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平壤战役 壬辰倭乱平壤战役明军是如何获胜的

导语:感谢邀请。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禄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失。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明即发兵援朝。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

感谢邀请。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禄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

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失。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明即发兵援朝。

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兵大举援朝,并与朝鲜军合力作战。于万历21年二月围攻平壤,打垮日军精锐小西行长部,收复平壤,继而又克服开城。日军放弃王京,退据釜山,汉江以南千里江山复归朝鲜。平壤之捷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士气为之大振。

当然,此战后,日军诱使明朝议和,后撕毁和议,重起战端。万历25年,日军又入侵朝鲜,明军再次援朝,重创日军。万历26年,丰臣秀吉死,经朝鲜南海之战,几乎全歼日军,日军侵朝失败。

明朝嘉靖年间,是倭寇横行最为猖獗的时代。不过在戚继光、俞大遒领导的抗倭战争中,倭寇在浙江、福建沿海的势力逐渐被消灭了。

随后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互相争斗,最终丰臣秀吉脱颖而出,他取代了织田信长,成为了一统日本的着名人物。

统一日本以后,丰臣秀吉给自己规划了一条统一整个亚洲的计划。要想统一亚洲,首先要征服的就是大明朝,而大明朝的沿海显然已经不适合攻取了,所以他们想到了朝鲜。

丰臣秀吉打算从朝鲜登陆,征服了朝鲜以后,再跨过鸭绿江,进入明朝境内,继而夺取整个大明朝的江山。理想十分丰满,估计他做梦都在笑。

可惜他似乎低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朝鲜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万历21年,倭寇的军队一上岸,迅速占领了王京、平壤等地,朝鲜不得不向明朝求援。

李如松旗开得胜,攻下平壤城。

李成梁我们都知道,那是明朝在东北的蓟辽总督,努尔哈赤就是李成梁一手扶植起来的人物。李成梁的几个儿子全都成为了明朝的着名将领,其中最出色的,当然就是李如松。

朝鲜求援的消息传来以后,万历皇帝当即派遣李如松作为主帅,带领3.5万人出兵朝鲜。他到了朝鲜以后,立刻将原先驻扎朝鲜的明军和朝鲜本地部队全部整编在一起,手里边有了6万大军。

李如松第一个要收复的就是平壤城,可是这里也聚集着大量倭寇军队。为此李如松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方针。

他先派遣大量人马猛攻城西,在这里遭到了倭寇的顽强抵抗,大量倭寇都被吸引到了城西与明军较量。没想到在城南、城北都有大量明军杀入,平壤城眨眼之间就被攻克了。

首次大战取得了胜利,日本损失了1.1万人左右,而明军由于攻城伤亡较大,所以损失也不在少数,约有两千多人。

猛攻汉城,碧蹄馆李如松中了陷阱。

日本的残余部队匆忙逃窜,当时正值大冬天,朝鲜的冬天有多冷,请参考咱们的东北。大冷天的冻死的日军不计其数,损失自然也不在少数。

这一场大败,是日本涉足朝鲜后的第一次战败,而且只用了3天时间,所以他们非常震惊。小西军失败的消息传来后,黑田长政军直接放弃了阵地,撤入了开城,与这里的小早川隆景大军会合。

总大将宇喜多秀家表示,应该集中所有军队到汉城,在这里和明军进行决战。60多岁的小早川隆景表示强烈反对,尽管他是着名的老将,可是还是压不过丰臣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

当时的宇喜多秀家才不过二十出头,因为养父的关系,已经担任了这次征伐朝鲜的总大将,可以说是个正儿八经的关系户。

当时汉城聚集了五万多兵力,而日本因此主动放弃了开城的控制权。李如松大军轻松进入开城,差点以为是诸葛亮摆下的空城计!

拿下开城以后,李如松大军开始变得骄纵了,他们认为日本人就是假把式,连战连败,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可言。

李如松制定了收复汉城的计划后,派遣查大受带领3000人的先头部队走在前面,查大受在碧蹄馆击败了日本的一小撮部队,李如松志得意满,觉得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于是李如松派遣李宁祖带领3000人与查大受会合,自己则带着2000人马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李如松并没有倾巢而出,所以他落入了日本人的陷阱。

查大受的人马在前线击败了日本的先头部队,可是却遭到了后续部队的重创。这个时候进退失据的查大受,得到了李如松的支援。

只是没想到日本人的包围圈就此收拢,原来碧蹄馆这里就是一个大陷阱。李如松知道自己上当了,可是多次突围都没办法成功,双方在这里大战了一天一夜。

死伤无数的情况下,要不是杨元带领1000多人马前来相救,李如松根本就走不出这一包围圈。

碧蹄馆之战算是败了,不过平壤之战的确是一个大胜仗。

在明朝的史书中,由于碧蹄馆之战双方伤亡的数量比较接近,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突围战。

