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中国古代阵法是如何发展演化的的 蕴藏着古人数不尽的智慧

导语:中国古代法律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古代有一种取之不尽的智慧。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引言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来说,从上古时候算起,到现代社会成立,这其中,大大小小的战争曾发生了无数次。而在战

中国古代法律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古代有一种取之不尽的智慧。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引言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来说,从上古时候算起,到现代社会成立,这其中,大大小小的战争曾发生了无数次。而在战争发生的过程中,战争双方通常都会想办法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强自身军队的战斗力,减少伤亡情况,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说的「 ”阵法”便应运而生。当然,这个「 ”阵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古代战争中的冷兵器时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阵法的演化发展史。 阵法图 阵法的概念 何谓阵法,阵法就是指排兵布阵,是指古代军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形的组合、所采取的作战方式及宿营防御的部署。主要是通过优化组合使整体兵力得到优化配置,在空间点上获得有利的布局,从而发挥军队整体的力量,并解决单兵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最终达到克敌制胜的战术目的。 阵法的类型 在中国古代军事发展史上,依次经历了冷兵器时代、冷热兵器并用两个大的时期。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古代阵法与战术类型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技术的革新也发生了变化,主要由简单方阵、圆阵、疏阵、混合阵过渡到车战、步战、骑战、车步协同作战、步骑协同作战、冷热兵器配合等多种形式的变化。而阵法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古代战争 阵法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 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的阵法诞生于渔猎活动。但是,由于部落间战争使用的兵器主要以石制兵器为主,交战双方的战争方式也主要以肉搏为主,属于混战形式,且战争规模普遍不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作战阵法。 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金属兵器开始大量使用,作战方式由之前的混战开始发展为步兵协同作战的兵车战,阵法正式应用于战场。据考古资料记载,在安阳殷墟宗庙遗址中的「 ”中组”祭坑中,其中的步兵方阵就是按照一定的军事组织和作战部署来布置的。由此可见,当时的作战阵法基本上是以单元方阵为主。 方阵是最古老的战阵之一,孙膑曾说「 ”凡阵有十”,而方阵居十阵之首。其主要特点是「 ”薄中而厚方。”是指军队互相结为方阵,整体行动,左右可以照应,免受敌攻,从而发挥出战车效能。而在交战过程中,为了确保战阵的战斗力,通常要不断地调整以保持队伍的严整,这种队形一直保持到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马其顿方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产生,铜兵器逐渐被铁兵器所取代。与此同时,阵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独立的步兵和骑兵先后出现,而之前的单元方阵也逐渐演变为多元方阵。出现了三阵和五阵。三阵是指中军、左翼、右翼三部分相配置宽正面横向阵形,主力一般以中军为主,两翼相互配合。郑庄公的鱼丽阵就是当时三阵阵法的典型代表。即:将军队两翼排成两个方阵,中间为一个中军阵,以战车居前,步卒居后,战车间的空隙由步兵填充,这是三阵阵法的主要组成。 关于五阵,它是由三阵阵法发展而来,主要以行军阵法为主,典型的代表就是出国的荆尸之阵。其组成部分为开路的先锋军、保护兵车的右军、搜寻粮草的左军、主力的中军以及殿后的后军五部分组成,形成由前、后、中、左、右、五个相对独立的战阵。其兵力编排从正面由少及多、由弱至强,更加灵活地适应了战场范围的扩大、地形复杂以及兵种增多的要求。 随后,经过时间的发展,又在五阵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八阵、十阵。对于八阵,后世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八阵是方阵自身队形变换的统称,按照「 ”数起于五,而终于八”的口诀进行变换;另一种解释是八阵为八种阵型的代称,即: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而关于十阵,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膑则有明确的描述:「 ”凡阵有十,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火阵、水朕等。”在书中,孙膑对这十阵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鱼丽阵,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战争形式的多样性以及铁兵器的改进,兵种的不断增多变化,阵法也在不断演进,特别是围绕步、骑兵作战而愈益丰富。