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英特纳雄耐尔 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导语:《国际歌》简介《国际歌》是欧根·波蒂埃于1871年创作的,皮埃尔·德杰特于1888年作曲。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国歌;20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以《国际歌》为共产党的党歌。1920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版首次出现在中国。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翻译

《国际歌》简介

《国际歌》是欧根·波蒂埃于1871年创作的,皮埃尔·德杰特于1888年作曲。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国歌;20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以《国际歌》为共产党的党歌。

1920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版首次出现在中国。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翻译并由陈乔年演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演唱。1962年的译本再次修改。

国际歌的背景

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被称为“普法战争”。法国被打败了,蒲军在兵临城下。法国政府向外界投降,准备镇压国内人民。同年3月,政府军与巴黎市民武装“国民卫队”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整个城市,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出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公社战士与入侵城市的敌人进行了激烈的巷战,3万多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放血周”。28、巴黎沦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领导人之一欧根·波蒂埃写了一首诗《Intnasion Nair》。这首诗是用马赛曲唱的。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德杰特为《国际歌》创作了一首曲子,完成了《国际歌》的创作。

《国际歌》的主题和内涵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这首歌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展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

这首《国际歌》是B大调的行板,四分之四拍。整首歌只有一个旋律贯穿开头和结尾,是一个有合唱的两阶段结构。

悲剧前奏后,深沉的第一主题迎面进入,展现了革命志士不屈的气节;事实上,音乐中间部分的旋律变成了音调,总是庄重而浑厚,旋律流露出越来越多的光芒和希望;最后,音乐的前奏自然再现,在宏大的高潮中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即将实现。

《国际歌》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去苏联

1900年12月,列宁发表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以及《火星》合唱团的原始歌词。

1902年,俄罗斯诗人科茨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俄罗斯移民杂志《智赞》第五期上。《国际歌》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传播。

1912年,在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再版了这部作品。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决定用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国歌。直到1944年,苏联政府选择《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国歌,《国际歌》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苏联解体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

第二,去中国

《国际歌》的早期中文版由瞿秋白从俄文翻译而来,于1923年6月15日出版。这个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语歌词和合唱的第一、二、六段。其中,“国际歌”在歌词中音译为“INTENHANNER”,最初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简称,有时代表国际共产主义。

早在20世纪初,一些中文期刊上就出现了尚未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的署名中文版应该是郑振铎和他的朋友耿纪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出版的。但是以诗歌的形式,没有配乐,所以不适合合唱。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重译《国际歌》。

1926年3月18日,在巴黎公社成立55周年之际,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出版了《国际歌》传单,三套歌词,大致对应法国歌词和合唱的第一、二、六段;在歌词中,“国际歌”首先被音译为“英特尔Rachonal”,然后是“英特尔Nashonal”。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决定用《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国家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的译本进行修订。

《国际歌》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表演歌曲。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国际歌一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以及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演奏。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对国际歌了解更多了吗?更多世界历史文化请关注历史文化专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乐山大佛在哪 中国有哪些大佛这些大佛都在哪里下一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