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 连毛主席都帮他打过工

导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甚至毛主席都帮他工作。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 如果今天你说的这些话, 将会如同死海古卷一般,被千年后的人看见 那么,你会说些什么呢? 他说,无外乎两点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甚至毛主席都帮他工作。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 如果今天你说的这些话, 将会如同死海古卷一般,被千年后的人看见 那么,你会说些什么呢? 他说,无外乎两点,其一关乎智慧,其二关乎道德 他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学会宽容与爱 在黄昏时分的维多利亚时代 他品尝过铁窗风味和失去自由的苦楚 在动荡不安的险恶世纪里 他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奔走呼号 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终身都在追求真理和正义 他的文学素养高得出奇,拿到过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可他并不是个单纯的哲学家或者思想家 他在数理逻辑上有着卓越的贡献,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 他一生着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几千篇 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 当他在近百年前访问中国的时候 青年毛泽东曾担任他的记录员 孙中山称其为「 ”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徐志摩曾远赴英伦想拜其为师 图: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 上世纪西方最着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 罗素出生的时候,正是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 那是1872年的英国,罗素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 他的祖父约翰·罗素伯爵曾经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而他的母亲也是出生于贵族 放到今天来看,罗素可以说是个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贵族子弟 他的起跑线比很多人的终点线还高 图:罗素的祖父——约翰·罗素 然而,在他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因为白喉而去世了 母亲去世两年后,他的父亲也追随母亲而去 在罗素4岁那年,他就成为了孤儿 对于罗素来说,父母只是个代号和两团模糊不清的影子 图:幼年时候的罗素 失去双亲的罗素和他的哥哥一起被送到了祖父母身边 他的祖母是个在道德上要求极为严格的妇女 祖母将一句话送给了罗素,「 ”不可随众行恶” 而这句话,成为了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到了上学的年龄的他没有进入公学读书 而是在家里接受着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孤独的罗素甚至时不时会想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他11岁的时候,他的哥哥教给了他欧式几何学 数学世界里变幻的线条和符号让他欲罢不能 数学,将罗素从孤独的深渊中带了出来 罗素的叔叔也常常会给他讲一些科学知识 天资聪颖的罗素敏锐地感觉到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 经过两年的慎重思考,他在17岁那一年放弃了基督教的信仰 1890年,罗素考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 他的数学老师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将他介绍给了几位哲学大家 接触到哲学的罗素有一种遇到了真爱的触电感 在拿到了数学学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转学哲学 两年后,他又拿到了伦理科学的学位 毕业后的罗素希望能在大学里就职 他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 因为这篇论文,他获得了在剑桥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员资格 23岁的罗素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吸引了很多女孩的目光 在贵族家庭里,都讲究门当户对,罗素似乎也应该和一位王公贵族之女结合 可他却不顾祖母的反对执意娶了一位出身平平的清教徒 婚后的罗素带着妻子去了德国柏林 在柏林,罗素成为了一位社会活动家 他和德国工人运动的领袖来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出版了《德国的社会民主》一书 当然,罗素并没有忘记他钟爱的数学 在他的研究员论文的基础之上,他又整理写出了一本书,《论几何学的基础》 1900年,罗素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哲学大会 在会上,他认识了两位意大利的数学家,皮亚诺和亚历山大 三个人都对数学有着强烈的爱,相谈甚欢 会议结束后,皮亚诺将一份论文集给了罗素 论文集中包括数学公式汇编的部分内容 罗素对皮亚诺在会议上的演讲印象十分深刻 会议结束后,他回到了英国,又仔细地读了几遍皮亚诺的论文 图:朱塞佩·皮亚诺 在皮亚诺的数学逻辑系统中 罗素找到了他多年来所寻求的「 ”用于逻辑分析的工具” 这使得他在「 ”把数学还原为逻辑”上打开了眼界 罗素对皮亚诺的技术进行了改进 随后又转到了分析数学基本概念的工作上 图:皮亚诺的论文集 那段时间,罗素处于智力上的巅峰状态 灵感源源不断地从他的脑海中迸发出来 每天他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着名的集合论 这一开创性的成果很快就被广大的数学家们接受了 图:格奥尔格·康托尔 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以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 「 ”一切数学成果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 集合论,被奉为现代数学的基石 可罗素,却打破了这个被当时数学家奉为圣典的理论 他发现了集合论上一个大漏洞,这个漏洞被人们称为「 ”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又被称为理发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 ”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某一天,理发师发现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想给自己刮脸。 那么问题来了,他能不能给自己刮脸呢?如果他刮了,他就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如果他不刮,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该给自己刮脸。 