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我国的四大基本国策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四项基本国策

导语: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四项基本国策的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四项基本国策的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基本国策包括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即国家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并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

少数民族也实行计划生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法规。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基础弱,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

人口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的人口与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人。

3亿以内,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到了21世纪中叶,全国总人口在达到顶峰后缓慢下降。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是关系中国长远发展和全局的战略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技水平低,经济技术基础薄弱,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努力做到投资少、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保护好。

保护环境的本质是保护生产力。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十五”规划指出的环境保护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依法保护环境,依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呼吁所有地球公民: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结束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球大家庭,共同繁荣。

2001-2015年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5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减缓生态环境恶化,提高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建设一批经济发展较快、环境整洁优美、生态循环良性的城市和地区;到2015年,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将基本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耕地保护基本国策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逐步发展完善的。

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

同年5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三条规定,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国策。

1984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这一矛盾将随着人口增长而越来越尖锐。

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应该是中国的国策。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指出,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规划纲要》中决定,将耕地保护、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列为中国的三项基本国策。

1992年6月2日,李鹏总理题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其中规定“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有效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首次通过立法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这不仅表明了土地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土地管理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冷月8月20日回答,请采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粥里春秋 谁能告诉我粥的历史故事吗也及它们典故:谢谢下一篇:藏族简介 藏族的简介

文章评论