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严修张伯苓眼中的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 有宰相之相

导语:严修、张伯苓眼中的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总理的样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数据过滤=“过滤”南开中学南开的诞生1904年秋,天津建了一所“私立中学”,其创始人是天津著名绅士严范孙。严范孙22岁时是举人,23岁时是

严修、张伯苓眼中的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总理的样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数据过滤=“过滤”南开中学

南开的诞生

1904年秋,天津建了一所“私立中学”,其创始人是天津著名绅士严范孙。严范孙22岁时是举人,23岁时是学者,26岁时是翰林院的编辑,所以他被称为严翰林。光绪对他推崇备至,多次召见。严翰林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心胸开阔。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他大为震惊。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使他认识到,要救国,就要改革和改造,而要改革和改造,就要建立新的教育。早在戊戌变法前一年,他就给光绪写了一封信,“请开设经济学一个分支”,提出开设经济学一个专门分支,改革科举制度,梁启超称之为“戊戌变法的缘起”。改革失败,他辞职回天津。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他以自己的家为基地,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实践。

当严范孙急需一名管理学校的助手时,他的朋友推荐了刚刚从海军退役的张伯苓。他说,这个年轻人毕业于北洋水师学院,接受了新的教育,为人正直。虽然出身贫寒,但他愿意放弃官职,投身于学习救国。严范孙立即请张伯苓做自己的私塾老师。从此,两位杰出人物携手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张伯苓教授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等五门“西学”。颜氏家族越来越有名,盐商王也聘请张伯苓为家师。从此,张伯苓上午在严复教书,下午在翟汪教书。人们纷纷要求入学,严范孙和张伯苓决定扩大办学规模。1904年,他们模仿欧美的教育制度,在严格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所相对完整的中学。资金由颜、王分享,张伯苓为监事。

严范孙的办学热情感动了天津的开明绅士。一些人捐款,另一些人提供土地。1907年,颜和张在古城西南方一片十余亩的荒地上建起了一所学校。因为当地名字叫“南开”,所以校名改为“南开中学堂”。1912年,学校更名为南开中学,由严范孙任学校经理,张伯苓任校长。

数据过滤=“过滤”张伯苓、严修

“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

在严范孙和张伯苓的主持下,南开成为了一所有特色的新学校。学术空免费,教学管理开放,实行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闻名全国。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前来报考,周恩来是1913年从沈阳来的。15岁的男孩朝气蓬勃。他不仅素质和学习优秀,而且工作能力突出,立即引起了导师的注意。正如你告诉严范孙和张伯苓的那样,这是一个天才,他将来会做大事。后来,张伯苓不止一次称赞:“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看到周恩来后,严范孙认为这个学生有“总理相”,是“总理的材料”。

当张伯苓得知周恩来很穷时,他给他找了一些刻蜡板和复印讲义的工作,这样他就可以赚一点钱。周恩来录取的第二年,学校主动免去了他的学费和杂费——他是当时南开唯一的免费学生。张校长还任命他为校长办公室助理秘书。

每隔几个星期天,张校长都会邀请在家吃饭,通常吃天津最受欢迎的水煮鱼。饭后师生在茫茫大海上聊天空,讨论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长达数小时。后来,周恩来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往事,深情说:“小时候,校长给我吃小鱼!”

周恩来非常活跃,入学后不久,他发起了学生团体“尊重事业”的组织,编辑了杂志《奉献》,并请严范孙为杂志写封面。由严范孙和张伯苓发起,南开新剧团于1914年成立。周恩来加入了新剧团,是剧团的骨干。他不仅是演员,还是布景部的副主任。有时,他还设法放大窗帘,经常在学校杂志上写关于新剧的文章。当时南开没有女生,剧中女性角色都是男生穿越。因为周恩来看起来很帅,身材适中,所以他经常被指派扮演女性角色。

以演出京津时尚剧闻名的魁德社,演出了一部由南开新剧团话剧《一元钱》改编的同名时尚剧。严范孙和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去看,并邀请周恩来和他一起去。

1916年,全校举行作文比赛,由严范孙评出,周恩来夺冠。严范孙题写了一面“迎祖花”的旗帜作为奖品。

严范孙看中了周恩来的性格和才华。他和他的家人有兴趣把他们在北京北满女子学校读书的16岁女儿嫁给这个优秀的学生。在周恩来毕业前夕,严范孙向他透露了这个想法。但是周恩来觉得他还年轻,应该专心读书,所以他礼貌地谢绝了老人的好意。严范孙思想开放,支持年轻人自由选择爱情和婚姻。虽然婚姻没有完成,但完全不影响师生关系。对自己喜欢的学生仍然情有独钟,也一直尊敬和爱戴严先生。唯一遗憾的是,严的女儿终身未娶,于20世纪40年代末过早去世。