于是,这就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罗素将自己的理论写成了一封信,寄给了德国着名的逻辑学家弗雷格 弗雷格当时正在整理它自己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书稿——《算术的基本法则》 看到罗素的信,弗雷格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他在自己着作的末尾写道,「 ”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 图:戈特洛布·弗雷格 罗素悖论的提出震惊了整个数学界 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 罗素悖论,成为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导火索 罗素将他的发现写成了书稿 1903年,他出版了《数学的原理》一书 这本书,成为了数学基础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之后,罗素与怀特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 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方面,怀海德主要负责数学方面 两人互换草稿,共同订正 这本书分成了上、中、下三卷,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 被誉为「 ”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 图:阿弗烈·诺夫·怀海德 罗素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哲学家 他发表论文,写书,向人们阐述着他的哲学观点 他在哈佛大学开设课程,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一战爆发后,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文明面临的巨大威胁的恐惧所压倒 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他开始投身于反战的写作、演讲和各种活动中 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 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 ”,仅仅因为一张传单,就被判有罪,还被剑桥解雇 在英国参战的三年中,他一直在为反战活动而奔波 他写了一本《社会重建原则》,书中大量与当时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于是,他被抓了 1918年底,他因为撰写了一篇反战的文章被判刑,进入了监狱 铁窗生涯中的罗素并没有低迷消沉,而是继续着自己的写作事业 他在狱中完成了《数学哲学导论》,撰写了《心的分析》 罗素是个高产的作家 这或许也和他没有长期稳定的职位有关系 写作不仅是他个人的爱好,更是他谋生的工具 1920年8月,罗素应邀与美国人文学家杜威同时来到了中国讲学 他来到南京大学,发表《关於哲学》的演讲,倡导以逻辑推理与科学方法求知 他来到了长沙,当时还是个青年的毛泽东当过他的记录员 图:1920年,罗素和情人朵拉·布莱克在中国 中国古老而悠远的文化让他沉浸其中 一年的讲学结束,他回到了欧洲 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中国问题》一书 当孙中山看过这本书后,称罗素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 图:罗素访华讲学离开中国前,和中国学人合影 回到欧洲的罗素与前妻离婚后与朵拉·布莱克结了婚 婚后不久,他有了自己的孩子 父亲的角色让他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与妻子一起,创办了一所实验学校——”皮肯·希尔学校「 ” 当徐志摩远赴英伦想要拜罗素为师的时候 罗素已经离开了剑桥大学,在自己的学校里工作 图:罗素在皮肯·希尔学校 罗素是个天生多情浪漫的才子 他的第一段婚姻就是由于他与多人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告终 第二段婚姻中,他也并没有改变 很快,他与多拉的婚姻就因为多拉报复性地与一位美国记者的婚外情曝光而告终 图:罗素与自己的孩子 1936年,罗素与一位牛津大学的大学生相恋,那位学生成了罗素的第三任妻子 家庭的重担压在罗素的身上,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的罗素,将目光投向了大学 罗素是一位有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各种思想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而当时的大学职位十分稀缺,罗素只好在各个大学演讲,希望能谋到一个永久的职位 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洛杉矶州大学,都有过罗素的身影 这时候,二战爆发了,罗素也被困在了美国 由于他对于堕胎、离婚和同性恋等问题的看法”不够正统「 ” 社会上的保守势力一度十分抵制这位”离经叛道「 ”的哲学家 他的讲学计划纷纷告吹,报纸和杂志也不再向他约稿 罗素一下子失去了维持生计的手段,生活变得窘迫起来 1944年,罗素又回到了英国,重新回到了剑桥大学 在剑桥大学,他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着作《人类的知识》 他对苏式共产主义的谴责很适合于冷战时期,从而改善了他与英国政府的关系 1949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 1950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向他颁发”功绩勋章「 ”,这是英国的最高荣誉 同一年,他收到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获奖作品为《婚姻与道德》 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 晚年的罗素,一直为人类的前途而担忧 20年代中后期,核武器的威胁似乎愈演愈烈 罗素开始广泛地撰写有关战争危险的文字 他心急如焚,愈发感到行动的必要性 1955年,他争取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 发表了着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他向各国着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 会议上,科学家们商讨要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核危机 签名的科学家很多事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这一份宣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后,该会议逐步演变成着名的《维也纳宣言》 图:《维也纳宣言》会议 他为促进核裁军活动,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1年,他因为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一次吃了牢饭 他反对越南战争,让保罗·萨斯成立了罗素·萨斯特别法庭 他建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 ”,为筹措基金拍卖了他的部分文献档案 他在1967年出版了他最后的一部着作,《在越南的战争罪行》,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位95岁的老人 图:1962年,罗素在伦敦某饭店和第三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交谈 他最后的政治声明是关于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这份声明写于他逝世前的两天 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而操劳 罗素的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 数理逻辑、现代分析哲学…在对真理的探求中,他从无门户之见 他的着作涉及面极广,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享有「 ”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和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他是一位,多情的”独领世纪风骚的智者「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盗墓贼不光有民盗 他们有项技艺一般人都不会下一篇:边荒传说燕飞人物形象 燕飞的武功怎么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