秦国之所以能够剿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强大无比的军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秦始皇兵马俑中我们可以看到,俑坑中秦军的排列完整地分为前、后、中、左、右五个部分,彼此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其中弩兵居于左前方,战车、骑兵分列左右,车步骑混编阵则位列于中后部。这种车、骑、弩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兵种的战斗力。 秦朝以后,战阵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如韩信曾使用背水列阵大破赵军;卫青部署五军阵出击匈奴;陈汤以步兵百余人为鱼鳞阵大破匈奴等。这一时期,八阵法在实战中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如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指挥步、骑、车混合军队与匈奴大战,「 ”勒以八阵”,取得全胜。再后来,诸葛亮的所创的「 ”八阵法”更是神乎其神,虽然在书中无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测出这一时期阵法的发展程度。 兵马俑一号坑 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阵法依然被频繁地应用于军事行动之中。如隋炀帝大军出塞,「 ”首尾连注,千里不绝”,对于这种情况,周法尚建议道:「 ”结为方阵,四面外拒”,可以自守,亦可出击,以策完全,隋炀帝接受了这个意见。到了唐代,由于对外战争频繁,因此,阵法在这一时期同样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唐朝名将李靖在八阵法的基础上又创六花阵,即外方内圆阵。在战斗中,六花阵阵营相互衔接,一方面可以集中步兵整体作战,另一方面又可以指挥骑兵相机出击,充分发挥了奇正结合、避实就虚的作用。在实战中,李靖还总结纵队战术、行军阵型,有力地提高了唐军的战斗力。 六花阵,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宋时期 北宋时期,从宋太宗开始,到后面的几代皇帝都非常阵法的作用,君臣设计阵图蔚然成风。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平兴国四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军将领在抵抗时,宋太宗就曾授予阵图用以抗敌;雍熙四年五月,宋太宗召前线大将潘美、田重进等人入朝,将御制「 ”平戎万全阵”赐予他们,并亲授抗敌之策;咸平二年冬,面对辽军铁骑长于野战的优势,宋真宗君臣创制出了对应的常阵。 常阵由先锋阵、策先锋阵、大阵、东西拐子马阵、殿后阵、无地分马等组成。其中,先锋阵为骑兵,策先锋阵在先锋阵后,也由骑兵组成,用来增援先锋部队。大阵即中军主力,主要由步兵组成,同时配备弓弩、大型的床子弩以及刀枪等兵器,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战车和骑兵。真宗以常阵取代万全阵,后每用之,故时谓之常阵。后来,到了仁宗朝,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名将韩琪曾「 ”仿古兵法,作方、圆、锐三阵,指授偏将,日月教习”。由此可见,北宋时期,阵法发展与之前相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南宋时期,火器的发展,逐渐成为军中引人注目的新式武器。在作战方式中,火器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作用,如宋军将领魏胜所发明的如意战车,即先使用火器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再用传统的阵法破敌。但整体而言,传统阵法依然起着主要作用。 平戎万全阵,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的军队虽然仍然以冷兵器为主,但火器相比于之前,已经大量装备在军队之中,尤其是此时出现的管形火器,威力巨大,已经成为军中必备之物。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密集型方阵已经无法抵御逐渐强大的火器。因此,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火器的战效,另一方面为了减少伤亡,提高军队的生存力,战斗队形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以疏散队形为主的线性和纵队结合的新式阵法。 如明代戚继光的鸳鸯阵,在交战过程中:「 ”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击之。寇奔,则骑军逐北”。但是尽管如此,因火器威力、射程仍然有限,故而传统阵法在战场上发挥着作用。 鸳鸯阵,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晚期 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古代战争体系瓦解,传统阵法在西方先进的枪炮打击下失去功效。此后,清朝军队的火器装备日益增多,火枪火炮的地位日益提高,炮战成为水陆交战的重要手段。作战方式改为炮兵掩护下的散兵展开和攻守,冷兵器时代的传统阵法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朝火炮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阵法的演化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无论是着书立说的兵家,还是统军指挥的将帅,对军队的排兵布阵都是十分重视的,以尽可能地发挥群体与单兵、多兵种组合的作用,因此各种作战阵法层出不穷。但是,高明的指挥者都清醒地知道,任何阵法都必须适应战场的形势及变化,绝不能死守陈规,更不能束缚手脚的枷锁,而这也是中国古代阵法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 文/秦皇唐宗 参考资料:《宋史》《孙膑兵法》《春秋左传》《史记》《汉书》《明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古代武功高强的五位帝王 李世民可排第二 第一名武力高强却没什麽人知道下一篇:日记十二篇200字寒假 30篇寒假日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