1917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和证书毕业,并申请公费留学日本。

南开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学,严范孙和张伯苓决定建立一个大学系。为了经营一所大学,严范孙在1918年访问了美国,途经日本,并在东京短暂停留。周恩来立即去拜访他的老师,陪他去公园看樱花,并亲自下厨请严先生品尝。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经常去王先生住的酒店,在酒店住了一次,老师和学生聊到深夜。严范孙告诉他,大学系即将成立,欢迎他回南开深造。周恩来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高兴。严范孙离开东京后,和在日本留学的南开学生一起去送行。

为了不辜负严先生的期望,周恩来于1919年春回到天津。严范孙和张伯苓一致同意免试进入大学文科。金秋时节,严范孙设宴款待了范京生、黄福、张伯苓,并再次邀请周恩来出席。难得这么看重一个学生。

数据过滤=“过滤”年轻的周恩来

严范孙赞助周恩来出国

周恩来因参加五四运动而被捕。被捕者出狱后,张伯苓被省教育厅强制驱逐周恩来。周恩来突然陷入了失学无业的困境。周恩来被开除引起了许多师生的不满。例如,张伯苓的妹夫、南开总务主任马就认为南开是私立学校,本来可以顶住教育部门的压力,因此非常生气,毅然辞职。出于爱心,严范孙捐赠了7000银洋,设立了“孙帆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另一名学生出国深造,并写信委托英国特使顾维钧照顾第二名学生。1920年11月,周恩来怀着对南开的深厚感情踏上了新的征程。

周恩来的父亲周绍刚非常感激严范孙,并于1922年春节期间专程到天津来接谢衍。

周恩来一到欧洲,就参加革命活动。这时,有人劝严范孙不要资助周恩来,但严范孙说:“读书人有志气,不能强。”继续支持周恩来。

20世纪20年代,严范孙帮助张伯苓创办了南开中学和女子小学。到1928年,南开系列学校全部建成。南开大学之父严范孙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于1929年逝世。《大公报》发表社论,称赞他是“旧世纪完美的一代”。

周恩来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老师。重庆抗战期间,他对张伯苓说,要一张严先生的照片。新中国成立后,张伯苓给他冲洗了一张严范孙的照片。周恩来看着照片动情地说:“我在欧洲的时候,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了,因为他加入了共产党。颜老先生说:“读书人各有志向。”他是清朝的官员,我很感谢他说出这样的话。"

后来,周恩来称赞严先生像一杯清水,纯净无污染,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1959年,周总理访问南开大学,向出席午宴的老校友感叹:“严老先生是封建社会的好人。”同时,他指示整理自己的日记,好好研究自己的教育思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总理和邓总理每次到天津都要看望老严先生的后人。他们委托严范孙的孙子任燕撰写《颜修年谱》,并把他安置在天津文史博物馆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数据过滤=“过滤”张伯苓校训

张伯苓和周恩来在重庆

1936年Xi事变发生时,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拘留。考虑到张伯苓和张学良在名士中交情最深,国民党中央要求张伯苓劝说张学良。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孔祥熙发电报给张伯苓说:“xi事件震惊世界,关系到国家的命脉。我哥哥和韩庆认识很久了。这个时候,就有办法旋转了。"

张伯苓立即飞往南京。此时,周恩来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Xi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张伯苓由衷欢喜,说自己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了。回到天津后,他在全校庆祝大会上说:“Xi事件解决得很好,我们的校友周恩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过去开除了他,现在宣布恢复他的学籍。"

抗战前,张伯苓知道坚持爱国教育的南开已引起日寇仇恨,在后方应该有回旋余地,于是于1936年在重庆建起南开中学。七七事变,南开被炸,张伯苓在南京。当坏消息传来时,他心如刀割。蒋介石很尊敬张伯苓,马上向他保证:“有中国就有南开!”这句话感动了张伯苓。从此,他诚心诚意地想帮助蒋介石拯救贫弱的中国,希望南开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恢复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部南下长沙,中学部迁至重庆。张伯苓将大学工作委托给大学秘书长黄裕生,他的工作地点在重庆。当时重庆是陪都,政府高官和精英云集。张伯苓的住所成为重庆社会活动的中心。

1938年底,周恩来来到重庆,领导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几乎每个周末都去张校长家,团结各界人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分析国内外形势,给重庆南开的师生们作《争取抗战胜利的十大论据》的报告。

有一次,周恩来与南开校友、重庆市市长吴国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张校长说:“我看你们俩什么时候不吵了,中国就好了。”

“这不是我们个人之间的问题。”周恩来回答说。

有时周恩来和校长开玩笑。有一次他突然严肃地对校长说:“我南开有问题!”张伯苓连忙问有什么意见,准备听听。周恩来板着脸说:“我演戏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演女人!”说着,自己不禁笑了起来,张伯苓听了爽朗的笑声。

