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汉朝「 ”私学”「 ”官学”有何区别 仅是公立私立之分

导语:汉代的“私塾”和“官塾”有什么区别?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如今这个社会啊,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每逢长假收假时,想着要开始上课了,没有不痛哭流涕的,更有俗语称:「 ”怀着上坟的心情去上学!”熟不

汉代的“私塾”和“官塾”有什么区别?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如今这个社会啊,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每逢长假收假时,想着要开始上课了,没有不痛哭流涕的,更有俗语称:「 ”怀着上坟的心情去上学!”熟不知,新式教育、兴办学堂于中国而言,不过才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已,时间倒流个两三百年,我们就该整日憧憬着进学堂、识字、知大学问了! 在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古代,小朋友们想上学了,该怎么办呢?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古代的概念也忒广了点,咱们就针对两汉时期的分析分析。 周所周知,现在的学校有「 ”公”「 ”私”之分。 「 ”公”就是指由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兴建、管理的学校,这类学校一般较为受大众喜爱,其收费低、教育质量有保证; 「 ”私”则是指由民间资本投资、建立的学校,此类学校往往收费较高,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汉代的学校也不例外,也分「 ”公”「 ”私”,不过汉代的「 ”公”称为「 ”官”,毕竟社会性质不同嘛。现代社会,学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其实并无什么区别,在汉代,谁要是能进入官学,那简直前途无量,相当于半个公务员呢! 汉代的官学属于中央直接统辖的太学、宫邸学、鸿都学门,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相当于「 ”省属”。 太学 始建于汉武帝元年,刚开始时只有五十个人,汉昭帝时扩大为一百人,汉宣帝时增至两百人,元帝时达一千人,到了成帝时多至三千人。两汉时期的太学隶属于太常,太常本来是礼官,主要负责祭祀等礼制方面的事情,同时监管教育。我们说太学是学校,是学校就得有老师和学生,汉代太学里的老师称之为「 ”博士”,学生称之为「 ”博士弟子”。 太学博士与博士弟子的选拔都由太常负责,选拔博士西汉时仅要求博学多艺、温故知新,品德高尚、通达国体;东汉时,不仅要求学术高深、品德高尚,还对被选拔人的年龄作出了硬性规定,要求必须在五十岁以上才有资格被选拔为博士。 而要想成为太学的学生,也就是博士弟子,则更为困难。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说明,汉代太学生说白了就是「 ”管培生”,也就是说教育你、养着你,是为你以后成为「 ”干部”的,属于官僚集团的后备军,只要成为了博士弟子,再经过考试,那就国家公务人员,成为了博士弟子,那就表明前途无量,成为半个公务员了。所以,关于太学生的选拔也是很严格的。 选拔博士弟子主要由太常负责,太常可以参照一定标准,比如孝悌等选拔一部分;地方官也可以选送一部分到太常处,经过一定程序后,也可进入太学;当然,除了这些正常、正经的途径,当然还存在一些「 ”后门”。比如:以祖先荫任成为博士弟子;以明经为博士弟子;以公卿子弟为博士弟子。 由此可见,普通人想进入太学是十分困难的,没点儿「 ”能耐”,还真不行!差点忘了,要想成为博士弟子,首要条件得年满十八岁,其次需要「 ”仪状端正者”「 ”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扪心自问,我只年满十八岁符合博士弟子的选拔条件,其它方面,还真不敢说自己达到标准了!这就像是古罗马的习惯法,虽是「 ”法”,却可随意解释,太常说符合就符合、说不符合就不符合,奈若何? 「 ”博士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者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 这是说,博士弟子每年都需要考试,能通一经以上者可以按成绩高低得到官职,要是一经都没有通过者,就会被「 ”开除”,可见博士弟子并不轻松,不好好学习,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枉费心机! 说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讲博士教什么?博士弟子学什么?「 ”汉武帝置太学伊始,即专立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使之成为封建官学科目,同时要求兼习《论语》《孝经》”。主要以经学为主,注重挖掘经典的深层次含义,并以五经内容深浅程度排定《诗》《书》《礼》《易》《春秋》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宫邸学 主要指的是专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族学校和宫廷教育。四姓小侯学就属于典型的贵族学校,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四姓指外戚樊氏、阴氏、郭氏、马氏四家,小侯则是指代四姓都不是列侯。 初设时,以《孝经》为主,兼修《尚书》《论语》等,仅限四姓子弟招生;后来,扩大招生,招生不限于四姓子弟,影响力也扩大。宫廷教育通俗讲宫内教经场所,教授对象主要为皇宫女子和宫中妇人,始于邓太后。 鸿都门学 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创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二月。学生主要由州、郡三公举荐「 ”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再经过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学。不同于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的学生多为无身分地主及其子弟,但出路比太学生还要优越,「 ”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 郡国学校 主要是指汉代郡国范围内的地方官学。汉代地方官学可分为学、校两级,分置经师与孝经师一人,具体事宜由郡国文学或文学祭酒具体负责,多由地方学者名流担任。 私学 汉代与官学相对应的私学,有着春秋战国的优良传统,在汉代官学出现之前的汉代教育一直仰赖私学维持,官学出现后,其未被消弱,反而与官学互为补充,繁荣了两汉的教育事业。所谓私学,大概可以理解为民间的学者大儒,私开讲学,招收弟子。私学在汉代已成体系,「 ”即蒙学教育—书馆、经书学习—乡塾、专经传授—精庐或精舍。” 孟雪教育,即启蒙教育,场所主要为树馆,教授者称之为书师;经书学习指的是经书馆启蒙后,进入乡塾,跟着塾师学习经书《尔雅》《孝经》《论语》《尚书》等,粗知大意即可,诵读为主;专经讲授,场所称之为精庐或精舍,主要是在名儒大家的门下,研究经书大义,进行专业的经学教育。 可见,汉代的私学与官学,差别明显,私学更像是现代的基础教育,而太学更像是高等教育。不过,汉代官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为增强人民素质,而在于巩固统治,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大有不同。 文:汪鸳渊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杜甫歌颂诸葛孔明 挥笔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其中两句更是世人皆知下一篇:袁世凯怎么死的 袁世凯当了几天皇帝 最后袁世凯怎么死的 是被气死的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