关系了。

朱治也没有想到接替孙策的居然是孙权。后来孙权称吴王之后,朱治就成了他的臣子。但是师徒关系变不变?

不变。

孙权见到朱治还是要亲自迎接,这就是老师的份量。

再比如唐太宗时期李纲腿不好给太子上课,李纲是臣子,见到太子要行礼。因为李纲是太子的老师,所以太子见到李纲反而要给他行礼。

老师去世之后,门生是要给老师守孝的,《论语》就是孔子门生守孝一起,你一言我一言回忆孔圣人的言行而集合而成的。

这大致就是古代师徒之间的关系。

一句话,老师就如同学生的老子一样。

如果老师落难了怎么办?有些人觉得袁绍很欣赏刘备,其实并不是因为袁绍欣赏刘备,而是因为他的长子的孝廉是刘备举荐的,所以刘备失去徐州投奔袁绍时,袁谭马上到边境去迎接,然后通知父亲。

刘备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徐州到了吕布手中,吕布让袁涣写信骂刘备,结果袁涣不写。吕布说两条路,写就生,不写就杀了你,说完就拔刀。袁涣依旧不为所动,不写信骂刘备。

这就是师徒关系。

韩愈在《师说》中曾经总结了老师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从这一层面来讲,我国古代师徒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书人的师徒关系,另一种是360行的技艺师徒。前一种师徒关系有提拔赏识之恩,后一种师徒关系有授业活命之恩。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师徒关系,我国古代的师徒关系都是最牢固的亲情关系。

读书人的师徒关系是最为人所熟知,也是影响最大的师徒关系。在古代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新科进士的恩师;从小到大教你读书写字的是恩师,这两名恩师将会为你在朝廷、社会上打上标签,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李商隐仕途的悲剧就与其师承有关。李商隐师从牛党令狐楚,却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从此深陷牛李党争旋涡。后来李商隐参加吏部考试,直接被除名,原因就是他作为令狐楚的弟子,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尽管当时令狐楚已经去世,但是依然被看做是对恩师的背叛。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师徒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

360行的技艺师傅对弟子的影响相比于读书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抛开那些父传子的技艺传承不谈,今天说一些距离我们较近的师徒传承:戏曲传承与相声传承。说起戏曲,在民国时期的戏班当中,班主与弟子是师徒关系,也是奴仆关系。班中学徒一般是通过卖身的方式加入戏班,班主对于这些学徒可以任意打骂,甚至处死。如无老手首肯,学徒本身则是永无出头之日,就算是某一天成了名角,名字之前还要加上戏班的名字。就算是到了现在,学戏虽然不需要卖身,但是学成之后,却还要带上XX派唱腔的说法。XX就是指他师从何人!由此可见古代技艺师徒关系对于徒弟的影响之大。

咱们再说一说眼前发生的相声技艺传承师徒关系的影响。前几年相声界郭德纲与曹云金师徒两人因为各种原因,闹得沸沸扬扬,两人在网上互相爆料谩骂。可是在最后的骂战当中,郭德纲提出要收回曹云金名字中的云字,将他们两人的师徒关系彻底断绝。可是曹云金对此却讳莫如深,不承认与郭德纲的师徒关系却不愿意将名字中的云字去掉。由此可见相声这门传统技艺当中,每一位从业者对师承的重视!

戏曲与相声两门现代已久兴旺的传统技艺也折射出我国古代360行的技艺传承中师傅对土地的影响。师傅既决定着徒弟的技艺水平,也决定着徒弟的前程。而徒弟身上,无论将来多多大的成就都会永远烙印上师傅的影子。无论是读一品的读书人还是360行的从业人员,在古代都离不开师傅提点与助力。古代的师徒关系也是古代所有亲情关系中最为亲切陌生的关系,却也是永远都无法割舍的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这给我们明确了一个师的概念,并被广为接受。今天我就从伦理、契约、道德几方面来说说古代的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根植伦理关系

古代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其实就是从“天地君亲师”的思想中延续而来甚至有“投师如投胎”的说法。作为可以和天地、君主、亲长等相提并论的“师”,继给予人们生命的父母之外,作为心灵的导师在伦理关系中的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传授手艺和技术的行业,更是把师徒关系看得仅次于父子关系那样重要。自明末以来,“天地君亲师”在传统社会中伦理关系中更是深入人心,影着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师徒关系蕴含契约精神

一般来说,师徒关系的确立是要签订相应的契约后才成立的,有些行业还有盛大的拜师礼。这种习俗主要受孔子收徒影响而形成,一直到现代,在中医药、相声和一些手工业等行业还在沿用这种师徒相传的方式传道授艺。师徒关系的延袭也明确了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基本都由各行各业的行规和一些传统的契约加以制定。与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同的是,古代的师徒关系里师父不仅要教徒弟本事还要管徒弟的生存。所以,有些行业一旦形成师徒关系,父母都不得再干预孩子的生活,一切由师父来管教。其中,契约精神是师徒双方必须遵守的准则。

师徒关系受到道德约束

师徒关系受到严格的道德约束,作为徒弟,你得尊师重教,有句话叫“有事弟子服其劳”,就是说徒弟你得把师父当老子对待,给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而作为师父,你得有师德,把教导徒弟当成一种责任,要配得上当这个师父,不仅仅是把知识技艺交给徒弟就行了,还得在关键地方指点徒弟,要保证徒弟的生存。师徒关系是道德约束下的亲情,要双方都付出才得以延续。

古代的师徒关系也分三六九等的,等级不同,关系的远近亲疏也不一样。

大致来说,师徒关系有记名弟子、入室弟子、儿徒等几种。

其中记名弟子关系最疏远,但同时彼此间也最客气,弟子平时没事也不用上门,只是三节两寿的时候是要上门磕头的。

师父也不用传授弟子什么本事,偶尔见面的时候稍微点播一下即可。总的来说,收记名弟子只是为了维系两家的友好关系。解放前上海青帮收徒很多都是这种,比词利用的成分比较多

入门弟子等级就高一些了。但是入门弟子是要叫学费的,有的也不用住师父家,跟现在上学差不多。

入门弟子能学到不少本事,也有了师门一说。

儿徒,是最高境界了,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指的就是这类孩子。在学习期间,师父是不收学费的,而且有时候还能给点零花钱,但是儿徒也学的最苦,在写入门帖子的时候有时还要写上死走逃亡打死晤论的字样儿,事实上还真有管教的时候打死的。

不过,最能学到能耐的,甚至能继承师父衣钵的,也是这帮儿徒,像现在郭德纲就收了不少儿徒,而古代的规矩比这个还大。若是在古代,郭德纲的某些徒弟就已经是死人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管仲改革 管仲改革对齐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有何深远意义下一篇:车裂之刑 商鞅真正的死因是自杀 还是车裂之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