1944年10月17日,在重庆南开举行庆祝活动,这是张主席的68岁生日。南开校友和重庆军政要员纷纷前来祝贺。周恩来到了之后,看到校长家有一个四川山区使用的交通工具——滑竿,就请校长坐在上面,让旁边站着的校友、时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副部长的张阮过来。这两个人背着老校长散步。在场的人鼓掌欢呼...第二天,重庆南开的墙报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国共两位部长合作提拔校长,师生情谊浓,山城出名。”

数据过滤=“过滤”南开时期的周恩来

“菲菲不会让老校长动的”

1948年5月,蒋介石连续给张伯苓发了三份电报,恳求他当考试院院长。张伯苓一直没答应。一个月后,蒋介石又写了一封亲笔信催促。重视友谊和讲义气的张伯苓看到这封信,以坚持的善意感受到善意,勉强答应。7月在南京就职时,他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和黑暗,开始对蒋介石幻灭。11月离开南京,隐居重庆。1949年,天津、北京、上海、南京相继解放。在他最焦虑沮丧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香港来信,署名“匿名信”,上面写着:“老同学坐飞机,别让老校长动。”“菲菲”是周恩来的笔名,张伯苓突然明白这是格蕾丝对自己的关心和保护。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退守重庆。在飞往台湾的前夕,他亲自去请张伯苓去台湾。张伯苓记住了周恩来的话,婉拒了蒋介石。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张伯苓推崇共产党的政策和作风,将重庆南开献给政府。他写信给特别行政委员会的前任总理周恩来,说他在“闭门思考”,然后说他想回到北方。1950年5月,派飞机把张伯苓和他的妻子带到北京,安置在他们在府的公寓里。周恩来经常来参观,师生们像以前一样心心相印。张伯苓说:“以前我迷信蒋介石,现在我承认我错了。”他还说:“共产党的外交政策是好的,比如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就很明智,我双手赞成。另外,我还支持100人肃清腐败,搞经济建设!”

张伯苓很想念南开,但周恩来叫他等局势稳定后再出京。9月中旬,张伯苓夫妇回到天津。临走前,周恩来举行了一个告别宴会,问他有什么困难。在场的张伯苓长子对父亲曾担任考试院院长表示焦虑。周恩来说:“别担心,我会写信给天津,说我们把校长带回来了。”

周恩来委托南开校友、天津市市长黄静照顾张伯苓。但是基层有阻力。到天津后的第二天,张伯苓回到了南开中学,在那里他想了很多。学校冷落了他,只派了几个普通员工陪他坐在接待室。负责人没多久就说要在这里开会。张伯苓不得不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但他没有看到任何学生。本来学校命令学生此刻留在教室里,这样张伯苓就不会接触到学生。南开周年纪念日,张伯苓未获准参加南开中学追悼会。

纪念日那天,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度过,那里接待热情。但是当时学校在搞“思想改造”运动,看到熟悉的老教授们,他也不是很懂,心里有说不出的苦闷,不想再去上学了。三个多月后,1951年2月23日晚,张伯苓因病去世。

南开中学学生为严范孙先生和张伯苓先生的铜像献花

周恩来慰问张伯苓

张伯苓去世后的第二天早上,周恩来专程从北京赶来吊唁,向校长遗体鞠了三躬,安慰了珍妮,并亲自询问了善后事宜。然后他对在场的南开校友说:“张校长刚从重庆回来。我想让他先休息一下,然后让他出来工作。没想到他突然就死了。”有校友建议如何评价张校长,说:“看一个人,不要根据他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去评价过去的人。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在办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张主席,并对他寄予厚望。可惜他突然去世了。”他还说校长晚年虽然犯了错误,但毕竟没有和蒋介石一起去台湾,所以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周恩来敬献了一个花圈,花圈上的丝带写着:“周恩来,一个永远的博陵师的学生,尊敬和支持”。在处理校长的葬礼事务时,周恩来领导葬礼委员会。

周总理的讲话和行动消除了人们的担忧,2000多人前来吊唁和参加葬礼。

张伯苓死后,周恩来一直很关心珍妮。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特意送他500元,请天津有关部门照顾。

如今,南开大学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里面分别矗立着严范孙和张伯苓的铜像。马蹄湖中央岛上有一座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离两尊铜像不远,在小花园对面,红花绿柳掩映。严范孙和张伯苓会永远和自己喜欢的学生在一起,他们在天堂的灵魂会非常快乐和骄傲。

♦南开之父张伯苓,晚年为何未准参加南开校庆?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上一次谈话中谈了些什么?

周恩来和邓鹰巢一生无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古代最早开放的港口是什么下一篇:玛萨拉蒂mc12 玛莎拉蒂mc12多少钱 258万美元/1893万人民币/性能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