而在日本的史书中,这一战能够将李如松骗入包围圈,算是一场大胜。而且在死伤人数上,两者也是有比较大的出入。

因此这一战的结局,其实各有各的说法,历史已经过去,没有人去战场上仔细数过伤亡的数量,而且也没有人愿意将真实的结果告诉世人。

不过这一战过后,惊魂未定的李如松带兵离开了开城,撤回了平壤。粮草无以为继,兵马损失惨重,李如松一度打算放弃与日本交战。当然,日本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

碧蹄馆之战,成了明军和日本军队的心理阴影,双方暂时没了交集。回顾此前的平壤之战,李如松能够集中全部军队,声东击西地在三天内灭了日本一个军团,实在是非常出色了。

总结:平壤之战的胜利,使得明军在朝鲜有了落脚点。

手里没有一两座大城市,真的是很难在朝鲜待下去。毕竟在朝鲜粮食补给、军需输送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平壤之战的胜利,是李如松大军击败整个日本军队的关键,至少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碧蹄馆之战以后,李如松才可以轻松回到平壤休整部队。

参考资料:《明史》

这场战役是第一次万历援朝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

丰臣秀吉平定日本后就想侵略大明,并从一些海盗嘴里了解了大明官员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决定借道朝鲜攻大明,朝鲜是大明的属国当然不会同意,于是日本于1592年3月调动九个军15万人马攻朝。

由于朝军战斗力几乎为零,朝中大臣只会内斗,所以战争一开始朝军一溃千里,全国领土八道失了七道,朝鲜囯王逃到义州准备渡江内附,于是万历皇帝决定出兵帮助这个小弟。

明军先派五千人小部队援朝失败后开始重视日军,于是万历派刚平定宁夏之乱的爱将李如松统兵入朝,李如松调来了大明精锐辽东铁骑,宣大兵,还有戚家军的二代子弟兵等各路精兵,合计四万明军入朝,日军见明军主力至也未敢正面抵挡,日军分兵守住各重要城池,其中平壤城日军集中二个军加上五千朝鲜伪军合计三万五千人。

明日二军经过几次虚假的和谈后开始了决战,李如松派吴惟忠帅戚家军攻北部要塞牡丹亭,李如松派心腹祖承训帅辽东铁骑伪装朝军准备偷袭南芦门,明军分别围攻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门不攻围三缺一,并在东门外河也埋下伏兵。

日军主帅小西行长很重视明军进攻,重点防卫除南门外的各门,吴惟忠的戚家军帅先进攻,于是各门明军相继攻城,当时日本装备了精良的火绳枪,但他们没火炮,明军装备了大量各种火炮,战斗一开始明军各种火炮齐轰,日军完全被压制,祖承训的对手是朝鲜伪军,他们看见攻城的也是朝军所以不重视,哪知快攻上城时才发现正在换装是明军,几乎一触即溃,南门被明军攻下,紧接着明军用大将军炮轰破七星门,明军相继攻下平壤城各门,四万明军攻入城中,小西行长只能帅军退守风月楼等几个据点固守,明军见硬攻不行,便使用火攻并在外放枪炮攻击,小西行长见大势己去便向东突围,日军突围到东门外遇上明军伏兵一顿猛打日军掉河淹死无数,余部突围而去。

此役明军伤亡千人,日军损失过半,是明军的完胜,经此一役日军全部退守沿海各据点,明军后来以少量的部队在碧蹄馆重创数部于己的日军,又一把火烧掉日军粮草,日军被迫撤退回国,第一万历援朝明军完胜。

抗日援朝之战,前面几年的经过和主要战役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丰臣秀吉死后那一段日军撤退的经过,貌似还在迷雾之中。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读到的都是中国的历史书,而它对这一段只挑选一部分史实加以大书特书,比如露梁海战,其它部分一笔带过。给我们造成一个印象是侵朝日军全军覆没了。但显然不是。日军各路主帅没有一个被擒被杀,后来都出现在关原合战等战场上,还照样兵马不少。就连露梁海战中的两名日酋也都跑了。

读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字里行间寻找当时不肯记载或者被掩盖的细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马拉松战役爆发地 「马拉松战役爆发地」下一篇:严颜字什么 「死是什么」三国演义张飞义释严颜的精彩过程分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